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2023-12-15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1

  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法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应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悟,想象,表达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图,文,声并茂,把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兴趣

  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导入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教学的开放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具体描述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它奇在何处

  3 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和生动描述的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

  二,抓住奇观,直奔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找出描写颜色变化的词.

  2,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句子比较:

  a,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慢慢的,使劲往上升.

  b,太阳慢慢地向上升.

  提问: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 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

  (2 )文中是如何描绘的

  三,有感情朗读

  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合作者形成共鸣.

  四,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说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小半边脸→慢慢地→圆(形)

  (一纵一纵)

  天气晴朗 红得很→使劲→红的可爱(色)

  (冲破)

  没有亮光→跳出→夺目(光)

  有云时 云薄:躲,透,直射,一片亮光

  云厚:突出重围,染成红色

  伟大的奇观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本环节主要想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采用"录像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多感官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捕捉本课的学习重点,也为质疑问难作铺垫.

  这里的"风景名胜欣赏"导入"海上日出"的媒体演示,旨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

  "媒体演播"配读旨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方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捕捉内容重点.为后面的体会"奇观"作铺垫.使用时打开组合媒体课件,点击"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紧扣文中"奇观"这一重点词语,进行读课文,赏画面,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此环节几次出现的媒体演示,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这一"三为主"原则,紧紧围绕"体会奇观"而设计的,同时也可为"品词句,悟情感"服务,本设计具有交互性强,跳转灵活等特点.教者可根据需要随意选用,打开"看图学文"模块即可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2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贴切、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捷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尽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让我们在自然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更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可以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这为深入理解文章做好了铺垫。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强烈,喜欢质疑问难,喜欢大声朗读课文,会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学习。但如何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自己对文章内容个性化理解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3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二)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涵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带 相关课件 挂图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看课件).

  2,谁看过海上日出 是什么样子的 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 说说图1,图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简单描绘)

  2, 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 自由读课文.

  注意正音:一纵一纵(zòng)一刹那(chà)镶(xiāng)

  (三)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地点——在海上.环境——周围很静.事件--看日出."常常"说明"我"多次观察日出.)

  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看海上日出的时间及周围环境,点出下面是作者多次观察日出的所得.

  2, 讲读第六自然段.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 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①理解什么是"奇观" 这指什么 整句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 又少见在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 是一种奇观 (不要求回答.)

  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讨论回答:明确写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四)作业: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夺目( ) 目不转睛( )

  分辨( ) 水天相接( )

  第二课时

  (一)讲读二,三段

  1,指名读,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事情发展顺序)

  2,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出示相关课件,学生观察后并作详细描述.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覆盖片)天边出现红霞

  图3:(覆盖,抽拉片)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上述内容从色彩和亮光方面让学生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4,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5, 体会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课文 .

  (二)讲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插图2,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 想像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3,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默读课文,展开想像,把想到的画成两幅画.再指名联系课文说明这样画的原因.

  (三)总结,扩展

  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2,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

  3,作者运用语言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出示: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何不同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晴发痛.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四)指导背诵

  投影片出示全文动态过程,边看图边说,说后按原文背,再指导试背,最后全班齐背.(学生边背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太阳升起来了.(2)花在开放.(3)树在摇晃着.

  3,预习《夕照》留心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

  附板书设计:

  1 海上日出

  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

  日出前——颜色变化:蓝,红,亮

  伟大的奇观 日出时——跳出海面:慢慢上升,光彩夺目

  日出后——云中情景:射进云里,透出重围

  结尾——赞叹美景

  (按时间先后的观察顺序)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5

  之一

  杨晓丽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

  1 练习背诵课文

  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以“美景奇观”为主题的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文章,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晴天和多云两种天气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奇观”展开描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清净、扩大”等词语。

  2.默诵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图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以在日常生活中或影视作品中看日出的感受引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起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思考探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圈点勾画,理解不懂的词语。

  启发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三)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点拨书写要点。

  反馈思考的问题,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写作顺序。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

  (五)合作探究,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并展开想象。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结合图片展示。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写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日出时的美丽景色写得这样惟妙惟肖,变化万千的?

  总结:

  (1)善于发现,细致观察。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六)合作探究,学习第4、5自然段

  1.过渡: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4、5自然段,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品析语句。

  (1)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师:为什么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你是怎样理解的。(欣赏图片)

  (2)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画面)

  3.过渡:当你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象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概?作者呢?

