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023-12-12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展示:复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思考: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祁黄羊的身份。

  2.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板书:辞职

  设计意图:此环节交流展示学生上节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

  二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既然祁黄羊辞职了,那么他又向悼公推荐谁担当此重任呢?

  板书:荐贤

  1.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 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小练笔: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3. 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 合作交流讨论:

  解狐听到祁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此事又会怎么想呢?

  板书:外举不避仇

  5.自读第8-12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6. 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既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小练笔: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7. 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8. 祁午听到这番话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那些不了解祁黄羊的人又会怎么想呢?

  板书:内举不避亲

  9.那么当时的人们又是怎么看待他的呢?朗读第13自然段。

  板书:钦佩    出以公心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分角色朗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并予以明确。

  三 纠正反馈:

  (1)复述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人们称赞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  )解狐和(  )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  )为(  )着想。

  (2)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矫正加深对课文内容以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理解。

  四 迁移应用:

  通过本课学习你一定对祁黄羊有了深刻的认识你能够用一些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他吗?

  大公无私  不计前嫌

  一心为国  光明磊落

  正大公明  公私分明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主要为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五 拓展阅读:

  1.阅读《毛遂自荐》

  六 板书:

  辞职

  外举不避仇

  祁黄羊   荐贤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钦佩   

  七  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课本剧吗,自由合作演一演。

  教了《祁黄羊》一课,教学前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 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 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了解“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难道仅仅悼公感到意外吗?如果解狐知道了会理解吗?,你 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 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 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 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 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祁黄羊这一举动呢?”“大公无私,”。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抓住重点段,通过多形式的诵读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推荐的是谁?为什么?(联系开学初写的小作《推荐与自我推荐》)

  2、有没有谁推荐的是潘晨曦(一个成绩优秀、能力很强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班上人缘一般的女孩)?推荐潘晨曦的举手。为什么?(几乎没人举手,这一点也在意料之中)

  3、 请潘晨曦的同桌回答: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比较好但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你会选她吗?(不会)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一般但她改掉了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同学关系比较好你会选她吗?(会)教师点评:你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希望潘晨曦能够改正缺点,这样你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与信任的。

  4、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的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2、在向晋悼公推举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3、理解:“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板书:解狐 祁午

  4、一会儿推举自己的仇人,一会儿又推举自己的儿子,老师知道了,祁黄羊一定是老糊涂了,推举前没有认真思考。

  5、从书上哪儿可以看出我说错了,找出证据来说服我。

  6、指名读。

  7、祁黄羊两次推举前都想了想,我们也来想一想,他会想些什么?

  8、晋悼公听了祁黄羊的推荐有什么反应?(深感意外、大为惊讶)

  9、指名读晋悼公的话。

  10、指导读(声情并茂:做表情—双簧配音—出声读齐回答)。(会在下面说明)

  11、祁黄羊明明已经推荐了解狐担任中军尉,怎么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这个职务呢?

  12、哦,刚才老师误会祁黄羊老糊涂了,其实他一点也不糊涂,他明知解狐得了重病不能上任,就先推荐他,然后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别人就不好说他偏心眼了。是不是?

  13、同意我的看法的请举手。现在看看谁来说服我。

  1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5、联系一二两节内容进行总结,体会祁黄羊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与我辩论得十分激烈,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答到点子上,最后我总结出几点:1、如果祁黄羊不知道解狐有病就没有辩论的必要了;2、假设祁黄羊知道解狐有病,但是不知道解狐会病死,他可能会希望解狐知道晋悼公要重用他,并了解到推荐他的居然是祁黄羊的消息后,心情大好,说不定病就好了;3、即使祁黄羊知道解狐会病死,他也可以推荐解狐。因为当时是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打仗,祁黄羊通过这件事可以给其他大臣做个榜样,就是杀父之仇都可以化解,何况其它矛盾呢?这样君臣之间、将相之间都会更团结,对国家也大有好处,这也是出于公心;4、介绍史实(这一点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介绍)。

  16、当解狐、祁午知道祁黄羊推荐自己担任中军尉后,他们会想些什么?

