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2023-09-01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1

  江苏籍作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袁鹰所写《黄河的主人》(原题为《筏子》)选自他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从多角度描绘、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这一形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正在浏览《天下教育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黄河气势铺垫“主人”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短长两句,先声夺人,颇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还”的宏大气势。诗一般的语言,把一幅惊险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后,文章又不断描写黄河气势磅礴的词“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波浪滔滔”,令人顿生悬念:在这样险情重重的黄河之上,谁又能“如履平地”,成为他的主人呢?

  二、筏子轻小渲染“主人”

  羊皮筏子,是用十来只囫囵脱下的羊皮吹得圆鼓鼓的,绑在细木架上制成。说它轻,一个成年人用手指头就能拨得团团转;说它小,在气势滚滚的黄河里如同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然而,这么一只小而又轻的羊皮筏子,却能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承载六个人和两只满满的麻袋。这鲜明的对比,足以突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是多么的惊心动魄,驾驭它的主人又是多么的了不起!

  三、乘客神情衬托“主人”

  黄河的气势令作者胆战心惊,筏子的轻小又令作者提心吊胆。然而再观乘客,却是那么的镇定自若,“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此处作者抓住对乘客神情、动作细致地描写,展示了乘客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反应。虽然下文提到“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可脚贴着“波浪滔滔的黄河水”,眼看着“汹涌的激流”,乘客的镇定和勇气从何而来?

  四、艄公品行铸就“主人”

  这一切来自于艄公的沉着。你瞧,他更是“小心”和“大胆”同行,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大胆”体现着他的勇敢和智慧,“小心”则表现出他的镇静和机敏。正是凭着这些,在湍急的黄河乘着筏子漂流的乘客才会有从容的神情;正是凭着这些,艄公“站在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也只要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就可破浪前行;也正是凭着这些,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编者选编此课,我想,也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2

  之三

  作者:徐留军

  教学目标 :

  1、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2、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劈山砍石,势如破竹

  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

  (第一自然段)

  导:作为解说词应当怎么说呢?学生齐读。

  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

  (1)学生写“艄公”

  (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

  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

  3、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二自然。

  (1)自由读。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

  (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5、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

  (2)自由读。

  (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

  (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

  (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6、学习第6自然段。

  (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怎么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

  (2)经典特写:

  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

  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

  (3)有感情地朗读。

  (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

  (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

  (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

  三、总结全文:

  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

  2、想象训练。

  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

  3、总结:

  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3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你们现在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听——播放《黄河船夫曲》。

  师: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黄河非常汹涌。

  师:你怎么感受到?

  生:刚才汹涌的旋律

  师:还有吗?

  生:黄河的水很急

  师:你们有没有相同的感受?

  生:有。

  师: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黄河水的汹涌,黄河的澎湃,其实这首歌的名字叫《黄河船夫曲》。

  我们今天要学习用语言文字来赞颂黄河船夫的文章,读题。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黄河的感觉

  生自读。

  师:老师发现这几个字音有人没有读准,板书:撑 身系

  师:知道系ji作什么用

  生:系鞋带。

  师:咱们每天要干什么

  生:系红领巾。

  生齐读

  师:除了这两个字词之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字词

  强磁力 整个唾沫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专心致志 谈笑风生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正音

  师:一起来读读看,好不好,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大家的字音都很准,如果要按照他们的意思来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排的两个字

  生读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黄河的浪非常大

  师:从哪个词想到的? 万马奔腾

  师:谁来读第二排的词

  生读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羊皮筏子上的人

  师:最后这两个词读读看

  师::你想到什么情景呢?

  生:艄公在船上谈笑风生

  师:看样子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都产生了不同的享受

  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当中去,会有什么

  生:可能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你们相信吗,你们愿意把他们放到课文当中去吗

  生:愿意。

  师:你来读。

  生:读“黄河滚滚……胆战心惊。”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黄河的浪拍打岸边的情景

  师:除此之外黄河水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师:自己多读几遍一定能找到。

  生:我知道黄河的水很浑浊

  师: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生:浊浪

  师:想不想看看这个画面?

  生:想

  播放课件

  师:专心地看

  师:看着这样地画面,你的脑袋中蹦出哪些词语

  生:万马奔腾。

  师:你怎么想到的?

  生:黄河的水就像万马奔腾一样

  师:还想到了什么词

  生:浊浪排空。

  师:看到什么让你想到的?

