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篇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大家想看吗? 生:想。
师媒体播放:《纪昌学射》动画短片
师:故事中,你认识了谁啊?
生:纪昌,飞卫
师板书:纪昌 飞卫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出示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课题
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自学讨论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自学,请看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
指名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带拼音的字圈一圈,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飞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的呢?练习结果怎样呢 ?
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而不先教他开弓射箭呢?小组讨论
三、汇报
1、找五名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2、指名读词语、齐读。(小黑板) 妻子 虱子 梭子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
(梭子是织布工具,形状像小船(板画),中间空心。图片展示)
(区别梭、俊、峻、骏、竣、浚)
汇报2、
汇报3、(1)、师:飞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师:请你自己用心读读师傅飞卫的两次要求,发现什么?感受到什么?(板书:严格)
3、(学生回答后)师:你能用朗读,读出飞卫的严格吗?
(恩,老师听出来了这个师傅提出的要求很严格,看来师傅并不是很严格呀……)
4、师:眼睛牢牢地盯,不能眨一眨,要求很高呀,女同学读——(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5、师: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多么强烈的对比,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呀,男同学读——(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5、多么严格的老师呀,齐读——(两句)
1、师: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请自由读读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感觉出来的?“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板书: 聚精会神 认真 勤奋 刻苦)你从这些句子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生:我感受到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
3、师:哪位纪昌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请你读第一次练习的句子。请你读第二次练习的句子。(指名读——分组读)
4、创设情境
师:纪昌啊,练眼力累吗?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预计: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师:不管是劝阻还是鼓励,纪昌都勤奋刻苦地练习,让我们也再来练习一次吧——(齐读)
1、师:纪昌在练习的过程中是如此的刻苦,如此的聚精会神,那么他练习结果怎样呢?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师:是呀,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师:请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学生朗读,读出认真、夸张语气)
师: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生1:练得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生2:还差一点点。
生3: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师:炉火纯青的地步到底是怎么个地步?
生:完全成功了。
师:那与“相当到家”有什么区别。
生:“相当到家”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学生若有所思)
师:这是他的第一次练习,那么第二次练习,是不是也是“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生:第二次应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也就是完全练好了。
5、师:是啊(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6、师: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7、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1、师:纪昌练眼力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学生接读课文结尾)这里写到飞卫教纪昌做什么?(开弓、放箭)。怎么写练眼力花了整整两大段的笔墨,而写开工、放箭就这么简单呢?也就是自学要求第五题,我们接着汇报
学生汇报
2、师: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是呀,其实学习每一项本领都要练好基本功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师:那么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说说飞卫是怎样的一位教师,纪昌又是怎样的一位学生?(飞卫教导有方,善于鼓励;纪昌刻苦努力,有恒心,有毅力)
师:通过学习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
(小黑板出示练笔):
1、因为纪昌(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1:因为纪昌坚持不懈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2:因为纪昌苦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3:因为纪昌全神贯注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4:因为纪昌专心致志地练习,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5:因为纪昌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6:因为纪昌有名师的指点,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7:因为纪昌不断努力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8:因为纪昌练眼力时不半途而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利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纪昌向__________请教,先 地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射箭能手。)
师:同学们说得精彩!纪昌学射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好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三词,理解“穿梭、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温故揭题。
师:王老师都知道你们很喜欢听故事,比如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都爱听。我们家的孩子跟大家一样天天缠着我讲故事,不过,你们现在已经学会自己看故事了,今天我们不讲别的故事,单讲一类故事——寓言。看王老师写字(板书寓言)。
师:你们一定看过很多寓言故事,咱们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从课文中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亡羊补牢;生:揠苗助长;生:买椟还珠;生:南辕北辙;生:刻舟求剑;生:守株待兔。
师:其实大家刚才说的有些是成语故事,成语和寓言有时候纠缠在一起,很难分清楚,不过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绝对是寓言故事,你如果知道它的名称,请你大声地说出来。
出示图片。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揠苗助长。
师:你怎么就见得他就是揠苗助长呢?
生:因为我以前见过……。
师:真会观察,一看就知道图上这一对人是父子关系,还注意了很多很多的书,那就是家长布置的作业,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他是揠苗助长,那是因为家长一直在把孩子拉高,所以是揠苗助长。
师:奥,苗变成了孩子,脖子都拔细了,是哇。这里所说的拔苗助长或者说是揠苗助长一定是把孩子的身高往上拔吗?生:不是。
生:是把学习往上提高,
生:把自己种的种子往上拔。师:孩子是父母的种子,不过现在种子已经长成苗了。
生:把孩子的所有的方面,能力各方面往上抬。
师:我们现在把目光再聚焦到这张图片上,这里还有一个英文词。这个据说是全球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mba)
师:现在你明白了这个父亲想干嘛?
