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2023-11-0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

  一、背景知识

  1.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跟日本鬼子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全文分为六大段。第一段讲雨来的家乡景色优美,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第二段讲雨来上夜校。第三段主要讲雨来掩护李大叔。第四段讲雨来跟日本鬼子进行英勇斗争,绝不讲出交通员藏身的地方。第五段讲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为他惋惜。第六段讲雨来并没有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描写雨来出现在河面上所用的动词:露、抖、抹、扒、扎、游,用得准确,进一步从行动上反映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本课跟前面的选学课文一样,编有旁注,或点明内容的含义,或提示写作方法。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边看旁注边认真自学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边看旁注边认真自学的读书习惯。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生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课文各大段加上合适的小标题,能简要复述课文。

  4.初步懂得环境描写与表达中心意思的关系。

  5.感受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以及各段之间的联系。

  难点:懂得环境描写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灯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边看旁注边自学,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初知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①边自学边看旁注,有旁注的地方要特别读得仔细一点。②注意生字,理解新词,教师作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读带点的字。

  Shuānjiūbā吧嗒吧嗒(作象声词)

  吧

  枪栓揪ba(语气词)

  ②理解下面的词语。

  却难推推搡搡晌午吆喝有志不在年高

  (3)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全班讨论、交流。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较长,内容较多,要抓住主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内容要注意取舍。)

  (5)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热爱祖国,勇敢机智。)

  3.布置作业。

  (1)给下列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撒钻还

  (2)摘录课文中的象声词,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增强语感,使语言表达得生动形象,如闻其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在座的同学们年龄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围绕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展开。

  四、再读课文,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小组交流,选出代表说出本小组的答案)

  2、全班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如:(1)游泳本领高;(2)上夜校读书;(3)掩护李大叔;(4)与鬼子作斗争;(5)河沿上的枪声;(6)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1、为什么要把雨来叫作“小英雄”?你认为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

  2、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6、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默读第一节。

  (1)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2)读读描写芦花村的景色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3)引导学生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哪种写法更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4)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为雨来能从鬼子手中逃脱埋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1)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讨论: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何反复出现?(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1)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毒打)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了出来?(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扭、拉、打、揪、拧)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4)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结: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把握全文,拓展延伸

  1、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2、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3、让学生课后多去看一看其他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4、开展故事会,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初步掌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对加小标题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

  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晋察冀边区、苇絮、泥鳅、门槛、推推搡搡、劫难、趔趄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和日本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思想品德。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能给课文每个部份加小标题。

  二、观点重点:

  1、通过阅读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时:

  一节。

  四、准备:

  收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

  五、过程:

  1、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管桦: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河北丰润人。《小英雄雨来》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严酷扫荡,企图消灭我军抗日力量,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百折不挠的斗争,课文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2、板题:小英雄雨来。

  ○3、解题:从课题中你认为应该讲什么?中心词是?(英雄)

  2、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并查字典理解。

  ○1、读准下面的字:

  还(huán)弹(dàn)扎(zhā)拧(nǐng)

  ○2、词语解疑惑疑。

  晋察冀边区、劫难、趔趄

  (2)、轻声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那些事?

  ○1、同学读后交流。

  ○2、指名说说讲了那几件事。

  3、再读课文归纳各段主要意思。(每段加上小标题可以是词、短语)

  第一部份:游泳身手高

  第二部份:雨来上夜校

  第三部份: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份:跟鬼子斗争

  第五部份:河沿上的枪声

  第六部份:雨来没有死

  4、老师点拔,突破难点。

  (1)、你认为那几部份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三、四、五、六部份)

  (2)、快速阅读这几部份,找出体现雨来英雄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不要以为雨来怕敌人、实际上是为了引开敌人维护交通员充沛表示了雨来的机智)

  ○2、“一滴一滴的血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身的祖国”这几行字上,体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维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

  ○3、“有志不在年高”

  指人贵在于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只要你有志气、年轻人也能作出优异的成果。

  5、分小组讲故事。

  深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恐吓、毒手,雨来的出色表示更充沛体现“有志不在年龄”的英雄气慨。

  六、总结

  1、课文通过对小英雄雨来的动人故事的描写,形象地刻画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深受我们敬仰。

  2、请同学继续搜集一些感人的抗日英雄的故事。

  七、板书:

  游泳身手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热爱祖国、机智、勇敢

  跟鬼子斗争

  河沿上的枪声

  雨来没有死

  八、作业:

  1、抄摘你喜欢描写景物的'句子。

  2、写几个拟声词。

  哐啷

  3、学习课文后你有那些咸受。

  反思:这是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只要通过阅读,同学对故事情节就能了解、通过交流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再通过讲故事使雨来的光辉形像深入每个小朋友心中达到学英雄,颂英雄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视频材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创设情境,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师先播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短片,然后再让学生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掌握了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2、《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时代背景与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飘飘悠悠、笤帚、揉搓、推推搡搡、劫难、嘟嘟囔囔”等。

  2、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门槛、劫难、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碌笤帚、揉搓、推推搡搡、嘟嘟囔囔。]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一部分:雨来家乡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二部分:雨来上夜校念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部分:雨来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

  四部分: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捕。

  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实际上雨来并没有死。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提炼标题。

  (一)指导提炼

  我们上节课概括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看能否用更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游很多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

  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谁能用更简短的话来给这部分取个小题目?

  (1.雨来喜欢游泳。2.雨来游泳本领高。3.游泳本领高)[板书“游泳本领高”]

  (二)点拨方法

  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你能发现什么?怎样概括小标题?

  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3、要抓住关键的内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词语、句子或人物语言来概括。

  (三)自探自议

  1.自读自悟,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

  2.点拨启导,提炼标题:[相机板书]

  ①游泳本领高——“望着妈妈笑” ——游泳

  ②上夜校读书——“我们爱祖国” ——读书

  ③雨来的见闻——“所见所闻” ——见闻

  ④掩护李大叔——“把缸挪回原地”——掩护

  ⑤顽强斗争 ——“什么也没看见”——斗争

  ⑥机智逃生 ——“雨来没有死” ——脱险

  三、精读指导,感悟英勇。

  (一)自读思考: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呢?请同学们默读这几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可以把体会写在词句旁。

  (二)合作交流: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老师指导评价,评价角度: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

  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

  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

  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

  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

  (三)点拨感悟

  1.让我们来读读在敌人的利诱和拷打下,雨来的说的这几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课件出示]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2.引读雨来的表现的句子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师提示)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3.此时此刻,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勇敢机智。

  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4.让我们带着对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感动再次齐读课题。

  四、理清文路,指导详略。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体会:

  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指导详写与略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

  (二)指导 “简要复述”的方法

  1.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2.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注意详略。

  (三)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四)练说故事。

  六、教师总结

  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缩写《小英雄雨来》。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我们是中国人 热爱祖国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不畏强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由课题直入重点

  1、请同学们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获取了些什么信息?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生回答后师板书: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过度:让我们就随着小英雄雨来,去感受他是如何掩护李大叔、和敌人做斗争的。

  三、自主学习,体会感悟。

  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雨来的英雄气的?看看文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把相关的词句标画出来,读一读并作上批注。

  四、汇报交流解疑。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解疑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第四部分:

  (1)雨来是怎样掩护李大叔的?

  (2)面对敌人的枪声,雨来是怎么做的?(紧紧抓住描写雨来动作的词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3)指导朗读这部分,进一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学习第五部分。

  (1)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雨来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a、“雨来没有接敌人的糖,什么也没有说”当时是怎么想的?(轻蔑地对待敌人的利诱)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敌人的冷漠。

  b、“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读出雨来的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c、“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这句话让学生读出对敌人的仇恨和雨来的坚强不屈。

  d、抓住对鬼子其凶残描写的那段话,更进一步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

  3、雨来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源于哪里?

  a、指名读这一段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还在本文的哪一部分出现过?为什么这句话要几次出现?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

  1、亲情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

  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

  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

  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

  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

  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

  反侵战争之火。

  3、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

  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儿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     ”画出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的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

  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

  、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部分:哪部分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哪部分就是重点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

  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四、布置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

  优秀品质。

  3、指导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能用自己

  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特别提示: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

  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如:

  ①    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什么也没看见”  ④“雨来没有死”  ⑤“有志不在年高”

  4、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②    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

  ③    说明了什么?

  文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

  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9

  温馨寄语

  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3、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

  抗日儿童团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的一切爱国力量,包括广大少年儿童在内,都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等青年组织,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抗日儿童团及其他儿童组织的工作。1938年10月西北青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

  1、联合全(西北和华北)中国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

  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

  3、参加救国工作。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

  他们的任务是:

  1、宣传大家打日本;

  2、侦察敌情捉汉奸;

  3、站岗放哨送书信;

  4、尊敬抗战官和兵;

  5、帮助抗属来做事;

  6、学习生产不稍停。

  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有《小英雄雨来》《二小放牛郎》《查路条》《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二、合作探究:

  1、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1、阅读“资料袋”,你想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0

  小英雄雨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时间:5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阅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评讲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篇写得较差的习作。