  生:黄河的水非常的浑浊

  师: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黄河滚滚……胆战心惊。”

  师:你有什么样地感受阿

  师:你心里的感受时怎么样的

  生:我感觉很害怕。

  生:提心吊胆 。

  生:紧张。

  师:在这句话中是哪个词可以表达

  生:胆战心惊

  师:读这一段话。

  师:一起读。

  师: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让我们见了以后让我们更加胆战心惊。一起来看课文,可以在课文中划出这样的句子

  师:谁先来说?

  生:我从岸上远远望去……

  师:有没有跟他有同样感受的 ?

  师:从那句话感受到的

  师:整个吞没,这是什么东西呢

  生:羊皮筏子。

  师:羊皮筏子是什么?

  生:是一种小船

  生:像十只到十二只羊皮那么大的小船

  出示幻灯片

  师:有什么感受?

  生:太小了。

  生:觉得很奇怪。

  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很一般。

  生:我感觉让他在黄河上漂流,一定被浪一打就打坏了。

  师:我们听出来他在为羊皮筏子上的人—

  生:担心。

  师:为什么担心?

  生:那么小,那么轻。

  师:同学们,如果你看到这样地画面,你就不会这样读了

  出示幻灯

  生再读“那么小,那么轻”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感觉到羊皮筏子很小

  师:小到什么程度?

  生: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吞没。

  生:我觉得很小的浪花很难找,

  师:为什么?

  生:因为都是大浪

  师:被大浪打到会有什么结果呢?

  生:粉身碎骨。

  师:再读一下这段话,体会一下

  生:读像突然受到……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请人来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让你感到胆战心惊?

  生:再定睛一看……贴着水面漂流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有相同的感受?

  师:我们把它读出来

  生自读

  师:第一句谁来读,你来—

  师:你为什么选择它

  生:我认为很惊讶?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居然还有人!

  师:你来读。

  师:不一定要用很大的声音,换种语气。

  师:第二句谁来读

  生:这句什么让你感受特别。

  生:这么小的羊皮筏子居然还有人坐而且还有6个人

  师:你感到—

  生:十分惊讶。

  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为什么要数着说有六个人,不能说一共六个人吗?

  生:因为这样更加让人担心

  师:你以前数123456有带着这种担心的语气吗?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更加担心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来读。

  生:同学们课后,你们要是一个两个三个…………去读这段话,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作者感到—

  生:紧张。

  生:我们感到胆战心惊。

  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把这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读出来。

  师:看他读书时的表情,瞪大了眼睛。

  师:谁再来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看到滚滚的黄河上漂着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面还坐着6个人,作者感到胆战心惊,我们感到胆战心惊,可有一个人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湍急、浏览、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胆战心惊、谈笑风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编者的批注,准确找出最能体现课文中心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黄河的险恶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黄河的VCD、幻灯片(文字)。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欣赏美景。

  2、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你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出黄河和艄公给你留下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三、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出示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3、理解后指名读、齐读。

  四、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五、读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段)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读,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充分感受到。

  (3)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练读第6段)

  2、访。

  (1)假如艄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你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2)现场采访艄公。教师或学生扮演艄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采访过程中,注意凸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

  六、走进课文,再识艄公

  师: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再看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你敢不敢去坐?下面请同学们充分读课文,说说你敢坐的理由,再劝劝你不敢去坐的好朋友同你一齐上船。

  1、学生读课文,和好朋友商量商量,教师巡回指导。

  2、艄公是如何掌舵的?为了反衬艄公,作者又写了乘客,两种乘客乘羊皮筏子又有什么不同感受?(指导朗读,学生感觉自己是哪一种乘客就读哪一种。)

  3、表演:“实况转播”。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艄公说什么?

  七、总结

  师: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勇于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这里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

  1、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2、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的智慧和精神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的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气势宏大、长流不息的黄河!

  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感情充沛的朗读,读出了黄河那股磅礴的气势,令老师振奋不已!很想以你们精彩的朗读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好吗?

  有感情齐读第一节。

  二、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投影出示中心句)

  1.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全文中心句,并抓住重点词“如履平地”等对该句作了初步理解,还记得吗?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b.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齐读。

  三、交流学习第2-7节

  1.全文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写,处处扣人心弦!

  建议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7节,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自主学习,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还可以简要写下体会噢!