生:想很快让他的孩子学到很高的水平,因为最上面一本才是mba。
师:一直读到mba,但是这样行吗?(不行)有没有这样教育孩子的(没有),跟我们常见的一样吗?(不一样)咱们今天不上四年级课,上高中一年级的课行吗?(不行)这就违反了规律嘛,所以我们说这个图片用一个寓言故事来概括就是——揠苗助长。
师:真聪明,看来寓言故事跟一般的故事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啊?
生:它有道理。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每个故事中都含有哲理。
师:它有哲理,它还往往带有一种劝勉的意味。所以有人说寓言是智慧之花,是哲理之诗。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新的寓言,看看这篇课文让你获得哪些哲理。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题——纪昌学射。(“纪”读了四声)。
师:带字典了吗?生:没有。
师:王老师考虑到了。(课件出示字典中的读音和意思)再读一遍(请原来读错的同学)。
生:纪昌学射。(纠正读音,“纪”读了三声)
师:刚才为什么从纪(四声)变成了纪(三声)啦?
生:因为“纪”在姓氏里面念纪。(三声)
师:带领大家读一遍。生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课文相信大家课前已经读过了,这一次在课堂上,让我们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再读一遍。生字要读准。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
师:我们来检查几个词语。
出示词语
妻子 梭子 虱子
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
一生读第一行词语。纠正妻子的读音,轻声。
师:第一排都有一个子。都念轻声。
齐读第一行。
师:第二行请一个同学读。
学生读第二行词语。
师:读得字正腔圆,再请一个同学读一遍。这两排词中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的?
生:我觉得“虱子”比较难写。
师:“虱子”比较难写,你会写吗?还有哪个字比较难写?
生:“妻子”的“妻”比较难写。
师:“妻子”的“妻”比较难写,在座的男孩子将来都会有妻子,女孩子也会成为别人的妻子。我们把妻子的妻来写一写。师板书范写,学生写。
师:一起来把这两排字来读一遍。生读词语。
师:这两个词,“开弓”、“放箭”会不会做这个动作。预备,开弓,放箭。(学生做开弓放箭的动作)。
师:还配音啊,再来一次,预备,开弓,放箭。(学生做开弓放箭的动作)。
师:朝有人的地方射不太礼貌,大家都朝我射,下一次这危险的游戏可不能做了。
师:咱们这篇课文《纪昌学射》,是不是在写纪昌怎么开弓怎么放箭?
生:是在写纪昌怎样练眼力。
师:是写纪昌怎样练眼力,而我们的题目是——《纪昌学射》,却在写纪昌练眼力?有什么问题。
生:学射应该是学开弓啊,学放箭啊,这才是射箭的基本内容。
师:是啊,那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文字来写练眼力?你找到练眼力文章用了整整几段啊?
生:2段。
师:整整两大段,那么开弓放箭用了一段啊?生:一小段。
师:一小段中的一小句。
三、读文习“言”
师:那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练眼力,就请大家读一读2段和3段,读的时候可以借助王老师给大家的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这两段课文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师:读完之后,每个人肯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读课文。
交流:
师:我们来交流
生:前两段课文都是先写纪昌拜见飞卫,再是写纪昌练习,最后写练的结果。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的?是。
师:再明确一下,都是先写——拜见飞卫,飞卫对纪昌的要求,再写纪昌回家练的——过程,最后再写纪昌练的——结果。我们发现了这两段写法上的规律。这样读课文是不是更有滋味一些。
师:那我们就来读一读,两次飞卫对纪昌的要求,是不是这两段,谁来读一读。
生读。请两个同学读。
(第二个学生把成绩读成成果)师:成绩越来越大之后才能叫成果。
生:我想再读一遍。
师:你想再读一遍,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生:给。
师:好,那我们再给他个机会,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飞卫师傅对纪昌的要求说的很明白,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来。好不好?你不要辜负大家,你把你觉得飞卫想强调的读出来。王老师跟你合作。
师生合作读。
师:不得不承认你读得很卖力,你试图把你想强调的表现出来。大家听出来了吗?飞卫对纪昌的要求,简单的概括就是——
生:看东西不能眨一眨,不能动。
师:不能眨一眨不能动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生:目不转睛。
师:这是四个字。
生:盯。
师:大声地说——
生:盯。
师:你们发现这个字没有?
