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2023-08-24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短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指导学习,布置任务,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熊宁宁)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原创作品))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2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短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指导学习,布置任务,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熊宁宁)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必须会的八个字。

  2、给课文分段,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意思。

  二、教学重点:

  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优秀品格。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给文章分段

  四、教学准备:

  小英雄雨来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课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英雄雨来》,学习他的光荣事迹。

  2、首先学习本课涉及到的生字词,这样才不会给学生阅读课文造成障碍。

  3、阅读全篇课文,边读边带着以下问题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给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5、小组交流自己给标题起的名字,评一评谁起的小标题最合理

  6、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和《夜莺的歌声》相比,《小英雄雨来》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说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7、欣赏雨来的图片,了解雨来的形象。

  8、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完文章的感受。

  9、文章有很多处进行景物描写,画出来后进行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用处。

  六、教学结束:

  要求学生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4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由课题直入重点

  1、请同学们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获取了些什么信息?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生回答后师板书: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过度:让我们就随着小英雄雨来,去感受他是如何掩护李大叔、和敌人做斗争的。

  三、自主学习,体会感悟。

  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雨来的英雄气的?看看文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把相关的词句标画出来,读一读并作上批注。

  四、汇报交流解疑。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解疑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第四部分:

  (1)雨来是怎样掩护李大叔的?

  (2)面对敌人的枪声,雨来是怎么做的?(紧紧抓住描写雨来动作的词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3)指导朗读这部分,进一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学习第五部分。

  (1)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雨来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a、“雨来没有接敌人的糖,什么也没有说”当时是怎么想的?(轻蔑地对待敌人的利诱)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敌人的冷漠。

  b、“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读出雨来的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c、“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这句话让学生读出对敌人的仇恨和雨来的坚强不屈。

  d、抓住对鬼子其凶残描写的那段话,更进一步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

  3、雨来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源于哪里?

  a、指名读这一段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还在本文的哪一部分出现过?为什么这句话要几次出现?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四、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气概的?并写写批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直奔“英雄”。

  片段1:

  师:昨天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雨来的英雄气概来的,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做批注,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你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验想象雨来承受的痛苦。

  交流:

  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子眼睛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师:害怕什么呢?

  生:他怕鬼子真的挖小孩子眼睛的!

  师: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

  生:很害怕,都要哭出来了!

  师: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朗读(比刚才有了明显进步)。

  师:,刚才你抓住雨来的心理活动来谈,很好!(随即板书:心理)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片段二:

  生:(读句子)“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从这体会到雨来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李大叔的秘密。假如是我早已经受不了。

  师:你是从雨来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真好!你想此时的雨来被打得怎样呢?

  生:鼻青脸肿。

  生:遍体鳞伤。

  生:鲜血直流。

  生:他被打得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师: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

  生(齐):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你们听老师读这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老师读‘没看见!’,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

  生:不行,雨来都被打得这样了,老师好像读得很轻松!

  生:雨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不能读得这么大声。

  师:那你来试试!

  生:“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读得声情并貌)

  齐读。

  师:我们从雨来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感受到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板书:语言)

  片段三:

  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我知道鬼子这时候已经被雨来气得受不了了,我还可以联系上面说的鬼子打得累了来谈。鬼子一定是很高大的,力气一定很大,他都打累了,就可以知道雨来受了多少苦了!

  师:老师提议大家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他刚才能联系上下文,结合鬼子的反映来谈雨来的坚强不屈。我们也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片段四: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详细描写了鬼子毒打雨来的情景,找出来好好读读,圈圈关键的字词,,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更深刻!

  学生自读自悟。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老师提个建议,你就把你的体会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生:(读)““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灶沿上。”

  师: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候,又什么感受呢?

  生:我特别恨日本鬼子,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畜生,这样对待一个小孩。

  师:那你读到哪些字词时,心里的这种感受尤其强烈呢?

  生:特别是读到“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这些地方时我都要气炸了!

  师:那你再读读!

  生:(朗读有进步)

  师:你还读出什么?

  生:我真为雨来担心,担心他会受不了的。

  师:你的这种感受是通过哪些字词体会到的呢?

  生:当我读到“雨来疼得直咧嘴”“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灶沿上”时感受到的。

  生(一起读)。

  片段五:

  生:(读句子)“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从这里可以读出雨来被打得快受不了了,我还可以从这幅图中看出雨来身上到处都是鲜血。

  师:在敌人凶残的折磨下,雨来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吗?

  生(齐说):没有!

  师:真好,你抓住此时雨来的神情、外貌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随即板书:外貌、神情)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还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雨来的鲜血滴在书本那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

  师:此时在雨来遭受敌人毒打的时候写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生:(朗读后,略有所悟)我想雨来在被敌人毒打时心里一定在想着那句话。

  生:我想老师教育雨来要做一个中国人,所以雨来才坚持下来。

  师:让我们走进雨来,走进雨来的心理,去聆听他在心理一次次默默地念着的那句话!

  师:当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当雨来被敌人抓住,一次次毒打时,他又想起了那句话——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总结写法。

  1、指导学生看板书:

  小英雄雨来      心理

  语言

  神情

  外貌

  动作

  2、我们刚才从雨来的心理、语言、神情、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了他的英雄气概,这种描写就叫——直接描写。

  3、我们刚才还从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那这是什么描写呢?

