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2023-09-03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1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19,21,43,67,27,37,41,51,57,69,83,87,81,91

  质数                     合数

  (二) 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3)只剩下研究37=21的问题,表示成21=37。那么,3和7叫做21的质因数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     6=123     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 因数

  15 15=

  18 18=

  20 20=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把8,72分解质因数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2

  (一)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请说出1~12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 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24,36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教师:第一步做什么?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式。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①18的质因数有( );5和7是( )的质因数。

  ②分解质因数。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①2和5是质因数; ( )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 )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 )

  ④8分解质因数:8=2×2×2; ( )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作业: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步骤。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页例7、例8和练一练你知道吗,第39~40页练习六第4~8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认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质因数

  1、写出算式。

  要求:你能把5和28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交流:你是怎样写的?(板书:5=15 28-128 28=214 28=47)

  2、认识质因数。

  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

  3、强化认识。

  追问:上面算式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1、28、14和4为什么不是28的质因数?

  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2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2是28的质因数。

  4、做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

  交流:你能回答这里两道题的问题吗?说说你的答案。追问:怎样的数才可以称作一个数的质因数?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4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 13=×

  21=× 32=×

  教师:填出的这些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 24=2×12

  15=3×5=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根据黑板上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质因数?

  4、反馈练习

  6的质因数有、2和3是6的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哪些?

  28的质因数有哪些?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原结论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同步板书课题:

  三、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35是35=1×5×7

  (2)60是60=2×3×10

  (3)27是27=3×3×3

  (4)14是2×7=14

  2、把下面各数、

  (1)口答:4、6、8、9、10、

  (2)笔答:16、18、54、

  3、把9、90、900,你发现什么?

  四、小结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

  1、把下面各数、

  8 12 16 24 54 72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

  10 21 27 35 49 50

  六、板书设计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5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素数?什么叫做合数?各举例说明。

  2、20以内的素数有哪几个?为什么”1“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

  二、教学新识

  1、教学例2

  (1)10是由哪几个素数相乘得到的?

  (2)教学归纳:10是由2和5两个素数乘得到的,板书:10=2×5

  (3)同时出示24和63的分解图。提问:“4和6”是素数吗?谁能继续分解,在□内填上素数?(指两名学生分别板演)那么,怎样把24和63分别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呢?

  学生答后板书:24=2×2×2×3;63=3×3×7

  (4)把以上3个合数,分别写成了几个素数相乘的形成,是不是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相乘的形式呢?再举例说明。

  (5):从以上的合数可以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出示:“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引导学生看书作答。(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并举例例2说明)

  2、练一练

  (1)P44第1题,同桌讨论后口答反馈,并说出打x的理由。教师:“2和5,都是素数,但不能叫质因数。因为2和5都是10、20......这些合数的素数,离开这些合数,就不能孤立地叫质因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但4和5不都是20的质因数。”

  (2)P45第2题,提问:“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独立作业在书上之后再评讲。

  如果:“51=1×51”对吗?为什么?

  “42=3×14”对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

  教学过程

  备注

  数,如何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

  3、教学例3。

  (1)15可用哪几种素数相乘的形式来表示?

  教师说:“用短除法来分解,先用一个能整除15的素数3除。(板书:3),用3去除得出的商是几?(板书:5),商5是素数还是合数?得出的商是素数,就不要再除下去了,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板书:15=3×5。这就是用短除法把15分解质因数。

  (2)”42“怎样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学生答后,教师强调先用一个最小的能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去除,板书。

  商21是素数还是合数?商21是合数还不是素数怎么办”(继续分解?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第二次除时,把21当被除数,除数应该是几?为什么?(除数必须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其中最小,通常用3作除数。)学生答后,板书。

  商7是素数还是合数?商7已经是素数,短除到此为止。问:合数42,怎样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板书:42=2×3×7

  (3)学生试练:用短除法把60分解质因数。练后,让学生与书中对照,统计正确率。把学生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讨论错在哪里?为什么?

  (4)学生看书上概括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结语。要求分清三层意思,划出没层中的关键词语。

  三、巩固练习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65475123

  2、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口答:

  6=21=22=12=

  (2)共同练习

  25=66=16=91=

  3、课内作业:书上P45第4题。

  四、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对于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学生较易掌握,但在实际分解过程中,往往分解得不彻底,最后的因数不都是质数。强调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课后反思: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反馈阶段“把24分解质因数”,我请做得快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板书情况如下:书写非常端正工整,答题步骤及答案无可挑剔。集体订正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做题迅速、正确、工整,同时也委婉的指出,今后书写时最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这时,一个同学突然举手,我让他说说有什么问题,他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从右往左写是一种创新,你不是经常要我们多创新,常创新吗?”我怔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肯定了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及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大家来讨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创新?许多同学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八节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篇6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时,如何让孩子自己建构出短除法?一直困扰着我,构思了几天,一直没有好办法。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分解,但怎样把图表转化为短除呢?带着这么一个旋而未解的疑问走上了讲台。心想大不了,直接告诉学生得了。

  果然,学生很快能用图表的形式把合数分解质因数,当我想把短除法教给学生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这种方法不好,太麻烦了!这么一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我心想,既然他们认为不简单,干脆,就算他们自己讨论不出来,一节课损失也不大,于是我说:“既然你们认为不简单,能不能想出一个计算的方法,把合数的质因数求出来呢?”全班学生积极的行动起来。(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我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计算质因数跟哪一种计算比较接近呢?)

  讨论了十分钟,学生真把方法想出来了。

  大部分小组采取了两步除法,个别小组把两个除法算式合并成了一个,讨论之后全班同学都认可了第二种方法,在统一意见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由于这种算式是从下往上做,由于算式的长度不是预知的,所以往往会出现不知道从本子的什么位置做起的问题,少了,纸张不够,多了就会浪费)孩子们都为他们的发现高兴,根本不会去思考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缺点,我没有直接点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把64分解质因数,孩子们高兴的拿起笔来就做。大部分孩子是擦了做,做了擦,问题发现了。“老师,这样做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太长了,写不开。”“怎么办?”这时有个学生提供了一条建议:“老师,我们反过来做行不行?”“试试看!”结果孩子们陆续讨论出第三、四种结果。有个孩子还说道:“这样做才舒服。”“为什么舒服了呢?”“它跟我们写字的顺序一样。” 

  问题解决了,没想到这么简单,赶紧回到办公室,把它记下来,心上石头终于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