生:发现了!
师:发现了给它做个记号。
师:还有吗?
生:把很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师:很小的东西,文中是说——极小。把极小看成极大,这是第二次的要求,那么第一次呢?
生:牢牢地盯住它。师:而且——生:不能眨一眨。
师:眨眼睛这个动作会做哇?(会)眨眼睛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瞬”。我们常说“一瞬间”。
师:现在是让他做到瞬还是不瞬?(不瞬),不瞬要做到一个字——盯。
师:你们再做一个“盯”的动作。(学生做动作)
师:那叫“瞪”,眼珠子都要暴出来了。(生再做动作)
师:那叫“望”,要做到盯啊,目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借你一个地方盯一下,鼻尖。盯着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概括出飞卫对纪昌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字——盯。那么,现在再让你来当师傅,你该怎么对纪昌说,请同学读。(再给一个同学机会和老师配合读)
师:表扬一下师傅怎么样。(好)。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一次,男同学读第一次教导,女同学读第二次教导。(师生配合读)
师:飞卫这么要求,纪昌回家去怎么练呢?师傅要求他“盯”啊,他有没有做到盯啊。(有)
生:“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从哪里看出在“盯”啊?
生:梭子来回穿梭他都看到了,就说明他是在“盯”。
师:梭子来回穿梭我们也能看到,你还是看那段话。
生:睁大眼睛。
师:……
生:注视着。
师:注视着,怎么注视?
生:注视就是盯。
师:你注视我,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注视就是盯嘛,把目光集中到一个地方。可见他注视了,他在盯,那第二次呢?盯了没有。
生:盯了,第二次他用自己的头发绑住一只虱子,然后就盯着他,然后把它看成一只……
师:他说用自己的头发绑住一只虱子?
生:课文上写着了。
师:据我所知,那跟头发是问他妻子借的,因为妻子的头发比较长。有道理。第二次,他有没有“盯”啊?
生:有。
师:哪个词?我们再确切一点说。
生:聚精会神。
师:还有一个字。
生:盯。
师:干脆就出现了“盯”。
师:好,我们来想象一下,第一次纪昌在哪里“盯”?跟王老师一起做,拿出你的手,这是什么了?(梭子)我们开始织布啊,开始!(做梭子穿梭的动作)。速度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时候梭子的运行速度可能古人认为是最快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同学们!现在运行的是什么?(梭子),那么我们平时说的马路上穿梭的是什么?(车子)穿梭还可以用在来来往往很频繁。继续啊,怎么停下来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边做一边说)
师:谈谈感觉。
生:我根本就看不到,就是感觉只有影子在那边动了。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出现了幻觉?
生:就感觉影子在动来动去,看也看不见,只看见影子。
师:感觉都看累了。
生:感觉压根就没看见。
生:我被催眠了。
生:我要昏倒了。
师:他都要昏倒了,他都要催眠了,同学们,那么你想想看,纪昌这个动作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当时纪昌是怎么练的你知道吗?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象,想不想看?(想)想看,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盯着看,所谓盯就是不能——眨一眨。
播放视频。
师:眨眼睛了没有?(眨了)师:眨了没有?(眨了)。眨了没有?(没有)。
师:纪昌的眼睛练得是——
师:同学们,纪昌每天就这样,爬进爬出,妻子在上面织布,他在下面看,每天如此,妻子感到很纳闷,怎么只看梭子不看我。我可是你的妻子,我今天梳了个新发型,我今天换了套新衣服,脸上还涂了点胭脂,你怎么只看梭子不看我啊,我想妻子肯定有话想对纪昌说,你觉得妻子会说些什么?
生:老公你怎么老是只看梭子不看我呀?
师:不满意,吃醋了,你跟梭子吃什么醋。
生:脑子烧坏了,你怎么不看我啊,你看我今天多漂亮啊。
师:那是不理解,古人叫丈夫叫老公的吗?
生:相公,……
师:我听来听去怎么都不理解。
生:相公,你怎么一点都不看我,……
师:还是不理解。
师:你一天不理解,他这样做,两天不理解,他还这样做,妻子该换一点话说了。你看他人都瘦了。
生:夫君,你这个人那,摆在面前的大美女不看,讨这个梭子当你老婆去吧!
