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吗 篇1
课 型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并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
点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
点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身体、种群、数量等方面的数据。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了解动物吗?(学生表现出疑惑)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去,认识和了解一些动物朋友,好吗?(好)二、探索求知,交流合作 1、观察图画、搜集信息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通过图画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出数学信息)地球上最大的鸟——鸵鸟身高203厘米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比鸵鸟矮198厘米东北虎体长245厘米,尾长68厘米猎豹的体长135厘米,尾长61厘米斑马高148厘米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蜂鸟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老虎的身长是多少厘米?猎豹的身长是多少厘米?长颈鹿高多少厘米?长颈鹿比鸵鸟高多少厘米?老虎比猎豹的身长长多少厘米? ……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可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斑马高148厘米和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口算、用计数器拨、进行估算、列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要说清楚具体的方法(如怎样估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等)全班同时竖式计算,指一名同学板书。计算完后讨论:我们在计算这道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前面做题情况进行总结) 4、小组内选取问题探究解决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两个你们喜欢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选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汇报小组内学习成果。指名到台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三、拓展延伸,自主探究谈话:同学们,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动物吧。课前你们都了解了哪些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把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板书)你能独立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其他同学给予判断和评价。四、拓展练习 1、连一连 900 867 925 157+768 576+324 245+622 2、的作业都对了吗?不对的请你改过来,再用竖式算一算。 389+ 314≈700 800-239≈500 624+268 ≈900 606-259≈200 五、小结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要同学们留心就会发现和解决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学会了吗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页。
教材简析:
本课是对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自我检测。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会综合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情境图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轻松的对话开始这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练习。
(一)说一说,看谁说的准。
①小数的乘除法都是怎样计算的?
②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在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交流中,简单的回顾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4.8÷0.06 72÷0.8 6.3÷0.09 1.3+2.8
3.2-1.9 0.49÷0.7 0.04×1.2 3.2×0.6
[设计意图]一组小小的口算练习,难度不大,给学生继续探究的自信。
(三)填一填,看谁学的牢。
(1)27×32=864,那么2.7×3.2=□;0.27×3.2=□
(2)0.25÷0.5=□÷5 4÷0.25=□÷□
(3)不计算,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87×0.98○287 2.5×57○5.7×25 0.23×1.01○0.23
98÷25○98 28.6÷0.4○28.6 32.8÷0.2÷5○32.8
(4)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
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
③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④2.5÷0.01与2.5×100的结果相等。( )
[设计意图]这一组题目对小数乘除法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考察,关注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并通过多让学生交流,弥补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算一算,看谁算的巧。
(1)竖式计算。(带※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1.3×2.06 ※0.037×11.8
※9.62÷0.158 57.76÷15.2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26+3.14+4.74+4.86 0.9+99×0.9
4÷0.8-0.8÷4 8.59-4.1×0.1-4.59
1.5×[1÷(2.1-2.05)] [16.7-(6.2+9.5)] ×8.3
[设计意图]集中对计算进行了练习,既关注计算的正确率,也关注了计算的方法,从“巧”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
谈话:小明要去超市买点食品招待客人,你能帮助一下他吗?
出示课本第53页利民超市部分食品价格表。
食品名称 单位 单价(元)
话梅 袋 2.40
花生 袋 1.90
怪味豆 袋 4.50
巧克力 袋 10.50
食品名称 单位 单价(元)
可乐 听 2.80
椰汁 听 3.20
水果糖 千克 17.50
奶糖 千克 19.80
(1)有1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听可乐?
(2)用20元钱买5袋话梅,应找回多少元钱?
(3)用0.75千克奶糖和一袋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
(4)有20元钱,买0.6千克水果糖,剩下的钱能买几袋花生?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上述问题中还没有提到怪味豆和椰汁,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这两种食品的问题。多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提出问题,比如提出有关于小数乘除法的问题,或者混合运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谈话: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零用钱约为2.5元。根据这条信息,你想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一个人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365=912.5(元)
②全班同学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50×365=45625(元)
……
谈话:看到我们得到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每天节约1.5元,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同学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吗?(按1000人计算)
1.5×1000×365
=1500×365
=547500(元)
如果这些钱用来买数学书捐给希望小学,可以买到多少本呢?(学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47500÷5.93≈92327(本)
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拓展性的练习,再一次与生活相联系,而且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爱心教育。
五、收获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再一次交流这节课中的收获与反思,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除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在拓展延伸活动中,安排了计算零花钱的环节,学生计算起来饶有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