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2023-09-14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新

  师出示3、4、5三个数

  提问:你能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和5的倍数三位数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谈话:你是怎么想的?

  二、设疑探究

  (一)设置教学“陷阱”。

  谈话: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呢? 试一试。

  学生尝试组数,并验证这两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师:从这两个能被3整除的数,你想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引导学生提出假设①)

  (二)制造认知矛盾。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能被3整 除吗?

  教师紧接着举出16、123、4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①。

  师:这几个数个位上都是3的倍数,有的数能被3整除,而有的数却不能被3整除。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能被 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生:不能。

  (三)设疑问激兴趣。

  师:请同学们仍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 看看它们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 通过试除发现:所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

  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四)引导探究新知。

  师:观察用3、4、5任意组成的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虽然它们的大小不相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组成的三位数的三个数字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师:三个数字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也相同?

  生:它们的和也相同。

  师:和是多少?

  生:这三个数字的和是12。

  师:这三个数字的和与3有什么关系?

  生:是3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它们的和能被什么整除?

  生:它们的和能被3整除。

  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提出假设②: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有的同学提出了能被3 整除的数特征的假设,但是同学们观察的仅是几个特殊的 数,是否能被3 整除的数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要说明同学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需要怎么做?

  生:进行验证。

  师:怎样进行验证呢?

  引导学生任意举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 看看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为了便于计算和研究,可让学生任意举出100以内的自然数,然后除以3。)

  根据学生举出的数,教师完成如下的板书,并让学生计算出各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进行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验证,说明同学们提出的能被3 整除的数特征的假设怎样?

  生:是正确的。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出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的有关内容。

  师:什么叫各位?它与个位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个特征,怎样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

  组织学生讨论,加深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掌握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明理由。

  54 83 114 262 837

  (二)数369能被3整除吗?你是怎样判断的?有没有更简捷的判断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3、6、9这三个数字本身就能被3整除,因此它们的和自然能被3整除。判断时用不着把它们相加。

  (三)数35462791能被3整除吗?(将369中插入一些数字改编而成。)

  引导学生概括出迅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1)先去掉这个数各位上是3、6、9的数;(2)把余下数位上的数相加,并去掉相加过程中凑成3、6、9的数;(3)看剩下数位上的数能否被3整除。

  (四)运用上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迅速判断31965、732659、3946586能否被3整除。

  (五)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7 4□2 □44 56□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填数方法:(1 )先看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多少;(2)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 是3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最小填“0”,要填的其它数字可依次加上3;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不是3 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可先填一个最小的数, 使它能与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凑成是3的倍数, 要填的其它数字可在此基础上依次加上3。

  (六)从0、5、6、7四个数字中选择三个数,组成一个3的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2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3的倍数的特征》,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第一方面:教学内容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第二方面:重点目标及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第三方面: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型是新授课,课前速算:快速写出31=  32= 33= …333=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猜测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做大胆猜想。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猜测,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举例验证

  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①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2)、全班交流:猜测的结论不成立。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

  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3、出示速算表格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组织全班交流。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4、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在本环节,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19做一做第1题。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变式练习:

  课本p19做一做第2题.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多少?此题是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综合练习:p21(7题)在 口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口44  65口   12口1

  (出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的。)

  第四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方面:目标测试:

  练习三的第4、5、6、8题。

  附: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3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复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那些数是5的倍数?

  18      75     46     53     

  115     324    27     60 

  (2)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2、设疑引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出它是否是3的倍数。

  (1)学生说出一些100以内的数:51、83。

  (2)学生说出一些更大的数,有三位数的、四位数的、五位数的:377、

  5319、23624。

  (师很快判断出它们是否是3的倍数,全体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老师)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判断出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究竟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    

  学生根据找2、5的倍数的特征的经验,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观察验证:

  (1)比赛活动,看谁最快写出8个3的倍数?(指名板演)

  3         6        9         12

  15        18       21        24                          

  (2)观察这些3的倍数,刚才的同学猜对了吗?为什么?

