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日以继夜的挖掘,最后与儿子劫后相逢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理解和体会父爱比较容易,但对于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未曾体验过,所以要去体会文中父爱的人格力量,还是一件难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吟诵体会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课文中生字难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用心领会父子俩的了不起,感受父子俩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认识“塌、昔”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感受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子俩的了不起。
教学难点:体会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正的爱和信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地震情景课件,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残酷无情的,它使多少人亲离子散,流离失所。1989年,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对失散的父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最终劫后相逢了,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对父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认识并理解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①抽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找出的生字词,交流记忆方法。
②指名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③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