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自我反思 篇1
今天教学了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利用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这个规律对于三位数或更大的数是否也成立?”的问题,促使学生也能自己找出三位数或更大的数来验证规律。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特作反思如下:
1、本节教学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的“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提出了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在设计爱心情境时,引导猜想时,学生都能在课前预习的情况下,说出了 3的倍数的特征,此时,教师还让学生猜想,耽误时间,应该直接进入下一步骤——探索验证。
2、在本节课中,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问题来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此过程中,教师小黑板教具小,不清楚,此处可以直接叫学生在书上圈画,可以不用教师教具,以后要注意教具使用得当。
3、在探索问题中“碰壁”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如何发挥“导”的作用,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观察的学习材料是本节课教学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border=0>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自我反思 篇2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复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那些数是5的倍数?
18 75 46 53
115 324 27 60
(2)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2、设疑引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出它是否是3的倍数。
(1)学生说出一些100以内的数:51、83。
(2)学生说出一些更大的数,有三位数的、四位数的、五位数的:377、
5319、23624。
(师很快判断出它们是否是3的倍数,全体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老师)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判断出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究竟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
学生根据找2、5的倍数的特征的经验,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观察验证:
(1)比赛活动,看谁最快写出8个3的倍数?(指名板演)
3 6 9 12
15 18 21 24
(2)观察这些3的倍数,刚才的同学猜对了吗?为什么?
学生发现:
①3、6、9是3的倍数,但是12、15、18也是3的倍数,而这些数的个位不是3、6、9。
②13、16、19这些数的个位是3、6、9,但是这些数却不是3的倍数。
学生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只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行的。
3、用老方法不能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提示:同学们把这些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观察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数12中,1+2=3,3是3的倍数;
数15中,1+5=6,6是3的倍数;
数18中,1+8=9,9是3的倍数;
……
4、有了这些发现,你能猜想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举例验证猜想。
师:这个结论是否成立,请同学们任意举例出4个较大的数(学生举例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
375 565 1388 98640
学生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并分组列竖式计算验证:
①数375中,3+7+5=15,15是3的倍数,而375÷3得到整数的商,所以,它是3的倍数。
②数565中,5+6+5=16,16不是3的倍数,而565÷3得不到整数的商,所以,它不是3的倍数。
③数1388中,1+3+8+8=20,20不是3的倍数,而1388÷3得不到整数的商,所以,它不是3的倍数。
④数98640中,9+8+6+4+0=27,27是3的倍数,而98640÷3得到整数的商,所以,它是3的倍数。
6、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三、练习提高。(略)
在2009学年第一学期,我市就先后组织教师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学习,积极推动了《评价标准》试行工作的全面铺开。《评价标准》对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更是深入教师们的心中。
一、引领教师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评价标准》包括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共18册人教版的数学书相应教学内容的评价要求,明确了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乃至整个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好地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清晰地看到哪些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习内容
知识点
对应教材
评价方式
及示例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 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合数
4.分数的意义
5.真分数和假分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7.约分和通分
8.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p12~p26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p60~p100
纸笔测试:
示例1~6
纸笔测试:
示例7~20
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加法
p104~p121
纸笔测试:
示例21~25
探究规律
找次品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p134~p137
纸笔测试:
示例26
由《评价标准》第133页这个表可以看出,3的倍数的特征安排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进行教学。学生也许会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负面影响,容易从数的末尾数字(个位)进行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掌握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此外,这节课和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一样,都是在前面因数、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学生后面对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根据分子、分母数的特征很快看出它们有什么公因数,能否很快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将直接影响本册教材的所有后续内容,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引领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自我反思 篇3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 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习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反思
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巩固练习: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学生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一下子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时我接着说:“我们来一场老师、学生打擂台怎么样?看谁说的3的倍数的数最多,我们看谁能考倒老师。”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题来考老师。
生:42
师:111
生:78
师:57
生:81
师:2037
生:6891
…… ……
这时师故意出错:369041
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师问:“你能不能改一改其中的某个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生:“可以将1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8。”
生:“可以将4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8”
学生回答完后,我及时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改其中的3、6、9和0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因为0、6、3、9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改4和1这两个数就行了。”这时我及时指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用筛选法来判断,在各数位的数字中先筛去3的倍数或和为3的倍数的数字,若余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原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这时我逐渐地出示下列这组数要求学生马上判断是否3的倍数。
56
561
5617
56178
561784
5617849
…… ……
这个巩固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起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带来了内心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