  17、指名读、齐读最后晋悼公的话。板书:出以公心

  18、学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回答完整,尽量用成语:出以公心、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以德报怨)

  19、祁黄羊有这么多优点,看来我刚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我提议我们一起将课文再读一遍,刚才同意我的看法的人读旁白和晋悼公的前几句话,其他人读祁黄羊的话,我读最后一小节。

  三、作业:编课本剧。

  1、激发预习第十课的兴趣。

  2、鼓励发挥:设计推举第三个人,让学生想想除了仇人、儿子之外还可以推荐什么人?(女人)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诵。

  师:提到越王勾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一颗忍辱负重的心。

  师:提到林则徐,我们自然想到一段历史(虎门销烟)。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师: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引荐一位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晋国的中军尉(师解释中军尉),他的名字叫“祁黄羊”。(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读课题。

  过渡:从他身上我们又能感受到一颗怎样的心呢?

  二、自读课文

  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遍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初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次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加上序号,想想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测反馈

  1. 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争夺霸主   出兵征伐  驾驭战车

  辞职   举荐     推荐     慎重

  悼公   中军尉   解狐     祁午

  指名读第一行,齐读 。

  读着这些词,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能说说“征伐”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读第二行,齐读。

  读了第二行,你有什么发现吗?(举荐  推荐)想一想,平时的学习生活、你能用上“推荐”说一句话吗?

  指词“慎重”这个词怎么理解?我们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你能在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又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第三行,齐读 。

  这一行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他们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2. 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晋悼公  祁黄羊  解狐  祁午)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悼公是晋国的国君,祁黄羊是中军尉,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2. 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第一次:__(谁)向__(谁)举荐 __(谁)担任中军尉。

  (2)第二次,__(谁)向__(谁)举荐 __(谁)担任中军尉。

  指名回答

  3. 填空: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担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担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补充后齐读)

  4.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祁黄羊的第一次荐贤,哪几个自然段又讲了第二次举荐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5. 学生默读后交流:(第3到8自然段是第一次荐贤,第9到11是第二次荐贤)

  师: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儿子祁午,他这样的做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师:能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因为他一心想着什么?这就叫(板书:出以公心)这个短语和词都在哪一自然段,(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写的什么?谁来概括(板书:获得称赞。)

  6. 默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什么内容?(告老退休)

  7. 分段读课文。

  那么课文到底是如何叙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开火车,一人读一段。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有句话叫“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是,祁黄羊却举荐杀父仇人担当中军尉,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五、作业设计

  1. 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 祁黄羊       

  (1-2 )     告老退休

  外举不避仇

  (3-12)      两次举荐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13 )        获得称赞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并会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师: 同学们,在昨天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中,我们了解到刘备对有才能的诸葛亮的那份渴盼,当然我们还能看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君主求才的故事都被传为佳话。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再介绍一个。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第二笔是“横撇”)。齐读课题。

  2、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个课题就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么用人名来命题的文章,一看你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文章除了“祁黄羊”这个人名以外,还有哪些人物出现?(晋悼公 解狐 祁午)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争夺霸主的地位   征伐  举荐  派使者去召  慎重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多音字:腿脚落下了毛病  兴亡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伐 悼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霸

  半包围结构:避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5

  《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比较易懂,教学第一课时,我把重点之一放在让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说说段大意,再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概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教学第二课时,重点之一是:结合文中的细节,深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怎样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采用了阅读和想象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祁黄羊品质的细节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孩子们从祁黄羊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这样举荐的目的等方面,读出了祁黄羊的正直无私,然后,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解狐、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是朝廷的人物,你是老百姓,当你知道祁黄羊这样举荐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当你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出发点的时候,你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通过这样的补白,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鲜活了!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卧薪尝胆”;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虎门销烟”“忧国忧民”; 说到祁黄羊,我们会想到——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板书】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心里写

  2、这些是悼公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悼公的这段话吧!

  出示句子: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指名几个人读,怎么读好?读出什么?

  二、理解“外举不避仇”以及“内举不避亲”

  (一)学习“外举不避仇”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外举不避仇”的事?同桌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指名读,指导。

  2、请两个同学演一演这部分内容。

  要点一:引导学生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等词句中,领悟祁黄羊举荐解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要点二:从悼公的话中感悟确定人选关系重大和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3、分角色读。男生读悼公的话,女生读祁黄羊的话,一生旁白。

  4、a 现在你就是祁黄羊,《实话实说》的记者来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报杀父之仇,却举荐仇人担任要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b 现在你就是解狐,是你亲手杀害了祁黄羊父亲。当听到祁黄羊举荐你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c 你是祁黄羊的叔叔,听说他居然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中军尉,你想对他说什么?

