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练习教案

2019-02-16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31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p32自主练习  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  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  5、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