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诱发乡情
1.播放音乐《月之故乡》(歌曲),师生互动。
2.朗读有关月亮的诗句。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板书),齐读课题-----泊船瓜洲(再响亮一些,再读一次),解释“泊”。
2.课件显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初读《泊船瓜洲》。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产生什么想法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请同学们拿着课本,自由读古诗,注意要读通顺,读准音。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准音、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个别读。正音:间、数、重、还。
(3)师范读(画节奏和正音)。
(4)生齐读。
(5)师生,生生配乐读。
二.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一)同学们打开书本,根据下面的注释以及你所预习的资料,来学习一、二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出示讨论要求,学生汇报):
1.找出诗中一、二句的三个地名,并根据诗后面的注释画出三个地名的方位图。
2.说说钟山与诗人的关系。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一、二句的诗意。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说板书:近)
师:理解得真好,咱们再来看一段录相,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播放课件)。
师: 让我们带着王安石的心情来读这两句(生自由练读)。
师:京口呀,你不远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呀,你好近哦!(生读)——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山重水叠的家乡,就在眼前,就在心底!(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真的好近好近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二)是思念让天涯变成咫尺,作者在瓜洲望着京口和钟山,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请同学们轻轻读三四句,并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要求,分别由1-4小组讨论)。
1.细读三四句,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四句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