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和积累本课“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2、能在理解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课后学习小建议的提示独立读懂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4、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字里行间书法的母子间深厚的感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具体事例表现母爱的写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件,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由古诗导入课文,切合主题,为学生走进文本打下情感铺垫。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母亲的形象。 这是课文的“主线”,5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从课题入手,抓住这条主线,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的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母亲对子女最深情的哺育,深刻体会慈母情深。 这四大块内容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 “我”的情感变化是课文的“副线”,但更突出了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由衷的爱戴。 在对文本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是对文本的拓展。这个环节,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直抒胸臆,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刻的体验。 一、 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还记得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 (师生共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