  (七)学习第6段总结全文

  1.过渡:作者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伟大、奇特的景象,不由得发出了感概:(大家齐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这是什么句式。——反问反问能加强语气,有强调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作者对日出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齐读本段,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八)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对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7

  之五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二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三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这篇《海上日出》有什么特色?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通过学习、理解文中“伟大”、“奇观”的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精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教学过程:

  一、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早起?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天是什么颜色?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又有什么变化?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生甲:“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我想: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终于冲破了云霞)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指明读、齐读)

  3、本段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那些?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那些?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句有那些?(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生: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小半边脸、圆东西

  生: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红、深红

  生: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语有: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思考:“有时”说明了什么?“金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有时”是一种不经常的现象,“金边”这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词,谁不想亲自瞧一瞧呢?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伫立海边观看太阳被黑云档住,云端边缘,光芒四射,红而白亮,犹如金边镶嵌的自然美景中,(出示: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通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个“冲”和“染”把太阳赋予了人的行为,太阳就是镶嵌金边,美化云彩的使者,(出示:后来太阳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边,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云、水同时融入了霞光万道,水天一色的光亮的世界里,(出示:这时候,发亮的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你们感受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1、指明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指明回答)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

  剖析“伟大”、“奇观”:

  “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

  “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伟大”之一: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变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太阳升出海面,就象一位美化的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海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等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人为的任何困难和势力都不可阻挡的神奇的`力量,也只有太阳,才能使出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上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红色或紫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习

  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指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伟大”、“奇观”所在

  ②给2—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根据前面听写的内容提炼出2—5自然小标题5、以读怡情,回归全文

  ①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太阳也升高了许多,我们就要离开海边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海上日出”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②、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

  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你们能做吗?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看日出早起

  ↓

  天:蓝红霞亮光半边脸无光负荷

  慢升光彩

  ↓

  海上日出

  日出:太阳进云堆光射水面一片灿烂进黑云镶金边出黑云太阳明亮

  ↓

  伟大奇观

  ↓

  惊喜、兴奋赞美

  热爱大自然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去组词造句。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扩展学生发散维能力。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是重点,写观察到日出的

  景象和在多云情况下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机,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 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文章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海上日出》就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引导学生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2、画出生字、新词,要求自己查有关资料。

  3、画出不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与学生交流自学的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范、扩、辨、红霞、刹那、奇观。

  2、请学生回答如何分段,并概括大意。

  3、按照分好的段落,分小组阅读(读得流利、准确)

  四、进行小组讨论,解说课文。

  1、指名第一段,思考问题: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第一句“常常”说明的是什么?这一段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2、发动学生积极回答,自己进行补充说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提问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并造句。(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太阳没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幻灯片上填上答案。

  2、第四句中的“知道”是什么意思?

  3、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太阳像~~~可爱”这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4、作者写太阳升出海面是分几层意思写的?

  5、齐声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叫学生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阳光透过``````灿烂的亮光”这句话为什么说很难辨别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山?

  3、“这时候``````光亮的了”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在第5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的?

  5、齐声朗读第三段。

  五、小结:课文第二、三是如何描绘出一幅海上日出的美丽奇特的景象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遍,体会文中各段与全文的关系。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5月24日,我在成飞小学四年级一班,上巴金名篇《海上日出》。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的《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壮丽景色,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展示在我们眼前。结合时代背景,不难读出文章字里行间,作者对的大自然热爱,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海上日出时的不同景色。

  学生情况分析:

  上午拿到教材,下午开始上课。要求是 “就本篇课文的内容,自己选择,随便上哪一部分,时间为20分钟”,学生是否预习,抑或上过第一课时,只等精读课文?还是完全没有准备?……一切情况不清楚。手边没有教参书,没有四年级教学大纲,一句话:除了一张印得发黑的纸,(一起去的冯老师还问:你看得清楚不哦?第五段全是黑的....)我手上什么也没有,可想当时的感觉......

  但是,既然是四年级的学生,一定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虽然是四川盆地内的孩子,缺乏对海上日出的直观感受,但是一定通过电视,图片,旅游等各种手段,有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感受。所以,老师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捕捉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充分发挥想像力,边朗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便可以引导他们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

  毕竟是比赛,为了追求尽可能的万无一失,我和冯老师决定,上第一课时。定下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0分钟)

  1.随文学习本课3个生字,理解 "一刹那"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初步感受海上日出是“一个伟大的奇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板书: 日出

  师:来,读一读。(生读:日出,果然如金校长预料,毫无激情。)孩子们,你见过日出吗?(生:见过)在哪里见到的?你能描述一下日出的画面吗?

  生:我在我的房间里见过,我的房间正对东方,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日出。

  师: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孩子。你觉得日出怎么样?

  生:很漂亮。

  生:我也见过,在三亚旅行的时候,在海边看到过。

  师立刻板书:海上

  师:恩,你有幸看到过海上日出,真羡慕你,你觉得怎么样?

