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案

2023-07-31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刚开学的时候正想着怎么开展《小溪流的歌》这个主题,但在一次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对玩滑梯非常兴奋,我灵机一动:“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有一个好朋友忍不住了,它也想玩”。幼儿七嘴八舌:谁呀?快来呀?于是我就趁势引出了这个主题,组织幼儿开展了这个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2、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和小溪流生动、活泼的形象。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朗诵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欢快、活泼的情绪。

  难点:理解小溪流生动、活泼的形象。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滑滑梯,让幼儿体验快速往下滑的感觉以及玩滑梯的快乐心情。

  2、 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小溪流的歌》1册,图画纸1张,笔1支。

  3、 主题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回忆、讲述自己和同伴滑滑梯的趣事和感受。

  2、看图讲述

  指导幼儿观察《小溪流的歌》第一页画面,看一看、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小溪流从哪里流下来,小溪流和小鸟的表情看起来是怎么样的 ;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像小溪流和小鸟一样高兴。

  3、欣赏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有谁?”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教师播放儿歌录音带,让幼儿欣赏儿歌,并向幼儿提问问题,启发幼儿回答问题,并学一学小溪流的模样,说一说小溪流滑滑梯的感觉。

  (3)教师小结:小溪流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他一路唱,一路跳,嘻嘻哈哈地笑回家;小溪流是个顽皮的孩子,他把山坡当成滑梯,哧溜一下很突然、很快地从山顶滑到了山底,扑进河妈妈的怀抱里。

  4、学念儿歌。

  (1)教师逐句教幼儿念儿歌,再让幼儿跟教师完整地念儿歌

  (2)请幼儿翻开《小溪流的歌》第一页,看图念儿歌,鼓励幼儿用像小溪流一样快乐的心情来念儿歌。

  (3)让幼儿分组来念儿歌,加强对儿歌的朗诵,并表扬念得好的那一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在纸上画出小溪流高兴滑滑梯的样子,感受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朗诵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活泼、欢快的情绪,我通过看图讲述、欣赏儿歌、幼儿分组念儿歌、绘画活动来进行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学小溪流欢快的样子以及分组比赛念儿歌的时候,活动氛围很活跃,幼儿很高兴,所以这节课我能够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小溪流的歌》是著名儿童作家严文井的一篇童话。全文较长,但作者的写作意图十分明显,他用拟人的手法歌颂了小溪流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课虽篇幅较长,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朗读课文三遍,了解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即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再到大江、海洋。再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特征的词语,并能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揣摩途中遇到的劝阻者的形象。提出中心话题——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这篇课文的切入点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怎样的歌”?这为学生在探究主题时寻找到一条捷径。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发言很积极,对道理理解得很透彻,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又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学条理比较清楚,一点点循序渐进。

  虽然表面看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对课文内容理解却不是很到位,没有理解乌鸦、枯树桩、泥沙、沉船等的代表意义,也就没明白文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理解,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真使人感动。

  七、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3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学习目标】

  1、体味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特点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我们要学习的精神

  3、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点】

  弄清小乌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处理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

  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介绍作者

  2.写字注音。

  沉diàn﹝ ﹞ 阻ài﹝ ﹞ liào﹝ ﹞望 泡m﹝ ﹞

  卵石﹝ ﹞ 牢sāo﹝ ﹞ yǐn唱﹝ ﹞ 恐吓﹝ ﹞

  3、词义:

  卵石:岩石经过水流冲击、磨擦所形成的卵形石块。

  牢骚:

  沉淀diàn:

  兴致勃bó勃:

  恐吓hè: 积蓄:

  眺tiào望: 低沉:

  汹涌:

  怨恨:

  无穷无尽:

  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小溪流变成海洋的示意图,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小溪流往前奔流﹝ ﹞→形成小河﹝ ﹞→成为大江→﹝ ﹞

  →汇成海洋﹝ ﹞

  【合作探究】

  1、 文章脉络:按分——总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5),写小溪流的歌。(请写出下面各自简要段意)

  (1——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6),永远唱不完的歌。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歌?

  3、为什么说“小溪流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4、文章开头一句“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有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1、小溪流的歌给我们什么启示?