师:都不理解,这样的妻子不要也罢,天天如此,人都练瘦了。据说这样练了两年了。
生:相公不要一天到晚练了,你看你练得身子都那么瘦了,当心感冒了。
师:关心他的身体,这才称得上是贤妻。
生:你在干嘛呀,一天到晚这么练,我不管了,反正都那么多年了,你爱练就练贝。
生:相公,你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梭子啊。
师:纪昌没有回答,课文中纪昌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说,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想象,
师:妻子不解的时候,纪昌——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妻子埋怨他的时候,他——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不管是妻子埋怨也好,关心也罢,他仍然是——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妻子天天织布,纪昌天天——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这样练练出了什么成绩?读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眨)请两个孩子读。
师: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同学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读到红字“相当到家”的时候,就喜欢这样(用力点头)“相当到家”,可见他们理解了“相当到家”。再请一个孩子,看你能不能读得相当到家。
生读。
师:还没有相当到家,“针”都漏掉了。
生读。
师:咱们的热情也是相当的高涨,咱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次第二次练眼力的过程,没有文字了,只有一幅话,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第二次练眼力的过程。
生:纪昌用一根头发把一只极小的虱子挂在屋檐下,每天都盯着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没日没夜地盯着看。
师:你那叫“废寝忘食”,“没日没夜”估计夜里不大会看。生:看不见了。
生:他用妻子的头发绑住一只极小的虱子,废寝忘食地盯着那只虱子。
师:废寝忘食地盯着,文中有一个词说叫怎样的盯着?
生:聚精会神。
师:还可以说怎样地盯着?
生:目不转睛。
师:还可以说怎样地盯着?
生:眼睛都不眨一眨。
师:哦,一眨不眨地盯着。还可以说怎样地盯着?
生:还可以说非常专注地盯着。
师:专注地盯着。
生:还可以说全神贯注。
师: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生:什么东西都不管,就盯着。
师:那叫专心致志地盯着。
师:这样盯下去的结果会怎样?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虱子在他眼里就变成了——车轮。
师:车轮一般大,说完整。
生:车轮一般大。
师:师傅让他不眨,他果然不眨。这样练下去,小小的虱子也变成了车轮一般大,如果看别的东西,那又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和变化呢?
出示一段话: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师:这段话书本上没有,谁也能读?文言文谁有研究?
请一生读。
师:什么意思?
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师:把什么看成了车轮?生:把小虱子。
师:再看其余的东西呢?
生:也变得很大
生:在三年之后,小虱子在他的眼里如车轮般大小,其他东西大得如山丘一样。
师:大得如同山丘一样,现在如果让你来议论评价纪昌练的效果,你又想到什么词语?
生:相当到家
师:换一个词,不用相当到家。
生:滚瓜烂熟。
师:那是指看书,记事,读书。
生:无可挑剔
师:已经达到无可挑剔,我们现在不挑剔,我们现在只是对效果进行评价。
生:完美无缺。
师:你认为已经完美无缺了,不可再高了吗?
生:无人能比。
师:他已经达到了无人能比,天下第一了是哇,那还有师傅呢。
生:十全九美。
师:这个词只能这里说一次,没有这个词语,我们还能想到很多词,他的武功已经练到了——
生:炉火纯青。
生:天下第二。和十全九美差不多。
生:如虎添翼。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始终放不下“相当到家”这个词,我们能不能写句话?
师:第一次书中用了相当到家。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第二次,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后边该怎么写呢?时间关系,我们就改说。
仿写练习: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生:就像小小的身子也变成像车轮一般大小。
师:好的,书中是这么说的,没有创新。
生:就像很小的蚊子也变得像飞机那么大了。
师:如果那时候有飞机的话蚊子就变成飞机了。
生:就像一个小小的杯子就像山丘一样大小。
师:杯子都像山丘了。
生:连一滴水都看成了一片湖那么大小了。
师:水变成湖了。
生:一个老鼠洞都变得像山洞那么大了。
师:老鼠洞变山洞,老鼠变大象是不是?看来大家对纪昌的本领是相当的佩服。同学们,学到现在,我们再看黑板,学到这里你是否明白,课文用了整整两段写练眼力的原因了吗?