  2.组织讨论(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句子)

  现在咱们集体交流一下?个人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吧!

  a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描述羊皮筏子特点就是为了突出中心。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这就可以体会到艄公的——

  师:真棒!羊皮筏子的惊险,突出了艄公的本领!

  谁能读出羊皮筏子的惊险?选择哪句最能表现?(从岸上远远望去……)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b.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写羊皮筏子上乘客的神情——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等,一方面说明乘客勇敢,其实更说明艄公的——,筏子撑得好。(引导联系实际,坐车……)

  师:能把写乘客从容的句子读一读吗?

  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c.生:我补充:第7小节写坐过羊皮筏子人的体会很重要。我们知道,坐都需要勇气更何况乘筏子的艄公呢?可见他——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

  小结:乘客的体会、感受衬托了人物形象。

  d.生:我们认为,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感也体现了中心。

  师:你们发现作者有哪些感受啊?

  生:a.兴奋、惊异“像突然……”

  挑战读

  b.惊讶第3小节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顺势:作者还有一个感受——不禁提心吊胆!

  你能理解作者吗?(指导看插图)

  生: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装载的人和物却很重很重,要渡过湍急的黄河——很危险!所以作者不禁——提心吊胆!

  你有过提心吊胆的感受吗?(指名造句)

  而皮筏上的艄公怎样?指名读

  3.(投影出示)重点体会第6节1、2句。

  a.找出关键词。(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能想出这些词的反义词吗?(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齐读

  4.(投影出示中心句)现在谁来总结一下,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四、突出、巩固中心

  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

  相信理解了课文,现在朗读,感情一定更深、更真了!(齐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五.学习第8节,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完告诉老师:从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

  (作者敬仰乘客和艄公,相比而言,更……)

  师:你同意吗?

  认真读读最后一小节,然后联系全文,想一想理由。

  (黄河惊涛骇浪,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而他就靠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滚滚黄河踩在脚下一般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让我们带着对艄公深深的敬仰和赞颂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前年的文明。但母亲河不是一条平静的河,她惊涛骇浪,九曲回旋,只有勇敢的、充满智慧的人才能成为她的主人。

  让我们赞颂他们(引导读题)

  六. 拓展训练:

  1.你想对黄河的艄公说些什么吗?

  2.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请大家想一想,(投影)凭着成为的主人。

  (杨利伟凭着一颗爱国心成为了太空的主人。……)

  3.老师想说:今天很多同学凭着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真高兴!希望你们记住这堂课,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主人翁精神!

  七. 推荐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简介故事梗概。(投影)

  八. 查阅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地改造、利用黄河,如黄河小浪底工程……有时间不妨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解。

  自然是可以征服的,人的力量是伟大的!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6

  24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7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38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①读课文的2、3、5、7节,体会:羊皮筏子的轻小、载人载物多,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胆怯……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 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3、联系课文2-7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    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    成为      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

  造句:

  尝试……

  提心吊胆……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8

  《黄河的主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

  教学中,我这样展开——

  一、抓住细节,感受皮筏之“小”

  文中对羊皮筏子的描写比较细腻。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让后细细揣摩。你对羊皮筏子怎样的映像?孩子们觉得:那羊皮筏子真是太小了,太轻了!再找找,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为了写出羊皮筏子的轻、小,作者都是怎么描述的?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在有所感的同时,还能习得文中的语言。

  二、对比阅读,感受坐筏之“险”

  关注一下文中对乘客的描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种:害怕:“……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一种:泰然自若:“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对比阅读,思考:坐羊皮筏子,到底“险不险”?

  有了对羊皮筏子的认识,经过交流,孩子们发现:做羊皮筏子,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皮筏子那么小,万一真有一个大浪头打过来,也许真会把它整个儿吞没。第二,皮筏子太轻,在波浪滔滔的黄水中破浪前行,如果浪稍微大一点,猛一点,那皮筏子会被冲得不知去向。第三,皮筏子上没有栏杆,紧贴着他们的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坐在这样的皮筏子上,要度过这样的水面,任何人都会心有余悸。

  三、展开想象,感受艄公之“勇”

  既然坐羊皮筏子那么惊险。那么,那些乘客们为什么还会“谈笑风生,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呢?原因在什么地方?

