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3-10-22

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