生: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生:练眼力是射箭的基本功,要把基本功学扎实,才能学好本领。
师:说得好哇。练眼力是打——基础,所以纪昌去请教飞卫的时候,飞卫对他说——一起读。
生读课文: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要练眼力。
师:后来他果然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我们的课堂也接近尾声了,学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呢,你还知道了什么?找到一个答案的,可以再深入一点。
生:我知道了,一个人只要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
师:只要努力,这样才能成事。
生:好的老师指导,自己要刻苦求学,都对学习有所帮助。但无论怎么学习,都要从基本的练起。
师:你一口气说出三点,超出王老师预料,他说要好的老师的指点,自己要刻苦地练习,还要从基本功练起。
生:只要刻苦学习,就会有好结果,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师:这叫坚持不懈,万不得半途而废。
生:我知道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最后再给大家看一段小标语,这是王老师在湖州的一所学校的阅览室,墙上看到的,一起读一遍。
出示小标语:学跑之前先学走。
师:这一句小标题在强调什么。
生:学一样重要的东西先得把基本功学好。
师:是的,这也是王老师想对大家说的。同学们,如果你给咱们自己学校也设计一条小标语的话,你会想到哪些地方,你会写下怎样的句子呢?我们就带着这个思考回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写。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篇3
师生问好。
(小黑板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很自信)
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
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
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板书: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
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
(一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
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
(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师:概括得很精练。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生2:纪昌想学射箭。
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
(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
(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流利。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生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生2:“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生3:纪昌学射箭先练眼力。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纪昌学习射箭主要练的是眼力。
(小黑板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 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学生在读课文,讨论归纳)
生: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师:那么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学生画出并汇报画出的句子)
生1:妻子织布的时候……来回穿梭。
生2:他用一根长头发……盯着他。
师(举大拇指):找得很准确。
(小黑板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话,你从这些句子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学生极认真地读)
生:我感受到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
师:说得好!那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并说说理由。
(学生迅速画词语积极汇报)
生1:我从“聚精会神”、“睁大眼睛”看出纪昌专心致志。
生2:我从“聚精会神、睁大眼睛、盯”看出纪昌全神贯注。
生3:我从“每天”看出纪昌坚持不懈。
生4:我从“每天”看出纪昌不半途而废。
生5:我从“每天、聚精会神、盯、注视”等词语看出纪昌不练成功就不会放弃。
师:同学们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聚精会神看过什么?
(学生抓耳挠腮,很茫然)
师:老师就知道你们平时聚集会神盯过什么?
(学生奇怪,极想知道)
师:想一想,你们平时在吃饭时盯着它会忘记吃饭,写作业时盯着它会忘记作业。
(学生哗然,情绪高涨)
生:我们注视过、聚精会神盯过电视。
师:为什么?
(学生情绪更加激动)
生1:因为电视节目好看。
生2:因为电视里有动画片。
生3:因为电视里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师:是呀,电视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才会聚精会神地去看、去注视,忘记了学习,忘记了做事。那么,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生1:是梭子,是虱子。
生2:他长期看一样东西。这些东西枯燥无味。
师:如果你常看一样枯燥无味的东西,感觉如何?
(学生不假思索)
生1:“无聊。”
生2、“枯燥无味。”
生3(摆头): “很烦。”
生4:纪昌却是不厌其烦。
生5:纪昌很有耐心,百看不厌。
师趁机提问:既然看梭子、看虱子这么枯燥无味,他为什么还要看呢?
(学生抢着回答)
生1:为了学好射箭。
生2:为了练好眼力。
生3:因为他想学好射箭,而学好射箭,必须先练好眼力,所以,他勤学苦练。
生4: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基础,他必须练好基础才行。
生5:可以看出他苦练基本功,不半途而废。
师:同学们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生1: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生2: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小黑板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请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学生朗读,读出认真、夸张语气)
师: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生1:练得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生2:还差一点点。
生3: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师:炉火纯青的地步到底是怎么个地步?
生:完全成功了。
师:那与“相当到家”有什么区别。
生:“相当到家”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学生若有所思)
师:这是他的第一次练习,那么第二次练习,是不是也是“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生:第二次应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也就是完全练好了。
(其它学生恍然大悟)
师: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学生画句子、齐读句子、任务分组读,读得清楚、明白。)
师: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练笔):
因为纪昌(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1:因为纪昌坚持不懈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2:因为纪昌苦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3:因为纪昌全神贯注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4:因为纪昌专心致志地练习,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5:因为纪昌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6:因为纪昌有名师的指点,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7:因为纪昌不断努力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生8:因为纪昌练眼力时不半途而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同学们说得精彩!纪昌学射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好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师:《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把它带给父母。同时,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读《伊索寓言》这本书,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唐必信点评:能抓住文体特征选准教学突破口,注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反复感知课文,阅读——思维——表达训练有机结合,三维目标互相融合,在水到渠成中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