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实录 篇1
时间:2011年4月下旬
地点:荆门市群众文化中心
执教:咸宁市实验小学李霞
学生:荆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某班
整理:潜江市园林一小姚莉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生:好!
师:我姓李,木子李,你们可以叫我……
生:李老师。
师:我来自咸宁市实验小学,你们来自荆门市实验小学,真高兴认识你们!
师:我们通过刚刚简短的交流,你们对老师有什么评价呢?
生1:我觉得老师态度很和蔼。
师:听你这么说,我更高兴了。
生2:我觉得老师很亲切,很温柔。
师:那我说话更要轻轻的了。
师: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寓言故事有关。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1:我学过《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任何事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2:我学过《守株待兔》,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能不劳而获,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辛苦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师:你们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真让老师佩服,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点。
生3:由一个小故事,明白一个大道理。
师:用六个字概括就叫……
生(齐):小故事,大道理。
师:(板书)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师:第二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生1: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生2: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师: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生2:李时珍。
生3:华佗和扁鹊。
师:(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师:(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师:那扁鹊是他的?
生:尊称。
师: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生2:知道,是望、闻、问、切。
师:望闻问切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
二、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
师: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
师:齐读课题。
生(齐):扁鹊治病。
三、初步了解课文,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些词语你是否能读准确呢?
(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
师:(提示)“蔡桓公”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在文中读huán,第二声。
师:齐读词语。
(生齐读)
师: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听,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起因经过结果”)现在我们再请人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想给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认为自己没病,后来病死的事。
师:再请人说一说。
生2:《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想为他治病,可是蔡桓公偏不相信,最后蔡桓公病死的事。
师: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公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公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师:(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这样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内涵。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生: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公治病。
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读。
生(读):“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身体内发展。”
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生:动作。
师: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生: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师:再读读蔡桓公的语言,你能从蔡桓公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生1:蔡桓公很傲慢。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评):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
(生读)
师:蔡桓公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
(生读)
师: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生:蔡桓公很自以为是。(师板书:自以为是)
师:那请你读读。
(生读)
师:看到同学们读,我也想读出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听听老师怎么读。
师(读完):听出来了吗?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蔡桓公的傲慢、自以为是,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听听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完)
师: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啊。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师: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对读)
师: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生1:不高兴。
生2:不屑一顾。
师: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生1:扁鹊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像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生2:什么有病,我身体好好的,哪儿像有病了。
生3:总说我有病,难道这样就能说明他的医术高明吗?
生4:我明明没有病,摆明吓我,再来,我就把他抓起来,杀头。
师:作为蔡桓公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公怎么样?
生:固执。
师:有个词叫“固执己见”。(板书)
师: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生1:有责任心。
生2:很高尚。
生3:很爱国。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师:(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历。(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
生: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词语补写完整)。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师:小结激情)为了不让蔡桓公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知道了寓意,我们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
(课件出示学法)
生(齐):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师: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下去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下课。
附板书:
扁鹊 蔡桓公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 篇2
一、解读课题,书写
师:认识这个人吗?板书:扁鹊
会读吗?
生:齐读
师:会写吗?
生:全班闭上眼睛书空“扁鹊”两字
师:扁鹊是谁?
生:扁鹊是位名医。
师板书:名医
生:扁鹊是四大神医之首
师:板书,四大神医之首
你是怎么知道?有哪四大名医?
生:我是去中医馆看到的,那里有四个牌匾。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师:紫微,我要拜你为师呀,这个我还不知道呢,谢谢你。
(本想借此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多从身边事物去学习,但是忘记了多提后面一句。)
师:你觉得怎么样的医生才配上“神医”、“名医”?
生:
师:这叫
生:医术高明
师:板书。还有吗?
生:品德高尚
师:板书“医德高尚”
生:助人为乐
师:这也属于——医德高尚
生:对病人负责
这也属于——医德高尚
师:说扁鹊是名师,神医,相信吗?
生:(有说相信,有说不相信)
师:证据在课文里,打开课文。
?
二、学习课文:梳理课文的故事梗概
师:扁鹊给谁治病?
生:蔡桓公
师:蔡桓公是谁?
生:一个小国的大王
(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诸侯国)
师: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要补充完句子:“扁鹊给蔡桓公治病,可是……结果……”
生:自由读课文(大概五分钟)
师:读完书的同学可以静静思考这个问题,把语言组织一下。
生:扁鹊给蔡桓公治病,但是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结果病死了。
师:板书:不理睬,指导书写“睬”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说法?
生:说得比较具体
师:蔡桓公一开始怎么样对待扁鹊?
生:齐读片断
师:糟糕,你们都没有做到蔡桓公,蔡桓公怎么对身边的人评论扁鹊的?
指名再读这个片断。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
生:不听劝告
生:不屑
生:不屑一顾
生:冷漠无情(?)
师:人家扁鹊,说到底都是名医呀,蔡桓公却对他的话不屑一顾,瞧不起他,你们觉得扁鹊配不配名医这个称号?读书,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句子。
生:我觉得扁鹊是个名医,蔡桓公对他不屑,但是,他没有放弃,还是去劝告蔡桓公。
师:板书“又来”“再一次”如果一个医生心里有病人的话,他会不会放弃?这可以看出他的——
生:医德高尚
师:医生看病有四个步骤——望闻问切,现在,扁鹊只用了——
生:望
师:他只用了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这说明了他——
生:医术高明
师:扁鹊看病,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再读书。
(这个问题问得不恰当,但是后面学生却回答了老师想让学生了解的内容)
生:扁鹊给蔡桓公看了三次病,第一次……一次比一次加深,
师:板书:皮肤
皮肉
肠胃
到了最后,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病入膏肓
师:你认为蔡桓公最后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吗?
生:是,因为……
?
三、学习课文:深探寓言故事的主旨
师:你们认为蔡桓公死于什么?
生:不听劝告
师:继续读书,看看还有没有更深入的理由?
生:怀疑名师
生:固执性格
生:自以为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蔡桓公自以为是?
生:“我什么病也没有……”
师:为什么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
生:可能曾经有人给蔡桓公治病时骗过他,所以他不相信了。
生:高高在上
生:面子
生:狭隘思想
师:从哪里看来他狭隘的思想?
生:读课文片断
生:性格多疑
师:原来一个结果的背后有那么那么多的原因。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
如果一开头蔡桓公乖乖地听扁鹊的话,会怎么样?
生:读课文
师:当毛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重视它,这叫做——
生:防患于未然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
生:防微杜渐
师: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我,我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
生:亡羊补牢
师: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
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
师:我们可以知道,当有小病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于轻心。有多少机会可以救他的命呀,可是,他都放弃了,所以——回天无力了。
?
四、总结: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天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你做人的很多道理。我们今天从蔡桓公身上吸取多少教训呀——回顾板书。
?
?
昨天晚上周老师临时打电话让我帮她上这节语文课,今天一早回到学校才拿到书,早读时间临时备课。所以,我到了课室时,老实跟孩子们说林老师没有备课,是跟他们一起学习的。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学生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把课录下来了,让自己反思。总的来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学得很投入,但因为是临时备课的,瑕疵很多,特别是多次把蔡桓公说成齐桓公,把扁鹊说成齐桓公,还需要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