《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 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 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

   ③ 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 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 朗读指导。

   ⑷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