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小结。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沮丧
  受到启示             感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
  东莞市师范学校     沈诗平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 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