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2023-10-24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 ,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师生共同学习,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或自编一些民间故事的开头(3—5个),展示方法可用课件展示。

  (2)学生课下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三、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了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实际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四、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敬爱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评讲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 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三、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四、总结全文

  l.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五、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七、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故事复述出来。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誓、谎”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懂得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5.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

  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四、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五、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尊敬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的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讲评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五、布置作业: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誓、谎”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懂得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5.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

  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四、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五、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尊敬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的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讲评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誓、谎”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懂得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5、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

  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四、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五、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尊敬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的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讲评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写石头“海力布”的来历。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为民间故事,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深受感动和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看这广袤无影的大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诗句,歌曲)

  对,这就是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拂面的春风,鲜花如海,荡漾的绿草,骏马奔腾;那里的人民热情勇敢、善良坚强。这一方水土能养育出这样人民还和一个民间故事有关,那就是《猎人海力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猎人海力布》。板题。

  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对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吗?(英勇无畏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肖飞)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检查要求:

  2.预习汇报: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预设:

  (1)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困惑:本文表现了海力布什么优秀品质?怎么表现的?他怎么舍己救人的?

  3.你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事件的?有针对人物的?还有针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看来你们是真的用心思考了,综合这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能对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有自己的体会,并在书中标注出来。学习作者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预设:

  1.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从中能看出小白蛇对猎人的敬爱和感激,及海力布的爱心,和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2.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两次叮嘱为下文做下铺垫。

  3.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三次与乡亲们的对话,表现了海力布当时的心情。

  四、总结检测

  人们怀念海力布,尊敬海力布更加爱戴海力布,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三、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四、总结全文

  l.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五、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七、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故事复述出来。

  探究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从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的民间故事中,教育学生们要像海力布那样热心帮助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

  2.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及全文主要内容。

  3.运用工具书独立解决疑难字词,积累写景和人物动作的有关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按问题来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分段仍是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璃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预习,导新课

  1.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多有头有尾,情节曲折生动,不少还带有神话、幻想的色彩,语言朴素自然,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民间故事往往与现实生活相近相通,但不一定确有其人,实有其事。大部分作品歌颂勤劳、勇敢、正直和善良,谴责懒惰、懦弱、虚伪和残暴,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2.这篇民间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的什么品质呢?同学们读课文。

  二、读课文,理情节

  同学们,这篇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咱们先理清故事情节,再分段,下面先看投影:

  1.读准多音字并组词:

  2.读词语:

  猎物 忽然 急忙 酬谢 宝库 僵硬

  焦急 催促 发誓 避难 迟延 崩塌

  飞禽走兽千真万确原原本本

  3.指名读书,其它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

  4.大家思考问题。

  (1)这个民间故事主要写谁?主要写了他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从哪一节到哪一节?

  (2)故事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全文可以分成几段?(学生回答后,老师帮助整理。)

  教师: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简单介绍了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写救白蛇得宝石,接着写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的经过,最后写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学生: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就回家了”。第三段:从“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到“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第四段:即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分段读、想内容

  教师:大家分段读书,概括段意,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同学们,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学习了用段意串联法来抓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按问题来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分段读书,回答问题

  1.出示课后问题。

  投影: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3)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5)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在书中找答案,按以上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抓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以下训练:

  读第一段。①进行换词练习。“总是”这个词你能换一个词吗?(经常、常常……)②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读第二段。①查字典弄清“酬谢”的意思。②正确理解海力布只要龙王嘴里含着的宝石的想法。(海力布要不要珍宝,是从能不能更好地为乡亲尽力考虑的。)③找出小白蛇叮嘱海力布的话,看一看一共叮嘱了几次?说明什么?

  读第三段。找出在灾祸将临之际,海力布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四段。①找出说明灾难之大、来势之猛的词语。(乌云密布、狂风怒号、倾盆大雨、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淹没)②这进一步说明什么?(如果没有海力布自我牺牲的精神,乡亲们将全都遭殃,这进一步表现了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三、按问题来抓主要内容

  1.按投影中的问题练习说一段话。

  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很少的一份。他救了小白蛇,老龙王用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酬谢他,小白蛇两次叮嘱海力布,让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对别人说,并告诉他如果说了,就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免遭灾难,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他自己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2.海力布明明知道,要是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还是把鸟儿的话告诉给乡亲们呢?(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来回答。)

  3.这课赞美了谁的什么品质?