  2、文2、课文中“枯草、乌鸦、泥沙、沉船”这四种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堂检测】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我的疑问或问题设计】

  七年级上册《小溪流的歌》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

  2淀 碍 瞭 沫 luān sāo yīn hè

  3卵石:岩石经过水流冲击、磨擦所形成的卵形石块。

  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

  沉淀diàn:沉积到水底下。淀,沉积。

  兴致勃bó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

  恐吓hè:吓唬,威胁。

  积蓄:积存。

  眺tiào望:这里的意思是往远处看。

  低沉:这里的意思是声音低。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这里形容数量极多。

  5﹝不知疲倦﹞→﹝精力旺盛﹞→成为大江→﹝十分强壮﹞→﹝猛烈翻腾、热烈欢唱﹞

  【合作探究】

  1、(1——15)写小溪流向前奔流(不知疲倦)

  (16——27)写小溪流形成小河(精神旺盛)

  (28——38)写小溪流长成大江(十分强壮)

  (39——45)写小溪流汇成海洋(猛烈翻腾,强烈欢唱)

  2、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远不知疲倦、不自我满足、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困难阻挡的歌。

  3、小溪流唱着永远不休息的歌,由小溪流到小河,再成长为大江,最后汇成海洋,不断成长,壮大。

  4、总领全文,同时起到点题和设下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拓展提升】

  1、我们要像小溪流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永远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社会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

  2、枯树桩、枯草:老朽,爱发牢骚,得过且过,无所作为

  乌鸦:孤独,懒惰,不求进取,甚至成为别人的阻力

  泥沙:胸无大志,只是随波逐流地混上一阵子,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怨天尤人

  生锈的沉船:贪图安逸,厌恶甚至害怕奋进不息的生活

  它们共同点是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得过且过。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衬托出小溪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生命力和永不停息、乐观向上的精神,突出了文章中心。

  【课堂检测】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小溪流

  哼哼唱唱 用清亮的嗓子歌唱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石块的阻拦。

  枯树桩

  枯黄的草

  小河

  沙声的歌唱

  翻腾起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

  乌鸦

  大江

  低声吟唱 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泥沙

  海洋

  强烈地向着四方欢唱

  他不断的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4

  江西万载黄茅中学 龙永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并掌握挑读法

  导入  :有人讲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今天,就来体味一种阅读的好方法——挑读法。

  一、齐读明大意。

  1、挑出你们认为不认识的字词,大家相互质疑,或自己自查工具书解决。

  2、选出你认为最不好理解的三至五个词,联词成段,说个小片断。

  3、课外用最为工整的楷书摘录这些词语,每个词摘录三遍。

  二、挑词理线索。

  1、从文中挑出关键词,补全下列两个题目的空白。

  分小组讨论后补全空白:

  ①小溪  →      →        →        (小河、大江、海洋)

  ②枯树桩

  枯黄的草→      →        →        (乌鸦、泥沙、沉船)

  2、请思考:在小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四次阻力,你认为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而小溪成长的四个阶段你认为又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小溪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三、挑句悟主旨。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话题,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请同学们快速挑读全文,挑出文中不断反复出现的一句语话。

  2、请谈谈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妙用?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不断反复的话有何看法。

  四、挑段评妙语。

  1、自由朗读。

  2、挑出喜欢的妙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

  五、迁移训练。

  运用“挑读法”阅读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配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的自读课本P147页的童话作品《小螳螂学艺》,并在空白处作出自己的评点。

  后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探究童话的特点,并试写童话。

  一、提供参考料。

  1、阅读教材P112页的第五单元说明。

  2、听读几段材料:

  ①    周扬论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②    贺宜谈童话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式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二、分角色创造演读课文。

  在班上选4位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三、探究发现并简述童话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以上参考材料,有理有据地讨论童话的特点,准备好后发言。

  四、迁移训练:

  完成片断童话创作《            的歌》。

  1、起草准备。

  2、学生发言教师精要点拨。

  2004-12-10根据教学实践后改进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2004-01-26]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7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本设计采用自由读、指导读、展示读、小组内PK读、组与组点将读等多种诵读方法,再现文中形象,感悟小溪流精神。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形象,在学习中了解童话的特点,并完成“听、说、读、写”的系列训练。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口头评价和评价表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积极奋进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请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注上音,把不理解的词语解释一遍,写在记录本上,力求掌握。

  2、查工具书,了解什么是童话,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

  3、查阅资料,了解严文井和他的童话。

  4、提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丹吉布森《梦中的小溪》,教师有感情的诵读“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背景音乐结束)教师激情导入:任何优美的旋律都有结束的时候,而小溪流有一个歌,却是永远唱不完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作家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去倾听小溪流美丽的歌声和内心的颤动吧!

  (多媒体展示课题、题记、作者。)

  二、揭示目标,认知导航。

  多媒体出示活动任务,学生齐读一遍。

  活动任务: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3、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聆听小溪流的歌)

  课前我们大家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给你3分钟的时间跳读课文,然后抢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小溪流的歌共有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特点?

  2、小溪流的成长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作者重点写的有哪些阻挠者?

