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09-18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诵。

  师:提到越王勾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一颗忍辱负重的心。

  师:提到林则徐,我们自然想到一段历史(虎门销烟)。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师: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引荐一位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晋国的中军尉(师解释中军尉),他的名字叫“祁黄羊”。(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读课题。

  过渡:从他身上我们又能感受到一颗怎样的心呢?

  二、自读课文

  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遍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初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次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加上序号,想想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测反馈

  1. 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争夺霸主   出兵征伐  驾驭战车

  辞职   举荐     推荐     慎重

  悼公   中军尉   解狐     祁午

  指名读第一行,齐读 。

  读着这些词,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能说说“征伐”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读第二行,齐读。

  读了第二行,你有什么发现吗?(举荐  推荐)想一想,平时的学习生活、你能用上“推荐”说一句话吗?

  指词“慎重”这个词怎么理解?我们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你能在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又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第三行,齐读 。

  这一行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他们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2. 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晋悼公  祁黄羊  解狐  祁午)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悼公是晋国的国君,祁黄羊是中军尉,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2. 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第一次:__(谁)向__(谁)举荐 __(谁)担任中军尉。

  (2)第二次,__(谁)向__(谁)举荐 __(谁)担任中军尉。

  指名回答

  3. 填空: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担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担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补充后齐读)

  4.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祁黄羊的第一次荐贤,哪几个自然段又讲了第二次举荐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5. 学生默读后交流:(第3到8自然段是第一次荐贤,第9到11是第二次荐贤)

  师: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儿子祁午,他这样的做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师:能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因为他一心想着什么?这就叫(板书:出以公心)这个短语和词都在哪一自然段,(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写的什么?谁来概括(板书:获得称赞。)

  6. 默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什么内容?(告老退休)

  7. 分段读课文。

  那么课文到底是如何叙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开火车,一人读一段。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有句话叫“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是,祁黄羊却举荐杀父仇人担当中军尉,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五、作业设计

  1. 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 祁黄羊       

  (1-2 )     告老退休

  外举不避仇

  (3-12)      两次举荐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13 )        获得称赞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并会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师: 同学们,在昨天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中,我们了解到刘备对有才能的诸葛亮的那份渴盼,当然我们还能看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君主求才的故事都被传为佳话。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再介绍一个。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第二笔是“横撇”)。齐读课题。

  2、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个课题就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么用人名来命题的文章,一看你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文章除了“祁黄羊”这个人名以外,还有哪些人物出现?(晋悼公 解狐 祁午)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争夺霸主的地位   征伐  举荐  派使者去召  慎重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多音字:腿脚落下了毛病  兴亡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伐 悼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霸

  半包围结构:避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利用早读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祁黄羊》这一课。

  这一课,字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一眼就可以洞穿。那么如何挖掘文中的人文情趣呢?

  忽然间,灵感就像鸣叫着的小鸟飞来,瞬间栖落在我的心头。

  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就人物“说话”或者互相“通信”,一切的心理活动就显山显水了。

  文中的悼公形象是活的,一开始他听了祁黄羊说:“我看解狐就很不错。”时,他是深感意外,后来,当祁黄羊说:“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的时候,他是十分惊讶。而等到听到祁黄羊的解释“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此时的悼公是很受感动,情不自禁地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那么文中另外两个人物,如何来凸显他们的形象呢?

  一位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解狐,一位是祁黄羊的儿子祁午。

  我设计了以下方案,一是解狐知道了是祁黄羊举荐他做中军尉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解狐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二是,解狐病逝以后,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自己的时候,他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三是,如果他们三人互相通信,他们会在信中写什么?

  你试试看,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会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解狐知道了是祁黄羊举荐他做中军尉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解狐会不理解,祁黄羊怎么会推荐我呢?难道他不想报杀父之仇了吗?

  生:解狐会想,祁黄羊真是胸怀宽广啊!

  生:他真是胸怀大度啊。

  生:他的肚子里可以撑船,真是宰相啊。

  生:祁黄羊做事一是一,二是二,真是光明磊落呀!