  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到了“老艄公”。那是一位怎样的老艄公?结合文中的语言说说?交流中,孩子们发现了艄公的勇敢——能在这样的水面上,撑着这样的羊皮筏子破浪前行,而且筏子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和东西。没有足够的勇敢是绝对不敢尝试的。老艄公智慧、镇静、机敏——面对这样的风浪,老艄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时采取措施,避开危险,没有足够的智慧,也许会发生不测。老艄公有责任心——他的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身系那么多乘客的安全,再看看乘客们的泰然自若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乘客们一定非常信任那位老艄公,说明老艄公一定技术一流,而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再读课文,孩子们眼中有了画面,心中有了对老艄公的深深敬重。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9

  作者:徐艳亚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5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作者:徐艳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   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小结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  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小结,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  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c、艄公本身  沉着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4、总结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整理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激趣

  1、师:首先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下黄河。

  (出示课件:视频)旁白:著名诗人光未然曾这样赞美黄河: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就是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就是在黄土地上奔腾、咆哮了千万年的巨人——黄河;它,以无与伦比的壮美气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

  师: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朗诵:(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2)、再齐读。

  师:同学们,你听到了吗?那滚滚巨浪就象千万匹野马奔腾而过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你看到了吗?黄河水夹杂着泥沙掀起滔天的巨浪,直冲云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黄河。

  二、感受黄河的主人

  (一)、板书出示全文中心

  1、师:回忆一下,谁是黄河的主人?

  (板书:艄公)

  2、师:那么汹涌、雄壮的黄河,艄公竟然能成为它的主人!作者袁鹰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由衷赞颂艄公。

  板书:(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齐读。

  3、释疑:如履平地

  (二)、精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1、同学们看,这就是黄河的主人,艄公

  (出示:图片)

  师:他,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你看,他并没有七尺身高,也没有虎背熊腰,他只有一身黝黑的皮肤,两只粗糙的大手和一双闪着坚毅的眼睛!无疑,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黄河边上的老汉,他到底为什么会令作者如此赞叹呢?

  2、请大家自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具体描写艄公的句子。

  交流。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成为黄河的主人。)

  3、指导朗读。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艄公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板书)地注视着水势,大胆(板书)地破浪前行。(释疑:为什么小心和大胆不矛盾——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三、羊皮筏子、乘客

  师:课文除了描写艄公之外还具体描写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交流。

  总结,板书:(黄河之险;筏子轻、小;乘客从容)

  四、感受筏子轻、小,体会作者心情

  (一)、感受作者心情

  1、师:作者第一次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竟能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中行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出示: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小组交流。

  交流:体会到了那些感情。

  总结:惊讶。

  3、指导朗读。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作者为什么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惊讶:是啊,真令人不敢相信!在如此汹涌的激流里,怎么还会有船吗!)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作者刚才是惊讶,现在等筏子近了,再一看,怎么样?)再定睛一瞧,啊!(举例:你们平常惊讶的时候会怎样说这个字?)那上面还有人哩(指导学生说:惊讶)。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惊讶)二、(惊讶)三、(惊讶)四、(惊讶)五、(太惊讶)六,(不可思议啊)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指名读。

  齐读。

  (三)、赞颂梢公

  师:你想象得到吗,同学们!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除了有人还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艄公凭着这样的羊皮筏子去驾御黄河,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再一次赞颂:

  齐读:(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五、对比自己,感受乘客心境

  (一)、乘客从容

  1、师: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在澎湃的金涛中,在怒号的狂澜里载客度人的竟只是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它是那么小,那么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

  交流。(为什么不敢?黄河险,皮筏小)

  2、但课文中的乘客们表现得怎么样?(从容)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浏览窗外的景色。)

  3、指导朗读。

  (1)、师:这句话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乘客的从容。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师表演),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回想一下,你们坐着公共汽车出去游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二)、第一次坐筏子

  师:其实这些乘客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时候也会害怕,也会连眼睛都不敢睁一睁。

  (三)、赞美艄公

  1、师:但现在这些乘客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从容,他们为什么不怕了呢?

  (相信艄公)

  (答不上:如果是我去驾驶羊皮筏子的话这些乘客会表现得那么从容吗?)

  2、师:是啊!这些乘客相信艄公,把自己的性命托付于艄公之手。而艄公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引读):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3、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吧!这就是为黄河的主人写下的赞歌!……

  齐读。

  六、拓展

  1、课文写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还要写黄河的凶险和乘客的表现呢?