  (教师略微做个侧身的动作)——这就是侧面描写。

  四、提出问题:

  1、课文的第四部分重点向我们描绘了雨来的英雄气概,那为什么作者还花那么多的笔墨介绍雨来的身世,雨来被妈妈追打,雨来上夜校等事情呢?

  2、学生默读,思考。

  3、交流:前面的那些内容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假如没有前面介绍雨来会游泳,故事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了。

  片段五:

  师:那老师读两个句子,你们听听这两个句子对描写雨来的英勇形象有没有必要。(朗读)“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做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句话。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里主要是写雨来的英雄事情,这些句子跟课文主要内容无关。

  师:这是你的见解!谁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有必要,因为第一句话写出了芦花村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生:我也觉得有必要,因为这样写出了芦花村很美。

  生:这样写出了一种诗一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真好,老师奖励你读读这诗一般的句子,大家再想想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

  生(陶醉地读句子)

  师:你想芦花村本来是那么的美,可是自从……你们联系下文想想这句还有什么用意?

  生:我知道了,这句话写出了芦花村在鬼子来之前是很美的,可是鬼子来了之后这里就变了!

  生:芦花村以前是很和平的,可是日本鬼子把这里糟蹋了!

  生:把芦花村写得越美,就越写出作者对鬼子的恨!

  师:是呀,芦花村原来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可自从鬼子入侵以后这种美就荡然无存了!(转身对刚才觉得没意义的学生说)你现在还觉得这句话没必要写吗?(学生摇头)那我们继续交流第二个句子。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出了大家对雨来的死感到伤心。

  师:你是从哪个字词感受到大家的难过悲伤呢?

  生:我从“飘飘悠悠地飞着”体会到,雨来小小的生命就像这芦花一样飘走了!

  生:芦花随风飘飘悠悠,可以看出大家的心也飘飘悠悠的。

  师:是呀,大家此时都以为雨来已经死了!难怪老人会含着泪说——

  生(齐):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师:此时大家的心也像这飘拂的芦花一样悬在空中!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我从“红绸子”知道,好像天边的云彩也是雨来用鲜血染红的!

  师:这句话写的是芦花村的景色,但表达出的却是大家对雨来的惋惜与悲痛呀!

  生齐读句子。

  师: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板书:环境描写)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续集。

  三、学生创作故事。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7

  小英雄雨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时间:5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阅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评讲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篇写得较差的习作。

  1、学生读习作。

  2、找出差误、不足进行修改。

  二、出示一篇写得较好的习作。

  1、欣赏习作。

  2、指出一些失误予以修正。

  3、指出优点予以欣赏学习。

  三、学生动手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8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9

  《小英雄雨来》缩写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区太平中心小学五年级 李小芬

  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里有个12岁的孩子叫雨来,他的游泳在全村孩子中是最高的。雨来还去上夜校,跟着老师学会了要热爱祖国。有一天,爸爸和区上的民兵一起到岸上集合了。第二天,妈妈到东庄去给舅舅送信,只有雨来一个人在家。他正念书,交通员李大叔撞了进来,说是日本鬼子追来了,他要跳到地洞里,雨来按要求把洞口用大缸盖住。雨来盖住洞口,就被鬼子捆绑住并且发现了雨来怀里的书。鬼子假腥腥地用糖果,金戒指来引诱他说出交通员藏的地方。他说不知道,鬼子又用毒辣的手段来毒打,威逼雨来,可雨来任凭鲜血直流,他看见掉在地上的书,咬紧牙关,心想着:“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坚决不泄露机密。” 鬼子看无计可施,只好枪毙了雨来。乡亲们听到枪声以为雨来死了,都夸雨来是个好孩子。在大家着急的时侯,雨来从芦苇丛中露出了脑袋。原来雨来以高超的游泳本领,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令李大叔和全村的人悲喜交集,惊喜万分。

  【指导教师:陈丽芳】

  缩写《金色的鱼钩》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⑵班 朱鸿绪

  1935年秋天,在长征途中,由于生病跟不上队伍,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

  我们的食物很快吃完了,怎么办?老班长在洗衣服时看到了鱼,便用针做了一个鱼钩,每天钓鱼烧鱼汤给我们喝。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一次。

  没有营养,老班长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就在临终前,他仍把食物让出来。

  为了纪念老班长,我们小心地保管好鱼钩,准备让这个长满红锈的雨钩教育革命后代。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0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pbs——“字词”。(读读)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

  四、指导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写得好的句子:“女老师走到……翻开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小标题: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指导读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加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

  六、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限时)

  2、交流。

  板书:  敌人: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雨来: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难点: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一遍。

  二、指导阅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限时)

  2、交流。(小标题河沿上的枪声或者“有志不在年高”)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阅读第六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交流。(小标题机智逃脱或者“雨来没有死”)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归纳中心。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机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五.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

  1. 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

  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上夜校

  ↘

  掩护李大叔

  ↘

  智斗强敌

  ↘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脱险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

  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子。

  七、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1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2、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个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视频材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创设情境,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师先播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短片,然后再让学生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