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找规律》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找规律主要研究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本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在教学例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方法的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本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摆棋子的活动,这样能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课堂氛围变得越来越活跃。同时我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的习惯有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做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放的还不是太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找规律》(五上)教学反思
笔者注:3月参加了一个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例竞赛。课后有关于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性(交互性,生成性,直观性等),通过生机交互、师机交互、师生交互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规律->找规律->应用规律->体验规律”,在导入部分我不局限于媒体,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纸牌游戏入手,主要设计了一个猜纸牌的游戏,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引领导学生初步感知了周期规律在生活中存在,顺利开始了新课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期规律的感知,在引入部分利用白板可即时点击的特点,又设计了两个可感知周期规律的猜想游戏:“△○△○……”和“△△○□△△○□……”。而主题图的出示主要是为了让“找规律”,重点是突出一个“找”字。这个环节更能体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越性,在对物体分组时,在白板上能直接圈圈画画,能及时对学生的汇报交流在媒体上作适时的提示与补充。在“应用规律”的两个环节中,也主要是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突出在应用规律前的“找”。其中在总结方法、优化方法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白板的生成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从而顺利完成该环节的教学任务。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中,我为了让学生能与白板“亲密接触”,设计了一个“摆一摆”的活动。解放了全体学生的手、口、脑,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丰富感性认识,玩得尽兴,学得轻松。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要让第24颗子是黑子,只要让每组中的第4颗是黑子就可以了”。可以这节课尽量利用白板在教学中有优越性,合理的展现了白板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当然我也不迷信电子白板,为了更能科学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还适当的引入了前面的纸牌和最后的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