  生:祁黄羊做事不计私仇,这样的人真是难得啊。

  生:我真是后悔啊,我为什么要杀掉祁黄羊的父亲呢?

  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解狐的时候,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祁午会气得暴跳如雷,他会说:“父亲啊父亲,你怎么忘掉了父之仇了呢?

  生:父亲啊,我的爷爷在地下死不瞑目啊?

  生:父亲啊,你一定被乌云蒙住了眼睛。

  生:父亲啊,我哪一点比上解狐,你是怕别人说你偏心,你就不推荐你的亲生儿子啊!

  师:是啊,皇帝都可以把皇位传给他的儿了,你祁黄羊为什么就不把中军尉的职务传给你的儿子呢,这不是太傻了吗?

  解狐病逝以后,祁午听到父亲推荐自己的时候,他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生:我的父亲啊,你真是一位不计私仇的父亲啊。

  生:爸爸,我到现在才理解你,你真是一位以大局为重的父亲啊。

  生:爸爸,你的心里装的是祖国,不是个人的恩怨啊。

  生:爸爸,你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啊!

  如果,你让他们再互想写一写信,难免他们不会有新的收获。

  这样,心理的揭示就水落石出了,课文也就会如此而丰厚了许多,人物形象也就更为鲜明!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祁黄羊》这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一开始,我先通过复习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入手,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接着回顾课文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文章的对话比较浅显,学生也能在朗读中体会意思。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通过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之后,我创设情境,和学生穿越历史隧道,重回当年举荐场景:全国百姓得知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时,朝野上下震惊了,议论纷纷,祁黄羊的亲人会说些什么呢?解狐会说些什么?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竭力拓展对话的时空,组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逐步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再次感受祁黄羊“公私分明”的品质。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

  “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交流“内举不避亲”时,除了抓“只有”“郑重”和人物对话外外,也同样创设情境,模拟当时情况,让学生感受当时祁黄羊所感受的压力,从而感受他的出以公心。

  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想用那些词句或名言赞颂祁黄羊?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围绕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力求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当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时,我创设了“乘坐时光列车,回到春秋时代”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走进历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亲自参与故事发展,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体会、感悟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样处理,既注重了教师引导,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我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引向纵深,充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及价值取向,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中“诞生”了。同时,我认为,体验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迁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研读“祁黄羊外举”这部分内容后,我由扶到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参与进来,了解学情,及时调控,点拨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感受到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三、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升华经验。

  在学生充分获得感悟的基础上,我以填空的方式:你眼前出现了一位的祁黄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让学生畅谈个人看法、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体验再读点题性的语句,即晋悼公夸奖祁黄羊的话,再次点出“中心”、“精髓”,收到了升华体验的功效。

  学生在分角色评价祁黄羊的做法时,部分孩子不敢讲实话,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总是在想法设法迎合老师,说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懂,甚至不相信的套话、空话。我想,这是不是和我们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过分关注思想教育有些关系。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关系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指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怎样的精神食粮。这儿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该怎么把握,值得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课题

  9   祁黄羊

  设计

  理念

  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其感情特点;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教材

  简析

  本文主要讲春秋时代,祁黄羊在辞职前,两次向晋悼公举荐接替自己得的人,他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受到晋悼公称赞的故事。赞扬了祁黄羊不计前嫌、大公无私、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的高贵品质。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祁黄羊

  因病辞职——举荐贤才——受到称赞

  (1、2)   (3——11)    (12)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

  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并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祁黄羊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入探究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了解并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课文内容在课前经过阅读预习已基本了解,但要达到深入理解还需进一步挖掘其思想意义,有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

  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

  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等。这堂课我们要继续认识一位历史英才,大家齐声说(祁黄羊)

  板书课题

  让生说说通过查资料对祁黄羊的了解

  简介祁黄羊

  祁黄羊是春秋时晋国的重臣,当时担任中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佐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

  过渡:祁黄羊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个熟悉的人物,但通过学习课文,他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齐读课题

  交流对祁黄羊的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识人物,设置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检查预习、正音、学习生字、生词

  抽读课文

  正音并学习多音字

  1、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

  lào

  落下了毛病。

  xiè

  2、我看解狐就很不错。(“解”作姓时读xiè)

  讲多音字“落”、“解”。

  学习生字、生词。

  强调容易写错的字并指导书写。(伐、悼、慎)

  抽生练习读课文。

  读含有多音字的两句话。

  学生写、读多音字。

  读生字并学习组词。

  生空中练习。

  钢笔描红课后生字。

  巩固字词,启发学生在阅读中留心学习。

  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生在什么时候?