  学生发现:

  ①3、6、9是3的倍数,但是12、15、18也是3的倍数,而这些数的个位不是3、6、9。

  ②13、16、19这些数的个位是3、6、9,但是这些数却不是3的倍数。

  学生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只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行的。

  3、用老方法不能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提示:同学们把这些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观察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数12中,1+2=3,3是3的倍数;

  数15中,1+5=6,6是3的倍数;

  数18中,1+8=9,9是3的倍数;

  ……

  4、有了这些发现,你能猜想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举例验证猜想。

  师:这个结论是否成立,请同学们任意举例出4个较大的数(学生举例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

  375     565     1388     98640

  学生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并分组列竖式计算验证:

  ①数375中,3+7+5=15,15是3的倍数,而375÷3得到整数的商,所以,它是3的倍数。

  ②数565中,5+6+5=16,16不是3的倍数,而565÷3得不到整数的商,所以,它不是3的倍数。

  ③数1388中,1+3+8+8=20,20不是3的倍数,而1388÷3得不到整数的商,所以,它不是3的倍数。

  ④数98640中,9+8+6+4+0=27,27是3的倍数,而98640÷3得到整数的商,所以,它是3的倍数。

  6、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三、练习提高。(略)

  教学反思

  在2009学年第一学期,我市就先后组织教师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学习,积极推动了《评价标准》试行工作的全面铺开。《评价标准》对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更是深入教师们的心中。

  一、引领教师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评价标准》包括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共18册人教版的数学书相应教学内容的评价要求,明确了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乃至整个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好地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清晰地看到哪些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习内容

  知识点

  对应教材

  评价方式

  及示例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 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合数

  4.分数的意义

  5.真分数和假分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7.约分和通分

  8.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p12~p26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p60~p100

  纸笔测试:

  示例1~6

  纸笔测试:

  示例7~20

  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加法

  p104~p121

  纸笔测试:

  示例21~25

  探究规律

  找次品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p134~p137

  纸笔测试:

  示例26

  由《评价标准》第133页这个表可以看出,3的倍数的特征安排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进行教学。学生也许会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负面影响,容易从数的末尾数字(个位)进行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掌握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此外,这节课和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一样,都是在前面因数、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学生后面对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根据分子、分母数的特征很快看出它们有什么公因数,能否很快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将直接影响本册教材的所有后续内容,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引领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4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宝湖实验小学2011年度党员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

  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

  师:同学们各有自己的猜想,真不错。那究竟怎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师:像刚才这样,同学们有自己的猜测,那你们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验证这种猜测是不是正确?(板书:猜测验证)

  [设计意图:“3的倍数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设计了党员教师献爱心的情境,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又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产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揭示目标

  1.齐读课题。

  师:通过读课题,你认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指名提问)

  2.老师是这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的。(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

  师:谁能像播音员那样读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的出示,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学更具针对性。]

  三、自学指导

  师:怎样才能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呢?(生自由发表观点)

  师:相信同学能通过自学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1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①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②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

  2.生默读自学指导

  师:老师还有要求,先看黄底色部分内容,再把描述“3的倍数的特征”的句子用横线画一画,用脑记一记,学会后,轻轻地合上课本,再在练习本上默写下来,时间不能超过4分钟。

  [设计意图: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在自学方法上的指导,教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的质疑),既为探究明确了内容,又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方法。]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评价:同学们都能按要求自学,坐得端正,速度也比较快。

  2.做一做

  (1)检测默写

  师:默写完成的请举手,请自己对照课本,用上修改符合进行修改。(师板书: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齐读“3的倍数的特征”,师:这句话说得一定对吗?(质疑,验证)

  (2)检测“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课本第19页“做一做”,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3.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先学环节,时间在8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先学,并完成必要的练习。其目的是要相信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教师充分关注到学困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实现“二次备课”,为后教环节建立教学起点,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5

  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习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位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知识链接: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

  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二、新知学习

  (一)设疑引入: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师:如果用3、4、5这三个数字,你们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

  (二)探索数位表

  用红色笔把是3的倍数的数圈起来,观察它们的特点

  温馨提示:(1)从个位看,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你能发现什么?