  学生:这课赞美了海力布一切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四、总结板书内容,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为民间故事,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深受感动和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看这广袤无影的大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诗句,歌曲)

  对,这就是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拂面的春风,鲜花如海,荡漾的绿草,骏马奔腾;那里的人民热情勇敢、善良坚强。这一方水土能养育出这样人民还和一个民间故事有关,那就是《猎人海力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猎人海力布》。板题。

  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对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吗?(英勇无畏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肖飞)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检查要求:

  2.预习汇报: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预设:

  (1)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困惑:本文表现了海力布什么优秀品质?怎么表现的?他怎么舍己救人的?

  3.你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事件的?有针对人物的?还有针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看来你们是真的用心思考了,综合这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能对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有自己的体会,并在书中标注出来。学习作者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预设:

  1.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从中能看出小白蛇对猎人的敬爱和感激,及海力布的爱心,和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2.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两次叮嘱为下文做下铺垫。

  3.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三次与乡亲们的对话,表现了海力布当时的心情。

  三、总结检测

  人们怀念海力布,尊敬海力布更加爱戴海力布,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三、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四、总结全文

  1、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五、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⑴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⑵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⑶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⑴小组内准备

  ⑵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七、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为民间故事,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深受感动和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看这广袤无影的大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诗句,歌曲)

  对,这就是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拂面的春风,鲜花如海,荡漾的绿草,骏马奔腾;那里的人民热情勇敢、善良坚强。这一方水土能养育出这样人民还和一个民间故事有关,那就是《猎人海力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猎人海力布》。板题。

  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对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吗?(英勇无畏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肖飞)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检查要求:

  2.预习汇报: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预设:

  (1)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困惑:本文表现了海力布什么优秀品质?怎么表现的?他怎么舍己救人的?

  3.你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事件的?有针对人物的?还有针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看来你们是真的用心思考了,综合这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能对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有自己的体会,并在书中标注出来。学习作者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预设:

  1.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从中能看出小白蛇对猎人的敬爱和感激,及海力布的爱心,和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2.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两次叮嘱为下文做下铺垫。

  3.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三次与乡亲们的对话,表现了海力布当时的心情。

  三、总结检测

  人们怀念海力布,尊敬海力布更加爱戴海力布,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uxiecuīcùqiānzhēnwànquè

  chíyánzhèndìnɡkuánɡfēnɡnùháo

  二、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有哪些动物。

  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什么都不喜欢,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宝石吧。”

  3.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

  三、加上适当的词把句子写具体。

  1.人们纪念海力布。人们纪念海力布。

  2.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四、课内阅读。

  速度课文。想一想,当相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课文读完了,对照课前的目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歌颂了他的舍己为人,甘为他人牺牲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复述故事。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构想

  通过朗读,指导学生弄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着他的活动,怎样开展故事的请节,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最后结果怎么样,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反映民间故事的图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内蒙古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你们想听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放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着它的活动怎样展开故事情节,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三、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故事中间讲了海力布的几段故事?

  3、故事是怎样结尾的?指名读

  四、再读课文

  1、说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报答、酬谢、叮嘱、催促、后悔、镇定

  3、听课文录音

  五、复述课文

  1、指导:讲故事要注意有感情。

  2、各自对述。

  故事的开头:救了龙王的女儿 故事的经过:得到酬谢,为救乡亲们自己变成石头。故事的结尾

  3、指名复述。

  六、总结课文

  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主要写的什么?

  2、分角色讲故事。

  3、分小组准备。

  4、指名讲。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6 猎人海力布

  起因:救白蛇

  得宝石

  经过

  告消息

  结果:变石头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2、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是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根据问题,交流学习所得。

  (1)在文中找出对海力布和小白蛇的语言描写,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善良、为他人着想。)

  (2)详细阅读海力布跟乡亲们说的话,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

  四、复述

  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我们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怎样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指名复述,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

  五、总结检测

  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宝石。

  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为了救乡亲们,海力布变成了石头。

  人物形象:善良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