  难道祁黄羊就没有想到这些吗?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想不到呢?然而他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正是体现了他做事——(出以公心)知道什么叫“出以公心“吗?事实上祁黄羊没有看错,历史上的解狐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 “外举不避仇”了吗?

  (二)学习“内举不避亲”

  1、说说什么叫“内举不避亲”。

  2、哪几段写的是“内举不避亲”的事?读一读他举荐儿子的有关语句。你觉得其中的哪个词语值得注意的?

  要点:引导学生从“只有”体会祁黄羊是在先举荐解狐,解狐死后又无人可以举荐的情况下才举荐祁午的。他的态度是慎重的,又是无可奈何的。

  3、悼公对祁黄羊这一举荐有什么反应?请一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对悼公的惊讶、不理解,祁黄羊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第11自然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

  把祁黄羊说的第一句话里的“不能不”换成“一定会”好不好,为什么?比较读一读再回答。祁黄羊为什么要如此慎重地推荐替代他的人呢?

  要点:可以用第3自然段里悼公的话回答,也可以用第10自然段中祁黄羊自己的话来回答。

  引读祁黄羊的话:“所以我只是想——”,“压根儿就没想——”

  4、如果你是祁黄羊的政敌,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5、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能理解祁黄羊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6、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让悼公非常感动。几个月后,祁午接替了父亲,走马上任,军队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万分。现在请小记者再来采访晋国的百姓,听听此时他们的心声怎样了。

  是的,在悼公欣喜时,晋国百姓的心里也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出示文段】再次朗读,读出感情!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四、作业布置

  1、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祈黄羊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3

  《祁 黄 羊》教学设计

  作者 陆凤娟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再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抓住重点段,通过多形式的诵读、排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小组学习讨论法、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出以公心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交流后板书:举荐人才

  四、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交流,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3、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二段。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第二段:(3—12):祁黄羊两度荐贤。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记字的办法

  2、指名交流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2、  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2、  指导复述。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板书:因病辞职。

  4、  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出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齐读句子。

  3、  探究“外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外举”?(3——7)

  (2)自读课文,思考:“外举不避仇”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3)理解“外举不避仇”。    

  ①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探究“内举”。

  (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内举”?(8——11)

  (2)       自读课文,思考:“内举不避亲”说的又是怎么一回事?

  (3)       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自读第8-1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②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5、小结:①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②再读最后一节。

  五、指导复述。

  1、  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  同桌互相复述。

  3、  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多音字组词:解     落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 慎重(   ) 才能(   ) 职责(   ) 担当(   )  惊讶(    )

  板书设计:                   9 、祁黄羊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祁午  不避亲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2、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9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直接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课文,你还学过哪些?有没有想过,以人物名字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课文是根据《吕氏春秋》中有关“去私”的内容改编的。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表明文章所叙写的是关于祁黄羊的故事,给人以显豁醒目的感受。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安排内容:

  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春秋时代,大国争霸,战事不断,祁黄羊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不适宜继续担任统帅军队的中军尉,这才请求辞职。

  经过:祁黄羊两度荐贤。中军尉职责重大,晋悼公希望祁黄羊推荐合适的替代人选。祁黄羊先荐杀父仇人解狐,后荐自己儿子祁午。

  结果:祁黄羊举荐受称赞。悼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正“出以公心”。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荐才不避亲仇的人。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欣赏:

  读了这几段对话,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也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所感动呢?一个国家,有这样处处出以公心,为国着想的人,怎能不强大呢?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对话描写:写出人物性格

  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如果不读课文,只看这两部分对话,你是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这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描写的特点:写出了人物性格。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因此,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描写要能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我们在描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精神、特征的话,要简明、精炼,不能过多过长,避免重复。

  课文中祁黄羊的语言就非常精炼,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出他身为中军尉,负责军队训练,干练、严谨、考虑周密的特点。

  此外,写对话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并结合人物的行动、心理来进行描写。这一点,请注意上面所引课文的加点部分。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这则故事是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记载,像这样很有意思的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你可以把《史记》找来读一读,如果读不懂,可以请教老师,或者自己查字典。

  2、像祁黄羊这样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呢?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你发现了这样了不起的人了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应该是非常强盛的。想想,再找找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附

  课后练习3提示:

  见“精彩片段欣赏”。

  课后练习5提示:

