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④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桂花雨修改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3、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对策:观看课件,读课文找出描写摇花乐的有关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课件的画面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对策: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仿照句式说话,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更有具体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课件、《桂花开放幸福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也走进了中国台湾女作家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齐读课题)
2、复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哪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过渡:摇桂花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段童年趣事,她摇桂花时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跟随她一起去感受感受。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