  事情的起因、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主动辞职的原因。)

  相机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板书。

  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引导学生分段并板书。

  初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出以公心”的含义。

  生回答:

  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来接替自己。

  区别“推荐”与“举荐”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别人或上级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

  举荐:向上一级推荐人才。)

  春秋时代

  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主动辞职的原因。)

  结果悼公听了很受感动,并且称赞了祁黄羊。

  概括并读主要内容。

  事情发展的顺序。

  作标记并概括段意。

  让学生学会区别理解。(这也可作为学生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并进行整体感知课文。

  再读课文,提示语气。

  (悼公:王者、疑惑、惊讶、称赞;祁黄羊:严肃认真)

  练习感情朗读。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丰富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小结质疑,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文中祁黄羊推荐了两位与自己关系非同寻常的人物,按常理,必然会招来非议。大家想想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下节课进一步讨论探究。

  质疑

  透过文本让学生学会与主人公对话,与周围的人对话,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

  延伸

  训练

  写会生字、词;

  给父母讲《祁黄羊》的故事;

  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巩固字、词; 让学生无形中练习复述课文拓展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

  后

  记

  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附:板书设计

  9、祁黄羊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起因:因病辞职

  解狐    外举不避仇

  经过:举荐贤才

  祁午    内举不避亲

  结果:受到称赞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祁黄羊》教学反思

  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考虑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接着让学生小结: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的越王勾践,的林则徐。上一课中,我们又认识了的刘备和的诸葛亮。 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引荐一位我国春秋时响当当的历史人物,晋国的中军尉,名字叫“祁黄羊”的人。

  [2、师板书课题,提醒“祁”的写法。相机介绍春秋时代的背景。(春秋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大分裂形成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140多个大小诸候国,经常发生征伐。其中以晋楚两国尤其突出。在晋悼公继位前,曾经称雄一时的晋先后被楚强占去郑、陈、蔡等地,晋悼公继位时又趁机占了东部要邑——彭城。作为当时的国君——悼公,此时最大的的心愿是(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打败楚国),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要有一位杰出的将领才行。谁能帮他实现心愿呢。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

  3、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正音。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指导读通长句子。

  (4)交流生词理解情况。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三、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交流。

  3、根据上述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祈黄羊想辞去的是中军尉的职务。中军尉是什么职务?这个职务重要吗?哪儿看出它的重要?

  2、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古代的中军尉相当于现在的军训部部长。当时几个大国君为了争夺地位血战沙场,不顾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强烈的欲望使他们失去了理性,失去了人性。在这么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里,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说明什么?(祁黄羊英勇善战,指挥能力很大。)

  3、春秋战国是多事之秋,弱肉强食,军事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军尉这个职位相当重要。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祁黄羊为什么要请求辞职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回答:因为祁黄羊为了国家常年征战而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危而请求辞职。他时刻惦挂的是国家的安危,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4、齐读这一部分,读出赞扬之情。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3、学生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教学过程:

  一、把握内容,设疑引入:

  1、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 )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补充后齐读)

  2、谈话:祁黄羊向晋悼公辞职后,第一次为什么要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担任中军尉,第二次为什么又举荐祁午担任中军尉呢?带上这些疑问我们具体看看课文。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领悟情感:

  外举解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划出有关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引导交流:自由发言。(经过反复比较,深思熟虑)

  3、出示祁黄羊的话:

  (1)、祁黄羊首选了解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祁黄羊“郑重地说”,“郑重”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