  祁黄羊是一个举荐贤才不避亲仇、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有关语句: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古文赏读

  (晋悼公)三年,晋会诸侯。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奚举解狐。解狐,奚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问:“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 晋世家第九》

  2、晋悼公的小故事:《有备无患》

  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

  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

  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

  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

  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

  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

  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

  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3、春秋时代: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因鲁国编史《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 770年到公元前476牛,划分为春秋时代。

  4、中军尉:官名。春秋时晋国的军队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住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中军尉为中军所设之军尉,大夫爵。

  练习1答案提示

  1、 读下面的绕口令,注意分辨平舌音、翘舌音。

  提示:

  可以将绕口令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分别找出来,反复比较,反复练习,读准了,再练习读绕口令。

  2、 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提示:

  酉:“酉”的古文字像个盛酒的坛子,凡用“酉”作部首的汉字,意义都和“酒”或者发酵的液体有关。例如:酸、酒、醉。

  贝:“贝”的古文字像个贝壳,古时候贝壳曾用来当作货币,所以以“贝”为部首的字都与货币有关。例如:货、贼、财。

  戈:“戈”的古文字像古代的兵器“戈”,以“戈”为部首的字都和战争、武力有关。例如:战、戳、威。

  王:“王”的古文字像一根绳子串联着三块玉,以“王”作部首的字,很多都和玉有关。例如:珠、玛、瑙。“王”做部首时,音同“玉”,不读“王”。

  3、 将括号里能跟前边搭配的词画出来。

  提示:

  意志(固定 坚定) 发挥(先进 作用)

  发言(热烈 强烈) 克服(困难 困苦)

  批评(锐利 尖锐) 发明(电灯 秘密)

  任务(艰苦 艰巨) 树立(信心 制度)

  4、 读一读,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写句子。

  提示:

  (1)不同:第二句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了“向谁走来”;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走来”。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

  小船驶去。

  小船向远方驶去。

  小船缓缓地向远方驶去。

  (2)不同: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扩充了“瞻仰谁的故居”;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在瞻仰”。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

  赵小娟看书。

  赵小娟看一本有趣的书。

  赵小娟聚精会神地看一本有趣的书。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0

  利用早读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祁黄羊》这一课。

  这一课,字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一眼就可以洞穿。那么如何挖掘文中的人文情趣呢?

  忽然间,灵感就像鸣叫着的小鸟飞来,瞬间栖落在我的心头。

  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就人物“说话”或者互相“通信”,一切的心理活动就显山显水了。

  文中的悼公形象是活的,一开始他听了祁黄羊说:“我看解狐就很不错。”时,他是深感意外,后来,当祁黄羊说:“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的时候,他是十分惊讶。而等到听到祁黄羊的解释“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此时的悼公是很受感动,情不自禁地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那么文中另外两个人物,如何来凸显他们的形象呢?

  一位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解狐,一位是祁黄羊的儿子祁午。

  我设计了以下方案,一是解狐知道了是祁黄羊举荐他做中军尉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解狐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二是,解狐病逝以后,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自己的时候,他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三是,如果他们三人互相通信,他们会在信中写什么?

  你试试看,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会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解狐知道了是祁黄羊举荐他做中军尉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解狐会不理解,祁黄羊怎么会推荐我呢?难道他不想报杀父之仇了吗?

  生:解狐会想,祁黄羊真是胸怀宽广啊!

  生:他真是胸怀大度啊。

  生:他的肚子里可以撑船,真是宰相啊。

  生:祁黄羊做事一是一,二是二,真是光明磊落呀!

  生:祁黄羊做事不计私仇,这样的人真是难得啊。

  生:我真是后悔啊,我为什么要杀掉祁黄羊的父亲呢?

  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解狐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祁午会气得暴跳如雷,他会说:“父亲啊父亲,你怎么忘掉了父之仇了呢?

  生:父亲啊,我的爷爷在地下死不瞑目啊?

  生:父亲啊,你一定被乌云蒙住了眼睛。

  生:父亲啊,我哪一点比上解狐,你是怕别人说你偏心,你就不推荐你的亲生儿子啊!

  师:是啊,皇帝都可以把皇位传给他的儿了,你祁黄羊为什么就不把中军尉的职务传给你的儿子呢,这不是太傻了吗?

