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北师五数上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⒊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单位“1”的概念的扩展。

媒体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回顾意义。

在三年级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分数,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试着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图: 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拿出八支黄色铅笔的1/4,拿出八支蓝色铅笔的3/4。

意图:体会1/4和3/4的整体相同,但各自表示的数量不同。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共同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探索欲。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活动:全班分成六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

意图:让学生体会“1/2”的拿法。

2,汇报:1组汇报铅笔总数和拿出的铅笔数及拿法。

2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一样多。)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相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相同。

3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4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5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6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三、探求新知、理解意义。

1、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不一样多。)怎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多,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少呢?(因为铅笔的总数有的多,有的少)如果铅笔的总数发生变化,那拿出的铅笔数也就随着发生变化。看来铅笔的总数还是很关键的。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不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不同。由于每盒中铅笔总数不同,因此铅笔总数的1/2就不同。对于“1/2”这个分数而言,由于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通过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在拿铅笔的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

六组同学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说,拿出的1份是2份这个整体的1/2。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说一说

下面各图形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意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即分数具体相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 练习反馈、提升认识。

⒈笑笑喝了她这杯饮料的1/3,淘气喝了他这杯饮料的1/3,谁喝的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