  板书:(侧面描写)

  七、课外作业

  阅读《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品读“侧面描写”的运用。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11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范例,既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设计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开发与重组,再现黄河主人的技能之高、心灵之善、精神之佳,通过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体验等方式去感受、去熏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主人的形象、留下精彩的语言。

  组块设计:

  一、烘托渲染,突出黄河之险。

  媒体展示汹涌的黄河,请学生为画面配音,并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寻踪追迹,突出主人技能之高。

  1、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黄河的主人呢?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后,要求学生将分布在各自然而然段的语句进行整理,形成一篇描述黄河主人的小短文。

  3、小短文,谈体会,再读出主人的能干。

  三、创设情境,再现主人心灵之善。

  1、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稍公驾驶的羊皮筏子,到黄河上去感受一番(媒体展示漂流情境),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有何感受?相机出示文中内容引导朗读。

  2、同学们,为我们驾驶羊皮筏子的是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稍公啊,你不信任他吗?现在你们想干什么呢?

  四、话别留言,突出主人精神之佳。

  1、一次难忘的漂流快要结束了,我们要和稍公分别了,你们想对稍公说些什么呢?

  2、再读“稍公凭着……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12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的主人》。讲完课文后,我指着课题问同学们:“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学生或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来解答,但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艄公只*着简单的工具,但凭着机智和勇敢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我引导学生们:“称艄公为主人,简单说,是因为——”生回答说是“征服了黄河”!文学到这儿后,我相机补充了一文《大森林的主人》。刚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猜:“大森林的主人会是谁?”他们都猜是某某动物。我相机激趣:“大森林的主人真是动物吗?除了动物还有谁呢?”带着问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我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问:“大森林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大森林的主人?”同学们这时纷纷说:“原来是猎人,因为他能克服困难,征服大森林。”于是,我追问:“那么,从这两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每人写一句话。”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他们不仅明白了主人的一般含义,还明白了要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压倒,不能让困难成为主人。

  后来不知怎么说着说着,就引出了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战胜自身的一些困难,改正自己的缺点,做自己的主人!我不禁为这意外之得而欣喜。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再现,的却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课本、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初步复习: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文包诗”的形式。(板书)。既然是文包诗,就请大家首先通过朗读到课文中找找这首诗,并请大家联系课文想想这首诗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自由读后进行交流,出示诗。

  4、请学生自由朗读,请多个学生朗读。

  5、请学生提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并划上横线。

  6、大家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只有好好读课文,读明白了,读懂了,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的。

  (二)深入学习

  1、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是谁送谁?(板书:李白 孟浩然)

  2、这次送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3、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4、今天我们就要随李白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5、一对好朋友即将分离,能不能用个词来说说。(板书:依依惜别)

  6、课文中谁和谁依依惜别?

  7、课文中还有许多表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句子,请大家快速地读2—3节,边读边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8、谁想把刚才你划的句子读个大家听。随学生划的朗读讲解课文。

  (1)学生找到第2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谁能把这句读好的?指读。

  ②说说你在旁边都写了什么批注?

  ③谁也能把这句话读好的?指读

  ④他们都不想去提及分别的事情,因此一会儿 ,一会儿(引读)

  ⑤全班级一起读

  (2)学生找到第3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学生说到哪一句,就请多个学生朗读。

  ②当学生说到王勃的诗,适当给学生进行解释。

  9、让学生带着依依惜别之情读好第三小节。

  10、请同桌的同学分角色加上动作自由朗读第3节。

  11、请学生上台表演。

  12、虽然他们都依依不舍,但还是有人要走(出示第4节)

  13、请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

  14、学生交流:

  ①“依然伫立“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②结尾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李白依然站着

  ③“凝视“中可以看出李白依然还在看着远去小船上的朋友

  ④“岸边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柳树好象也在向孟浩然挥手,海鸥好象也随孟浩然而去)

  15、相信大家一起读更能表达这种感情的。(齐读)

  16、这个时候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17、学生自由练读。

  18、指名学生朗读。老师做些评价。

  19、全班朗读。

  20、本文既然为“文包诗”,那么意思都包含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课文汇总划出相对应的句子。

  21、请学生交流。先说题目意思,再说每句诗的意思,中间给学生解释“西辞”的意思。

  22、短短的一首诗仅有28个字,却把两个人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想把它背诵下来吗?让学生配乐自由背诵。

  23、指名背诵。

  24、全班背诵。

  25、文人因为离别,还写了许多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两首诗(出示《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齐读

  (三)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了诗人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那深厚的友情。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关于送别的诗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