  解狐病逝以后,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自己的时候,他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我的父亲啊,你真是一位不计私仇的父亲啊。

  生:爸爸,我到现在才理解你,你真是一位以大局为重的父亲啊。

  生:爸爸,你的心里装的是祖国,不是个人的恩怨啊。

  生:爸爸,你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啊!

  如果,你让他们再互想写一写信,难免他们不会有新的收获。

  这样,心理的揭示就水落石出了,课文也就会如此而丰厚了许多,人物形象也就更为鲜明!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1

  《祁黄羊》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认识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祁黄羊与悼公的对话,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祁黄羊一心为国、处事公正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3、听课文范读,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4、理清文章层次。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八自然段)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5、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向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学习的《祁黄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来看填空。

  2、出示填空:课文记叙了祁黄羊因为( )而向悼公辞职,并且向悼公举荐( )和( )的故事。

  3、弄清楚了祁黄羊为什么推荐这两个人后,晋悼公很受感动,他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同学们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

  教师板书: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二、学习“外举不避仇”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外举不避仇”的事?

  2、同桌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指名读,指导。

  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悼公对祁黄羊是非常信任的)

  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是随随便便说的吗?(不是)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了想、郑重地说)

  “想了想”、“郑重的地说”可以猜出祁黄羊在推荐前似乎把朝廷的官员都在自己的脑子里飞快的过了一遍,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解狐能够担此重任。

  祁黄羊推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悼公是怎样的反映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比较句子,着重体会悼公的深感意外)

  祁黄羊是怎么回答悼公的?谁来把祁黄羊回答悼公的话读一读呢?(指读)自己反复的读读这句话,从中你能体会祁黄羊哪些高尚的品德?(出以公心

  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不计较个人得失……)

  3、分角色读对话

  4、请两个同学演一演这部分内容。

  5、a 现在你就是祁黄羊,《实话实说》的记者来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报杀父之仇,却举荐仇人担任要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评价:好一个“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祁黄羊!)

  b 现在你就是解狐,是你亲手杀害了祁黄羊父亲。当听到祁黄羊举荐你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评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一个顾全大局的祁黄羊!)

  c 你是祁黄羊的叔叔,听说他居然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中军尉,你想对他说什么?

  难道祁黄羊就没有想到这些吗?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想不到呢?然而他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正是体现了他做事——(出以公心)知道什么叫“出以公心“吗?(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事实上祁黄羊没有看错,历史上的解狐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 “外举不避仇”了吗?

  过渡:既然祁黄羊已经推荐了解狐,而悼公也同意了。怎么还会祁黄羊要推荐人呢?

  三、学习“内举不避亲”

  1、说说什么叫“内举不避亲”。

  2、哪几段写的是“内举不避亲”的事?读一读他举荐儿子的有关语句。

  这一次祁黄羊是怎么向悼公推荐自己的儿子的?反复读读祁黄羊说的这句话,说说从“只有”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有点出于无奈;“只有”表示唯一、仅有的意思,说明除了祁午,就再也没有人能担当此任了)

  3、悼公对祁黄羊这一举荐有什么反应?请一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对悼公的惊讶、不理解,祁黄羊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句子:指名读第11自然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

  把祁黄羊说的第一句话里的“不能不”换成“一定会”好不好,为什么?比较读一读再回答。祁黄羊为什么要如此慎重地推荐替代他的人呢?

  引读祁黄羊的话:“所以我只是想——”,“压根儿就没想——”

  (评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好一个忠臣祁黄羊!)

  4、现在你就是祁午,知道自己的父亲举荐你,你心里怎么想,想说点什么?你是祁黄羊的政敌,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只要对国家有利,根本不理会别人的流言蜚语。这再次表现了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

  实际上,祁午的确是一个十分有才干的人才,他没有让爸爸失望。

  5、把写“ 内举不避亲”的这四小段课文一道读一读。

  6、默读课文开头两个自然段,说说写的是什么。祁黄羊因病辞职,是不是也是一种出以公心的考虑呢?

  (年事已高,腿脚不好,再不辞职会耽误了国家大事)

  7、让我们再次赞颂祁黄羊吧。集体用赞美的语气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如此看来,无论是祁黄羊的因病辞职,还是他的“外举”与“内举”,都和这四个字紧密相连——出以公心。学生集体读。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赞美他吗?

  (出示:大公无私 鞠躬尽瘁 宽宏大量 高风亮节 一心为国 虚怀若谷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