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的相关乡愁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及相关乡愁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相关音乐
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歌;搜集表达乡愁的诗.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诗.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我们班是一个内宿班,小小年纪同学们离家求学,一定经常挂念父母,对吗 其实,这种思乡的情怀无时无刻不荡漾在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
1.导入课题(乐曲:美女思乡)
《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诗,它是宋代王安石写的.
板课题,(出示幻灯片1)
2.指名介绍王安石.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出示幻灯片2)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时写的.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把船停泊在瓜洲渡口)
(4)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理解一首诗,首先从读入手.(幻灯片3)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明确诗歌的节奏处理.全班齐读.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第一句
找出第一句中的三个地名,结合注释,理解他们的位置和关系.画出他们之间的简笔画.
(幻灯片5)理解简笔画:波浪线的表示什么,长江在诗中出现过吗 长江横亘在京口与瓜洲间,把他们 "隔开"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 请用"间"这个音组个词 始终的理解应选用哪个词 (隔开,间隔)
看注释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 表示山多还是少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包含"数"的词 "数人","数日" )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补充介绍.)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板书:离家近——应该还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能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 "还"什么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字又说明了什么
板书:离家久——更应还
谁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板书:思家心切——不能还
为什么不能还 再读,读出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 感情朗读,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音乐伴奏:平湖秋月)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泊船瓜洲》一诗中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