  (三)用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一个3的倍数的数,观察所拨珠子的个数与3的关系。

  小组交流

  我发现: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新知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46 24 75 104 304   108 111

  2、填空

  在□中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1□   2□6    52□ 36□

  3、看谁最聪明?

  用你的方法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639693、13693692、121212127

  四、学习小结:

  闯关达标(我最棒)

  轻松第一关:

  1、3的倍数的特征是(                     );请把3的倍数圈起来: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小小法官

  (1)同是2、5和3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一定是0.( )

  (2)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3)75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跨越第二关:

  1、在1——20自然数中,找出3的倍数:(                         )   找出5的倍数(            );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找出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           )

  2、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数

  6、 0、 9、 5

  (1)3的倍数:(                                     )

  (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6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7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8

  学习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 使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小棒、计算器、数位表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前面同学们已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能用3、4、5这三个数字来组成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板书出学生组数的情况:354、534。)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组数呢?同样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5的倍数吗?(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345、435。)你们是怎样想的呢?(设计意图:这样采用组数的方法,既复习了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又可为下面学习新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知学习(一)设疑引入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543、453。 )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学生通过试除验证,得出这两个数都是3的倍数。)从这两个是3的倍数的数来看,你想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                 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在研究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时,会很自然地想到“看个位上的数”。这里正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巧妙地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制造认知矛盾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我紧接着举出13、23、46、126、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从而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字,个位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但它们的结果有的是3的倍数,但有的数却不是3的倍数,那么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三)设问激趣我们再看看刚才的那3个数字,你们还能利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然后再看看它是不是3的倍数,好吗?(学生再通过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通过试除发现:所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通过刚才的发现,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教学小“陷阱”,引导学生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假设,然后推翻假设,引发认知矛盾,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避免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四)操作中发现规律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活动,要求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1. 活动一: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表,先请同学们拿出其中的3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然后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例如:用3根小棒摆出两位数:个位摆1根,十位摆2根,组成21……)请把摆出的数填在下面的表中:

  小棒的根数 摆出的数 3的倍数 不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操作并填写表格。问:你摆了哪些数啊?(根据学生回答,填表)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吗?(请在表里画“√”)追问:用3根小棒能摆出一个不是3的倍数的数来吗?(通过这样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有学生认为能摆出一个不是3的倍的数来,就请他自己在下面摆一摆,然后一起验证,再下结论。2. 活动二:再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按刚才的方法在数位表上摆出几个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摆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合作操作并填写表格。)问:用5根小棒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吗?追问:用5根小棒能摆出一个是3的倍数吗?(学生验证后回答)(设计意图: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改变了以往先列举几组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特征的教法。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经历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先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出3的倍数,学生非常投入地去摆数,结果成功了。再用5根小棒去摆,可就是摆不出3的倍数来,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学生的困惑越大,继续研究的欲望就越强,从而为探索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3. 活动三: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小棒的根数摆一摆,再按照刚才的摆法把结果填在表格里,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从摆小棒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在小组里交流。)问:你选择的是用几根小棒摆的啊?结果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如果小棒的根数不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4.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一些特点,谁能归纳一下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吗?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任意选取小棒数量来进行实验和全班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自主地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进一步丰富前两次活动得出的结论,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从而更好的获得相应的知识。)5.看书质疑(通过活动总结了结论,再让学生看书,来发现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三、达标检测:通过实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吗?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的第4题。(简单说说理由)2、说一说。(同桌间合作,一问一答,1人随便说一个数让另1人猜该数是否是3的倍数。要求所说的数尽量别超过4位,然后调换角色。)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7         4□5         □44         6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填数方法:(1)先看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多少;(2)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 是3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最小填“0”,要填的其它数字可依次加上3;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不是3 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方格里可先填一个最小的数,使它能与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凑成是3的倍数,要填的其它数字可在此基础上依次加上3。4、玩学号小游戏(上课前已分工好,按顺序一个号码代表一个学生,即“学号”)同学们刚才的题目完成得很精彩,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是多少吧?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学号的游戏。请听:如果你的学号是2的倍数请你站起来;如果你的学号是5的倍数请你站起来;如果你的学号是3的倍数也请你站起来。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好象站起来2(3)次哦?你为什么要站起来2(3)次呢?请你用一句话说明理由。(重点突出30号、60号)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新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趣味性强的练习,既让学生内化了“3的倍数的特征”,又让学生能从游戏中轻松的获得知识,而且内容一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延伸性。另外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乐趣。)四、学习小结通过这节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微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人手一张。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利用p18的表。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论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测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同学先自身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0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

