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欢声笑语、血丝,血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词入境,引入课题
1、我经常跟老师们说我们班同学的朗读水平特别好,连读词都非常入情,今天就让大家领略一番了,一起先来看一组词语,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 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破烂不堪  
2、说说由这些词想到了什么?
3、是呀,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次地震中夭折,多少高远的志向在这次地震中破灭,多少年幼的孩子要从此孤身一人!让我们一起再读这些词。(学生读词)
       出示第二组词语: 疾步   绝望   颤抖
4、说说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5、突如其来的地震中震跨的不仅仅是房屋,还有许多人的心。今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让我们对这些词感同深受。让我们一起读。(学生读词)(评:词语都能读的如此入情,相信等下学习课文会更精彩)
6、1994年4月美国的洛杉矶也经受了一场灾难,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
7、在这场灾难中,几万座房子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下,灾难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考验着人们的毅志,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每场灾难都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在这片废墟中同样演绎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切入文本,初步感受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93 页,按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文。
2、再次读词。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与子的?(学生回答)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是啊,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
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又是什么力量使这对在地震中分离了整整38个小时的父子得以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的呢?让我们深入文本,细细研究体会。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12自然段,为父亲的了不起找到有力的证据,划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彼此的学习体会。谁来说一说,文中哪个画面打动了你?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伟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