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2-11-06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联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友好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昔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而,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提高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立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立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发明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暗淡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立着祖国,共同发明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提高。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立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立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临时以来,在建立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立、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立,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立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立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立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立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同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5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族团结的故事,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

  活动准备:演奏少数民族歌曲、舞蹈、讲故事、合唱等。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尊敬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好!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

  乙: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

  甲: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及至整个民族。

  乙:只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甲:从一望无垠的草原到美丽富饶的边疆。

  乙:从碧波滚滚的南海到白雪飘飘的北国。

  甲: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

  乙:共命运。

  合:心连心。

  甲:五十六个民族。

  合:永远是一家。

  甲: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为了这次班会收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的资料,还编排了几个精彩的节目,正准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乙:我发现好多同学手里有图片,他们想做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乙:各小组手中都有一些拼图,现在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完成黑板上的这幅拼图。

  甲:(指黑板)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伟大祖国的版图)

  甲:是的,这是好大的中国,每当我们轻轻打开中国地图,

  乙: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

  甲:碧绿的是草原、

  乙:金色的是沙漠、

  甲:蓝蓝的是大海、

  乙:弯弯的是江河。

  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乙:我们骄傲的是我们56个民族情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甲:今天,我们班56名同学正好代表了56个民族,我们一同来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班会。

  甲:同学们,说说你代表的是哪个民族的好吗?(我代表的是…)

  甲:既然咱家里的人都齐了,我们一同来背《中华民族歌》。

  乙:少数民族一向勤劳勇敢,多才多艺,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现在有请几位小乐手表演,请大家猜猜他们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曲目?

  ①萨克斯敖包相会-----蒙古族(有伴奏)

  ②二胡《赛马》-------蒙古族

  ③萨克斯《桔梗谣》---朝鲜族

  ④电子琴《洗衣歌》---藏族

  ⑤古筝《彝族舞典》

  ⑥二胡《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

  乙:少数民族的舞蹈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中是一簇光彩夺目的奇葩,少数民族的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可谓婀娜多姿,精彩纷呈。

  乙:请欣赏

  傣族舞----《碧波孔雀》

  美丽的草原,透彻的琴声,欢乐的歌谣,交织在一起,浑然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请欣赏

  歌伴舞---《高原蓝》

  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别具风味的饮食,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请谈一谈。

  乙: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视频,亲眼目睹一下彝族人过火把节和佤族人过木鼓节的盛况吧!

  甲: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生:我还知道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我们小组成员接下来给大家表演《竹竿舞》,谁想尝试,就来跳吧!

  甲:同学们表演得很精彩,中国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为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骄傲。

  乙:因为这片土地汇聚了56份热情。

  甲:这片土地汇聚了 56份希望。

  乙:这片土地汇聚 了56颗炽热的爱国心。

  甲:这片土地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人物,马本斋就是其中的一位。

  乙:马本斋是回族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是抗日民族英雄。请听《英雄母子》的故事。

  甲:看过电影《孔繁森》的人都会眼噙泪水,深深地被他为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

  乙:为了西藏阿里的建设,他累得一次次病倒,为了救助三个藏族孤儿,他一次次卖血,他是全国援藏干部的好榜样(---看视频)

  甲:我们向这些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致敬!(敬礼!礼毕)

  甲: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

  乙:团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甲: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乙:在灾难面前,这一团结的力量更是势不可挡。

  甲:诗朗诵-----《民族团结,永创辉煌》。

  乙:你拉我的手

  我拉你的手

  各族人民手拉手

  (领唱---《你我手拉手》)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班会,你是怎样理解各民族是一家的?

  A   B   C   D

  甲: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伟大的祖国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

  乙: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甲: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人民永远一家亲的传统。

  乙:让我们不断谱写民族事业的崭新篇章!

  甲:有请班主任做总结。

  甲: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

  乙:让我们用优美的舞姿跳出我们心中的歌。——《爱我中华》

  甲:我宣布: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民族团结一家亲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