  (2)此时,祁黄羊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祁黄羊可能会想:哎呀,中军尉这个职位真是太重要了,我得认真考虑考虑。现在的人选嘛,到有四、五个,但是最有才能的、最合适应该是谁呢?…)

  4、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

  5、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深感意外”,“意外”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悼公为什么“深感意外”呢?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6、请你也用很意外的语气读好悼公的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7、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居然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来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到这一消息,可能会纷纷找上门了,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听到祁黄羊的举荐, 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8、是啊,祁黄羊推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的心吗?你懂吗?说说看。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内举祈午

  1、当解狐病逝,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3、指名朗读这段话。

  4、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集体读,惊讶,怎么读?指名读

  5、解狐去世后,祁黄羊有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当中军尉的职务,消息一传出后,肯定有人会不满意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44

  《祁黄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祁黄羊大公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课题。

  1、简介祁黄羊,板书课题:祁黄羊。

  2、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

  (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词语,理解意思;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画。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正音。

  “适、召、慎”是翘舌音;

  “晋、选、荐、慎”是前鼻音。生读准生字的正确读音

  ②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播放课文录音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②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 (两次)

  ③他第一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解狐)(第3-7自然段)

  指名男生读。

  理解词语: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④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祁午)(第8-11自然段)

  指名女生读。

  理解词语:召、慎重、避。

  ⑤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7自然段):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第8-11自然段):祁黄羊举荐受赏。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教师可以作必要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通过比较形近字、找一找这些生字容易写错的地方等组织学生学习生字,在书写上要对个别学生进行笔画和结构方面的指导。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讨论生字的写法。

  “祁、尉、慎”为左右结构。

  “选、适、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互赠名言,诱疑导读

  1、最近同学们都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一些名人名言。大家能送几句给老师吗?

  2、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送一句给你们。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3、范读;相机教学“避”。

  4、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5、想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解决呢?我们的办法是--认真读书。好好读课文,多读一遍就会多一份收获。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1、读完了课本,你一定对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2、祁黄羊推举的一个是仇人解狐,一个是亲人祁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噢,老师明白了,祁黄羊一定是个非常不负责的人。想说服老师吗?

  3、请大家好好读课文,找出可以充分体现祁黄羊很负责、态度慎重的词句来证明,这样老师才会相信。

  4、汇报,相机出示研读对话一:(推荐仇人解狐的对话)

  (1)初读对话,品味关键词句。

  a、哪些词表明祁黄羊态度很郑重?

  b、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祁黄羊对待这件事情的“郑重”?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再读对话,走进人物心理。

  a、引读:祁黄羊想了想。质疑:那么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b、交流。(学生可能回答: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谁才适合呢?或只有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人才能胜任或中军尉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解狐最有军有才能,他是最佳人选等等)

  c、原来祁黄羊想了这么多,真可谓深思熟虑,他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读):“我看解狐就不错。”

  (3)感情朗读,加深体验感悟。

  a、当晋悼公听到祁黄羊居然推荐仇人解狐时,会有什么反应?

  指名学生读:“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b、谁来做一回祁黄羊,有力地回复一下悼公的疑惑呢?

  c、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顿时--?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感受吗?(说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等)谁能把他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用深感意外的语气来读读悼公的话

  (4)角色扮演,提升

  a、同桌分角色朗读。要求语气、神情的变化要符合人物的心理。

  b、指名两同学表演。其余同学做导演,可提出个人意见。

  c、教师点评,鼓励为主。

  5、学法迁移,自主学习“内举”部分。

  a、刚才我们学习外举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出示学法。

  b、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内举部分的对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讨论指导朗读。

  7、交流中设疑:为什么不先推选祁午而先推选解狐?

  8、带着感情体会再读。(大公无私、出以公心等)

  三、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1、你认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用名言或成语来夸赞他一下。

  2、是啊,这么高贵的品质令我们佩服,更令当时的悼公感动(引读最后一段)。

  3、这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由来。

  在教师指导下齐读最后一段

  四、参与实践,延伸拓展。1、阅读有关祁黄羊的史料记载。2、自由选择伙伴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3、搜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出以公心”的故事。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一、读课文,通过上节课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读,生说

  过渡:中军尉是个重要的职位,关系着国家存亡,举荐人选实在是重要啊?

