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介绍。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二、三、四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住和吃这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松鼠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松鼠,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松鼠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中,我设想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松鼠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第二部分写松鼠的生活习性,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松鼠活动、住和吃这些生活习性写具体的,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领悟文章内容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扮演松鼠,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加深认识。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教学目标
   1、能读会认生字11个,写字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五、课前准备
   1、介绍松鼠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3、每个同学做一个松鼠头饰。
   六、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猜,它是谁?(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松鼠的文章。(板书课题)从松鼠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松鼠也叫“灰鼠”。一般长相都是身体细长,尾大多毛,眼大,性格活泼,喜欢上窜下跳,稍有风吹草动即窜入密林或草丛中。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由于同学们没见过松鼠,对松鼠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松鼠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松鼠的资料。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搜集到的?
   2、小组交流后,推选同学在班上说。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