  (学生上台板书四个乐章: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特点:快活、旺盛、强壮、巨大。不是。重点描写的阻挠者是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和沉船。)

  教师评价,利用评价表加分。

  四、互动探究,智慧共享

  1、品读小溪流的歌

  (1)分组从课文中找出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与小溪流的对话。模仿他们的语气读一读。

  (教师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2)将学生按小溪流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成四组,练习对话。

  (教师要求:小组内分配角色,注意依据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特点,读出情感。)

  (3)请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组与组展开PK。

  (4)读后,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加分。

  (5)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次分组练习对话。

  (6)分角色配乐朗读: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教师用概括性的话把四组对话连接起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宁静的生活2》)

  (7)读后,再次请生作出评价加分。

  2、感悟小溪流的歌

  同学们的朗读就好像一首美妙的小溪流之歌在老师的耳畔响起,小溪流究竟唱了一首什么歌?为什么他的歌永远唱不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吧!

  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推荐发言人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小溪流唱了一首欢快、不怕困难 、意志坚定 、勇往直前、不断进取、不自满 …… 的成长之歌。因为小溪流是不断成长,永远不休息的,所以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3、唱响小溪流的歌

  (1)严文井先生的童话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意的语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你读过的童话有哪些呢,骄傲的告诉同学们吧!

  (学生可以与同位交流,可以小组内交流,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2)那么多的童话啊!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童话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知识小贴士: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反映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3)学生齐读一遍。

  (4)你喜欢童话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我是---”为开头,构思一篇小小的童话吧!

  要求:充分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教师可以做简要的示范。“我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春天的钟声敲醒了我甜蜜的梦。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我开始了快乐的旅行……”)

  五、赠送名言,拓展提升

  多媒体展示,“轻轻告诉你: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地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正当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学生齐读一遍。

  六、总结梳理,激励发展

  这节课,我们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结识了一条勇敢向前,乐观坚定的小溪流。是啊,成长是一首歌,生活是一首歌。在我们成长的河流中,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急湍瀑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唱响我们自己嘹亮欢快的歌声,高歌前行!

  板书:

  小溪流 —— 快活 永 成

  小河 —— 旺盛 不 长

  大江 —— 强壮 停 壮

  大海 —— 巨大 息 大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8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9

  一、教学思路(教材教法分析与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这篇童话采用拟人的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逐渐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告诉学生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脱离童年,对童话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活泼的天性,这篇文章和学生的这种天性是相吻合的,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课堂上就容易“活”起来;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其中的道理非常明显,是对学生思想成长教育的典范教材。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小溪流身上读出自己、读出社会,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体味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特点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止步的精神。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止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

  (四)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2、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童话中蕴含的人生的哲理,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具有自强不息,永不止步的精神,健康快乐成长。

  (五)学法分析:

  1、朗读品味法:

  这篇是一篇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章,阅读也是学生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采用三步阅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感悟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小组讨论交流法: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感悟学习小溪流自强不息,欢乐进取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学习内容和方式)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反复朗读,在熟悉课程的基础上采取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感悟文章主题。拟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以朗读自学为主。

  1、新课导语

  2、展示学习目标。

  3、初读课文(自由阅读课文)。

  (主要展示学习生字、词语、作者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等)

  4、再读课文( 四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四个部分,把握小溪流在不同的阶段的特点)。

  学习探究交流以下内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3)小溪流人物形象分析(小溪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找出课文中最能突出小溪流永不停息精神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主

  1、三读课文。

  把握小溪流不同阶段特点,用不同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探究学习以下问题:

  (1)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奔流不息、逐渐成长的词语或句子。(注意歌声和力量的变化)

  (2)画出课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的语言句子,他们分别可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作者写他们的性格,与小溪流是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开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结尾“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休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三、课堂实录(节选部分)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

  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共同聆听一下《小溪流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2、初读课文。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三小组回答)

  学生展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作者事迹

  3、再读课文。(多媒体展示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师:前面我们总结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下面找同学说说怎样概括课文内容?

  生:(学生齐答:)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时还要交待时间、地点等。

  师:我们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二小组回答)

  生:写了小溪流成长的故事。

  生:写小溪流在不断的奔流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生:小溪流在不停的奔流中不断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过程。

  师:对,很好!

  (板书或者多媒体展示四幅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小溪流的变化。)

  师:思考:小溪流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一小组回答)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积极进取的歌。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师:小溪流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生:不怕阻力,乐观执著。

  生:沉着乐观,不怕阻力,不知疲倦,自信执著。

  生:乐观自信、永不放弃、奔流不息、执著向前、不惧艰险、不知疲倦等。

  师:找出课文中最能突出小溪流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生:“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生:还有“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生:还有“小溪流笑着向前奔跑,什么也阻挡不了他的奔流。”

  ……………………………………

  4、三读课文。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下面采取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将课文分为“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四个部分和角色,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读?

