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过吗?昨天晚上李芸同学也去超市购物了,想看看她采购了些什么吗?(出示购物单)
  2、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3、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上比较多个数的计算或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从而自然地引出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内容,简洁而直切主题)
  二、运用计算器计算
  1、获得简便按法。
  (1)提问: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一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
  (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0不按,直接按.和8。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2、计算器计算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3、交流操作感受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了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计算器上操作时你有什么体会呢?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的细心。
  (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注重有序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讨论“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交流按法,获得“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用计算器计算“小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在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活动中来,并获取了相关的本领,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再次操作,熟练运用
  1、完成“试一试”
  (1)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出示试一试)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例4的计算结果计算也可以用100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4)检验。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后就让他们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