  1、学生读习作。

  2、找出差误、不足进行修改。

  二、出示一篇写得较好的习作。

  1、欣赏习作。

  2、指出一些失误予以修正。

  3、指出优点予以欣赏学习。

  三、学生动手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1

  《小英雄雨来》一课是原五年级上册选编的课文,新课标试验教材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二课。我觉得这么长的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满大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前面的导读明确了本课的学习要求。

  1、了解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

  2、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复述故事

  4、给各部分概括小标题。

  成功之处:

  1、抓重点,第三、四部分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快速默读之后,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讨论中很热情、积极发言,言语虽有差别,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讲内容。

  3、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学生都能抓住重点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雨来的勇敢、爱国、机智、宁死不屈的优秀品格就一一展现眼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个性。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第一次进行这项练习,又是在理解内容后接着进行的,学生很有兴趣,讨论、交流。

  不足之处:

  1、课文较长,给予学生的朗读,快速默读的时间显得不足,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所影响。

  2、生字词、多音字的学习,联系课文不紧,是在课后进行补充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理解课题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初识英雄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也可以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智斗强敌——村民夸奖——机智脱险

  4.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

  四、用自己的话初步谈谈你心目中的小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二、深入探究感悟英雄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3.探究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③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④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4.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③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课文链接欣赏英雄

  1.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2.播放《小英雄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视频。

  3.有机会到区中心还乡河公园《小英雄雨来纪念馆》及其东部的管桦园看一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3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用学习《夜莺的歌声》的方法也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先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炼最简练的语言拟小标题,所以比较好。

  接下来我从题目入手: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英雄”,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是个小英雄,快速地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在交流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学生谈完体会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表现雨来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护李大叔和故事四勇斗鬼子上。既然从这两个故事中就可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么课文为什么还选了另外几个故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开始,学生还表情疑惑,不一会儿,用小手举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如果雨来游泳本领不高的话,那么他很难逃脱,同时也表现了雨来很聪明,很机智。”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因为是上夜校读书使雨来知道,身为中国人,就应该爱自己的祖国。也正因为雨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掩护李大叔上,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得那么勇敢,宁死不屈。”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写后两个故事。因为听到枪声,全村的人都以为雨来死了,都为雨来感到惋惜,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现得更为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个内容。而雨来机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体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说的多好呀!其实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师更佩服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另外,我还抓住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一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美,开展小练笔,恰当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郑赞同学这样写到:“清晨,被朝霞染红了脸的小池塘里,鱼儿在水中慢慢地游荡。美丽的荷花不时摆动优美的身姿,好像在与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学这样写到:“荷花开的时候,它展开自己那娇嫩的花瓣,非常耀眼!远远望去,静静的荷叶上就像躺着一位睡美人。风一吹,荷花就在池塘里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陈威写到:“太阳下山了,天空出现了火烧云,像一团团火焰。火烧云倒映在家乡的小河上,像许多快活的小红鱼在游动。河边的蒲公英被火烧云染上了红色,被风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么美的家乡谁会不爱呢?谁会让他人任意践踏呢?也正因为如此,雨来才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4、继续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第一部分,指导给第一部分加小标题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

  3、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4、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

  四、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

  五、全班交流

  1、雨来游泳本领高

  2、 雨来上夜校念书

  3、雨来掩护李大叔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5、河沿上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

  六、试着给家长复述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二、出示问题,品读课文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画一画。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 初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2、第四部分 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深刻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敌。

  3、课文开始时详细交代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

  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上夜校

  ↘

  掩护李大叔

  ↘

  智斗强敌

  ↘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脱险

  五、拓展

  1、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

  2、读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鸡毛信》、《小兵张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5

  背景分析: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 )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 )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 )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 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 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高潮?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6

  文本分析:

  课文记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跟日本鬼子斗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英勇机智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默读课文,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与表现雨来品质的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句,理解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2’)

  1.同学们最喜欢读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对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

  2.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3.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分组学习(12’)

  1.读通课文,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全班交流(15’)

  1. 汇报预习的情况。

  ①会读多音字。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

  ②理解重点词。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2. 指名朗读课文并交流: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四、理解内容(9’)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语言要简练,角度尽量一致……)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     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     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⑥“雨来没有死”

  2.在你心目中,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B.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C.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边标画。

  3.讨论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还有哪也描写了家乡的景色美?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部分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小结:文章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文中三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课文中第一次、第二次出现在第二段中。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三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③第三——五部分: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④第六部分: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小结:虽然本文篇幅较长,但是各部分之间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作者布局谋篇独具匠心。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布局谋篇,注意各段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2’)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备课教案 篇17

  教学分析: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