  生:他的语调上应有变化:小溪流像个儿童,是欢快活泼的、应读得快乐、活泼,声音清脆响亮;小河像个有朝气的少年,精力旺盛,应读得洪亮、坚定有朝气;大江像个成熟的青年,声音应深沉、洪亮;.海洋无边无际像个成熟的中年人,应读得洪亮、饱满、稳重。

  ………………………………………

  师:请思考: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生:小溪流力量变大了。

  师: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六小组回答)

  生:(朗读文中的语句。)“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了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

  生:当他长成小河时,“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旋。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

  师:还有吗?

  生:当他变成大江时,“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后来他变成了海洋,“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师:三位同学说得对!小溪流在歌唱中力量发生了变化,除了力量有变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从课文中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四小组回答。)

  生:歌声特点发生了变化,声音越来越大。

  生:小溪流是“哼哼唱唱”;小河是“沙沙地歌唱”;大江是“低声吟唱”;海洋是“强烈地向着四方歌唱”。

  师:很好!从力量表现和歌声特点上我们发现小溪流在歌唱中……

  (话未说完,学生齐答:逐渐成长壮大)

  师: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如果不是,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第五小组回答)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10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本设计采用自由读、指导读、展示读、小组内PK读、组与组点将读等多种诵读方法,再现文中形象,感悟小溪流精神。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形象,在学习中了解童话的特点,并完成“听、说、读、写”的系列训练。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口头评价和评价表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积极奋进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预习

  1. 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请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注上音,把不理解的词语解释一遍,写在记录本上,力求掌握。

  2. 查工具书,了解什么是童话,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

  3. 查阅资料,了解严文井和他的童话。

  4. 提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丹吉布森《梦中的小溪》,教师有感情的诵读“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背景音乐结束)教师激情导入:任何优美的旋律都有结束的时候,而小溪流有一个歌,却是永远唱不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去倾听小溪流美丽的歌声和内心的颤动吧!(多媒体展示课题、题记、作者。)

  二 、揭示目标,认知导航。

  多媒体出示活动任务,学生齐读一遍。

  活动任务:⒈ 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⒊ 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聆听小溪流的歌)

  课前我们大家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给你3分钟的时间跳读课文,然后抢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1.小溪流的歌共有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特点?

  2.小溪流的成长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作者重点写的有哪些阻挠者?

  (1.学生上台板书四个乐章: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特点:快活、旺盛、强壮、巨大。

  2.不是。重点描写的阻挠者是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和沉船。)

  教师评价,利用评价表加分。

  四 、互动探究,智慧共享

  (一)品读小溪流的歌

  1.分组从课文中找出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与小溪流的对话。模仿他们的语气读一读。

  (教师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2.将学生按小溪流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成四组,练习对话。

  (教师要求:小组内分配角色,注意依据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特点,读出情感。)

  3.请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组与组展开PK。

  4.读后,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加分。

  5.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次分组练习对话。

  6.分角色配乐朗读: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教师用概括性的话把四组对话连接起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宁静的生活2》)

  7.读后,再次请生作出评价加分。

  (二)感悟小溪流的歌

  同学们的朗读就好像一首美妙的小溪流之歌在老师的耳畔响起,小溪流究竟唱了一首什么歌?为什么他的歌永远唱不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吧!

  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推荐发言人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小溪流唱了一首欢快、不怕困难 、意志坚定 、勇往直前、不断进取、不自满 …… 的成长之歌。因为小溪流是不断成长,永远不休息的,所以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三)唱响小溪流的歌

  1.严文井先生的童话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意的语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你读过的童话有哪些呢,骄傲的告诉同学们吧!

  (学生可以与同位交流,可以小组内交流,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2.那么多的童话啊!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童话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知识小贴士: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反映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3.学生齐读一遍。

  4.你喜欢童话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我是---”为开头,构思一篇小小的童话吧!

  要求:充分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教师可以做简要的示范。“我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春天的钟声敲醒了我甜蜜的梦。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我开始了快乐的旅行……”)

  六 、赠送名言,拓展提升

  多媒体展示,“轻轻告诉你: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地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正当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学生齐读一遍。

  七、总结梳理,激励发展

  这节课,我们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结识了一条勇敢向前,乐观坚定的小溪流。是啊,成长是一首歌,生活是一首歌。在我们成长的河流中,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急湍瀑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唱响我们自己嘹亮欢快的歌声,高歌前行!

  板书设

  小溪流 —— 快活 永 成

  小河 —— 旺盛 不 长

  大江 —— 强壮 停 壮

  大海 —— 巨大 息 大

  多元评价表

  春之队

  夏之队

  秋之队

  冬之队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11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 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小溪流的歌》教案 篇12

  《小溪流的歌》说课材料

  罗山二中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