  生:恩,恩,很漂亮。

  生(纷纷说):我也看到过,我也去过海南岛……

  师:孩子们,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驶向远方,这时,一个深红的圆东西从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跃了出来,啊!这就是……(指课题)生齐读:海上日出(有感情了)

  师:多年以前,巴金爷爷乘船出海,就见过这么一次海上日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巴金爷爷扬帆远航,驶入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去看一看……(再一次指课题)(生激情朗读:海上日出)吧!(板书:p75)

  二、听读课文, 整体整知。

  师:仔细听老师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师范读课文,生勾画,标自然段。)

  师:刚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好多孩子还自己标出了自然段,看得出来你们平时就很会学习。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很漂亮。

  师:恩,看得出来你很会边听边想。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比较奇妙。

  师:你确实用心体会了的!

  生:海上日出很伟大!

  师:哟,你的见解与众不同。你们谈的都是自己的感受,都谈得很好,那巴金爷爷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书上有一句话写出他的感受,找一找,勾出来。

  生汇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师板书:伟大的奇观)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真会学习!一下就找对了。孩子们,你也一定想看看这伟大的奇观吧?现在请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读。师巡视。将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扩大,镶嵌,重荷,一刹那。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

  师:读完了吗?刚才老师发现这几个词比较难读,谁来教一教?

  抽生领读,全班跟读。一刹那读成了平舌音。

  师:仔细想想,这个字怎么读?

  生改正,齐读。

  师:谁知道一刹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形容时间短,极快。

  师:你的解释很精确啊,(生说:我刚才查了字典的。)真会学习!那你能读读吗?(生读,不够快)

  师:有点快了,还不够。(一生自己起立读,还不够。)

  师:想想,再练练,来,一起读读。(全班齐读,感情到位了。)

  师:(指 重荷,一刹那)这两个词很难读,你们读的都很好,能读好词,就能读好句子,能读好段。找一找这两个词在哪一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全体拿起书来。

  师:都这么有自信啊?(生笑:啊!)那好!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通顺流利)

  师:读得不错。刚才自学时,还有那些段你觉得比较难的,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的?

  抽生读,

  一生读4段,“直射到水面上”读成了“一直射到水面上”。

  生:这句他读错了,应该是“直射到水面上”。

  师:可见你听的很仔细,全班一起读读看,注意不要加字。

  生齐读。

  一生读5段,“重围”读成了“zhong ”,女生坐下时自己觉察到了,伸了一下舌头。

  师:你伸舌头做什么?我觉得你读得非常棒,只是有一点小小的错误,改正过来就完美了。你知道那里错了吗?

  生:应该是“chong ”.

  师板书在“重荷”旁边: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生齐读)它们是…(生:多音字)好,拿出小铅笔,(看得出来梁老师教低端教久了。;_p)写在书上,今后一定不会再错了。

  一生读2段。

  (孩子刚刚读完,20分钟到了,设计的内容还剩下一个步骤:课文读得不错,说明大家都很会余曦,现在请孩子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那些天气下日出的情景。引导孩子们找出2.3段写了晴朗;4.5段写了有云。)

  教学反思

  因为是这样的情况下上的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多的追求了“稳”。所以,整个大环节清晰,但是没有什么新意,加上不知道孩子事先的情况,将目标定在了初步感知上,显然目标定得不高。不过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我问了几个孩子:你读得真好 ,难道在家里预习过?孩子说:这是第一次读。当时就吓出了一身汗,幸亏幸亏。

  下来之后再回想这20分钟,觉得在处理中心句的时候,应该加一个步骤,当孩子找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之后,我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和  这是伟大的奇观。这两句话,让学生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样处理,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有更感性的认识。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11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 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ù) 无餍(àn ) 醒豁(hu) 厚毳(cuì) 雾霭(ǎi) 溟濛(íng) 飒飒(sà) 祈祷(qídǎ) 层累(lěi) 蜿蜒(

《海上日出》说课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过日出的壮美景观吗?

  那海上日出的景色大家一定没见过,今天,我们就跟随巴金老先生一同去欣赏一下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神奇。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三、看视频听朗读,欣赏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的美景。

  四、学生交流看后感受。

  五、处理生字词

  1、指生读,齐读相结合。

  2、指导书写。

  3、重点讲解“辨”(结合着辩和辫识记),“镶”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自读课文,学生质疑

  七、梳理问题,精读释疑,师生共同解决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描绘了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3、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天空有云时日出景色如何 ?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4、5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齐读第6自然段。

  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a这不是伟大奇观吗?

  b这是伟大奇观。

  八、小结

  日出是壮美的,人人都见得到,但巴金老先生却能将它写的如此神奇壮丽,不仅源于他细心是观察,还源于他掌握了正确的描写方法,能按规律,按顺序使美丽景色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眼前,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这同样是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细致观察

  2、按顺序描写

  3、语言要形象生动

  九、在不同的地方观日出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下《黄山观日出》又给你什么感觉?

  十、重温课文朗读视频

  十一、布置作业

  1、学习第三自然段,将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描写出来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7、海上日出

  好天气

  伟大的奇观 有薄云 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