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散文《背影》、古诗《游子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教师板书:地震)
1.师:同学们看到地震一词,你会想到什么?
2.请同学们讲述在四川大地震中发生最让你感动的画面?
3.揭示课题
过渡:是啊,地震就是这样残酷,这样无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着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
(1)指名学生领读。
(2) 开火车读。
(3)交流收获
3、播放地震场景视频
学生用一个词形容你的感受!
师:就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中有这样一对父子,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在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怎样一件事!
三、再读课文,重点认知
师:你们觉得这是怎样一对父子?(板书: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1.师:为什么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板书:父亲)
重点品读这句话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写“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而不直接写“36小时”体会父亲寻找儿子过程的漫长及艰难;让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感受父亲的艰难和伟大,以及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为什么能这样坚持下去!)(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通过教师范读、引读、配乐读等形式,品读这句话。
2.请同学们把书端好,教师和学生配合朗读父亲找到儿子后的对话(课文12-23自然段)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儿子?(板书:儿子)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a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中体会儿子的坚强和镇定,以及对父亲的信任)
b“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体会儿子身上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他读一父亲的信任。)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齐读
师:是什么把他们父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板书:父子情深)
(2)教师引读:
1.当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是这句话让他坚持了下来。(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们总会在一起。”)学生齐读
2.当儿子面对恐惧和危险,艰难等待时,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他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不论发生什么,我们总会在一起。”)齐读
3.让我们记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们总会在一起。”)齐读
四、写法指导 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到父亲的伟大,儿子的了不起,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的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