  【教学片断一】

  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

  师: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生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0。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2、5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是2的倍数。

  【教学片断二】

  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

  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2、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如:33、36、39它们的个位分别是3、6、9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如:23、16、29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3、6、9,但这些数不是3的倍数。

  生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45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3的倍数。

  生1:前面添上2。                   ()

  生2:后面添上24。                  (√)

  生3:前面添上3,后面添上53。      ()

  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

  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

  生:(齐答)对。

  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说)想。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1

  学习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3×5=15 3×6=18

  3×7=21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3545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 教师, 能力。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2

  设计说明

  1.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

  本设计在教学3的倍数时,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初步的猜想。再由猜想与验证的不一致,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接着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记录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 计数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用5,6,7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师:能组成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需观察这个数的个位即可。那么你们能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即可,那么你们能猜出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百数表。

  师: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

  2.观察百数表中圈出的3的倍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学生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斜着看,先看第一斜行的3,12,21。

  学生分组讨论这3个数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第一斜行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第一斜行开始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能使教学难点化整为零,易于逐个突破。

  3.操作验证。

  (1)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3的倍数:12,42,45,75,87,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拨出3的倍数,并填写记录表。

  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思考:观察这些3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的和与3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认识。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

  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篇14

  学习目标: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并由此感知奇数、偶数的概念。

  2.通过观察、猜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面同学们已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能用2、3、0、5这四个数字来组成是2的倍数的四位数吗?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适时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组数呢?

  生:……

  师:同样用这四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5的倍数吗?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

  师:那么你可以组一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

  生:……

  师:分析一下这个四位数有什么特点?

  生:……

  (设计意图:这样采用组数的方法,既复习了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又可为下面学习新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学习

  (一)设疑引入

  师:如果用3、4、5这三个数字,你们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

  你组的这些数是根据什么呢?

  师: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

  (学生通过试除验证,得出结论“是/否”)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在研究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时,会很自然地想到“看个位上的数”。这里正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巧妙地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制造认知矛盾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

  (我紧接着举出13、23、46、126、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从而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字,个位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但它们的结果有的是3的倍数,但有的数却不是3的倍数,那么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教学小“陷阱”,引导学生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假设,然后推翻假设,引发认知矛盾,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避免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同学自读课本p50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黑板的练习题。

  □7         4□5         □44         65□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而知困,求甚解的心理,促使他们达到自学最优化,并学会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

  (四)增加难度,快乐数学

  我们同学现在已经掌握了3倍数的特征,那么1112358537954是不是3的倍数呢?

  (小组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通过这样的小结,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表现进行自己的整理,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

  板书设计:

  3的倍数

  2的倍数:2、 4、 6、 8、0       5的倍数:5、0

  (看个位)(偶数)               (看个位)

  2和5的倍数:看个位   是“0”

  3的倍数:345,543 354 534

  看个位     13 23 26 ……     各数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

  21 24 18 54……

  3693939393939298(程颖)

  1 1 1 2 3 5 8 5 3 7 9 5 4

  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