  二、4——11节具体写了祁黄羊两面三刀次举荐中军尉的人选的事,读读准备谈谈读后的感想,并思考:

  1、祁黄羊两次举荐的人选,悼公的态度如何?

  (感到意外,感到惊讶)

  生读悼公的两句话,体会悼公感到意外的心情

  师:真意外啊,中军尉是个如些重要的职位,关系着国家的存亡,而他举荐的一个是他仇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你是悼公,你还会怎么想?举荐仇人你怎么想,举荐自己的儿子你又会怎么想?

  生读,生说

  再读这两句体会悼公的意外心情。

  2、 祁黄羊两次举荐中军尉的人先有两句话写了祁黄羊“想了想”的句子,读一读4——11节,找到这两句话,请生读,读出郑重的语气。

  (1) 读4——11节,举荐解狐思考祁黄羊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a把朝中的所有人都过了一遍,谁可以当这个中军尉

  b解狐可以,可它是我的仇人,他干了以后,会对付我们家吗

  c虽然他是我的仇人,但应该以国家为重,我还是应该举荐他)

  3请生读4——11节,举荐自己的儿子,祁黄羊的内心又是怎么想呢?

  a又把朝中的人想了遍,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只有我的儿子

  b可别人一定会说闲话的,

  c我只是为了国家不能考虑这么多了解情况

  3、你已经感受到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了吗?分角色读再来感受一下

  分角色读,生说

  4、所以悼公这样先赞赏祁黄羊,齐读最后一节,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理解,并板书

  四、去家了爸爸又问今天讲了什么,讲给爸爸听

  五、联系实际例子:班里选班干部,要求自我推荐,有个同学叫方明,有这个能力,而碍于面子,不主动去争取,请同学们说他做得对不对,你就是祁黄羊,你怎么样劝说他?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看拼音写词语。

  fù zé tuī jiàn zhào jiàn cí zhí hé shì

  ( )( )( ) ( )( )

  jiē tì jīnɡ yà shèn zhònɡ ān wēi táo bì

  ( )( )( ) ( )( )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用另一读音组词。

  解狐(jiě xiè) 担当(dān dàn)

  兴亡(xīnɡ xìnɡ) 落下毛病(lào luò)

  三、在括号里填上能跟前面的词相搭配的词语。

  举荐( ) 召见( ) 担当( ) 担任( )

  四、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允许( ) 推荐( ) 慎重(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先后举荐了

  和 。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的确是出以 ,

  为 着想。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是

  。

  “出以公心”的意思是 。

  小练笔。

  如果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祁黄羊》是一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应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先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之后,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透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就应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3 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举荐受赏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1 抄写词语;

  2 组词;

  3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 按原文填空;

  6 听写词语。

  课外: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

  一、介绍人物导入  课题。

  1.简介祁黄羊,板书课题:祁黄羊。

  2.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词语,理解意思;

  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适、召、慎”是翘舌音;

  “晋、选、荐、慎”是前鼻音。

  ②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②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两次)

  从哪儿写到哪儿?

  指名朗读。

  ③他第一次举荐谁?(解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指名男生读。

  理解词语: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④他第二次举荐谁?(祁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8-11自然段)

  指名女生读。

  理解词语:召、慎重、避。

  ⑤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7自然段):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举荐受赏。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讨论生字的写法。

  “祁、尉、慎”为左右结构。

  “选、适、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2、指导复述。

  一、复习。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板书:因病辞职。

  4.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齐读句子。

  3.学生质疑,师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四、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外举不避仇”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内举不避亲”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指名口述。

  3.理解“外举不避仇”。

  ①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自读第8-1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②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5.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课件出示画面)。

  ①自读第二段,记住有关内容。

  ②分组分配角色表演。

  ③指名两组当众表演评议。

  6.小结:

  ①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再读末节。

  五、指导复述。

  1.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

  才能重任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解狐和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为着想。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应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先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之后,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透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就应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祁黄羊》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