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

1. 课题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你,汉字》 2. 课型 新授 3. 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字卡、甲骨文图片 4.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1、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学段课程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隶、殷、抑、挫、诣5个生字,理解造诣、彝器、铭文等词语; 2、 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 能力目标 1、复述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5. 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 教材简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探究汉字演变的规律;复述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教学难点: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a.王懿荣的生平简介:(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 (3)课堂练习设计: a.思考: 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复述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c.《赞汉字》一诗中介绍了哪几种书法字体?各有什么特点?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需努力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本课将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演变过程入手进行探究,从而发现汉字演变的规律。 (2)学生差异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少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时有意识地引导这两类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7.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谈话引导、自主探究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