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一起朗诵一首小诗:父爱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师范读,学生自主探究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细研父亲的了不起)
师: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