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2023-07-28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

  一、故事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 (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 “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2

  之一

  星辰实验学校 周伟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3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1

  课前我先观摩了薛老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课上依葫芦画瓢借鉴了两点,一是复习导入,利用了课文中的“转弱为强”“卧薪尝胆”“万般无奈”和“兵败会稽”这四个词语,让学生概述课文内容。三年级学生概述本领不强,平时概述课文经常变成复述课文,课上常化好多时间来纠正。这回,有了这四个词语的提纲挈领,学生很快找到了概述的思路,语言简洁完整,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二是在教学“奴仆”一词时,也是用古汉字引入,那形象的文字,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古代,没有自由和地位的奴仆是何等悲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越王勾践的“万般无奈”。这种新鲜新奇的教学方法,让班上的每个学生学得那样投入,连一贯做小动作的小阳也被吸引住了,睁着大眼,听得那么入神。行家毕竟是行家,他们的课堂中凝聚着多少教育的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要让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方法,只有不断地创新的课堂,只有闪光烁着智慧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语文。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id=1612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3.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以及其精神。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音乐:师叙述:同学们,在两千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这就引出了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1.谁卧薪尝胆?

  2.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第四节告诉了我们。打开书。

  二、学习第四节:

  1.默读。要求:不发出声音,边读边思考。

  2.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

  3.汇报

  4.每个字是什么意思?

  5.汇报

  6.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7.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样刻意折磨自己呢?

  8.为了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以至于白天(引读)晚上(引读)每顿饭前(引读)

  9.这些内容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0.这节是什么结构?(总分)

  11.这样的构段方式,好处在于能围绕一个内容,把它说具体.今后在作文中要学会借鉴.

  12.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13.你读得很好,相信等我们学完课文的(2—3)节,你对这段语言文字体会的一定更深刻.

  过渡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的耻辱究竟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2节。

  2.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当上奴仆。(奴仆是什么意思)

  3.这就叫(板书:兵敗求和)

  4.他们愿意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5.什么叫万般无奈?为什么万般无奈?

  6.小结:为了使国家将来振兴,他只好答应,委曲求全。

  7.但是,对于他的请求,吴国的谋臣(引读)

  8.然而,得胜的吴王(引读)

  9.吴王会对大臣们说些什么?

  过渡句:越国勾践就这样来到吴国,当上奴仆。

  (略)

  四、总结:

  1.谁能利用黑板上的次讲一讲这个故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4.这种精神蕴藏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来认识一下。

  5.这种精神蕴藏在本练习中,我们来齐读一下。

  6.古人把这种精神也蕴藏在一幅对联里,今天老师也把它送与大家。

  7.师读

  8.齐读

  9.我建议回家查阅资料,并把它背下来。希望把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扳书:兵败求和――→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有志者事竟成)

  忍辱负重 发奋图强 坚持不懈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意义《卧薪尝胆》说课 蔡硕萍

  关键词:内容 目标 设计反思

  一、确定内容————做调查。

  上这课前,我在班级中做了调查,因为本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孩子已经阅读了《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所以,上《卧薪尝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上好这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目标————明要求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以及其精神。教学重点:着重理解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这是这节课的目标.是我这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

  三、设计思路————明目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3.放音乐:师叙述:同学们,在两千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这就引出了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目的在于用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战场的气氛,引出第一小节的内容)

  4.谁卧薪尝胆?

  (目的让学生明确谁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5.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目的让学生知道其表面意思)

  6.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目的让学生把书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到真正的理解。)

  7.为了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以至于白天(引读)晚上(引读)每顿饭前(引读)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其构段的方式,引导不能生硬。)

  8.什么叫万般无奈?为什么万般无奈?小结:为了使国家将来振兴,他只好答应,委曲求全。

  (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越王这样做实属无奈,为下文做好铺垫)

  9.然而,得胜的吴王(引读)吴王会对大臣们说些什么?

  (目的是为体会胜不骄的道理做铺垫)

  8完成填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住进了——————,给吴王————————,——————————。

  9.(粗布衣是什么样的?想当初如何?

  石头房是什么样的?想当初如何?

  养马驾车是谁干的?这个活怎样?

  舂米推磨是谁干的?这个活怎样?

  是呀,身为一国之君,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屈辱。

  其实何止这些。课前,同学们都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

  (目的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读懂读透,充分地体会越王所受的屈辱。在这里要舍得花时间,这样做了后,下面的朗读就水到渠成。)

  过渡句:越王勾践永远不会忘记,刻骨铭心。相信你此刻对这段话体会一定更深刻。再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报仇雪恨仅仅是躺在柴草上,尝尝苦胆就算了吗?

  他还要做————,为的是————————。还要做——————————,为的是——————————。还要做——————————。为的是——————————。这就是(板书:发奋图强)

  (此时,对卧薪尝胆的理解进了一层。理解到卧薪尝胆的精神。教学的目标完成一大半。)

  11.这种精神蕴藏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精神蕴藏在本练习中,我们来齐读一下。古人把这种精神也蕴藏在一幅对联里,今天老师也把它送与大家。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全面的了解,学会纵观全文,站在高度看课文。这是一个理念。)

  12.我建议回家查阅资料,并把它背下来。希望把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建议是书后的造句,先做铺垫不留痕迹,这样处理很自然))

  四、教学反思————多琢磨

  本节课时间把握不好,原因把时间看错了。还有教学过程中,会忘记一些问题。如:越王曾经住的是什么地方等,今后都需要注意。

  课本需要我们去钻研,课堂需要我们去引领。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意义。

  评课:

  一、蔡老师对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体现在:

  1、对《卧薪尝胆》这个历史故事钻研很深。《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历史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编者把此文收入小学课本,意在让学生学习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蔡老师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编者的意图,从解释《卧薪尝胆》入手,紧扣住越王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对越王的耻辱做了很厚的铺垫。越王复仇的原因讲解明确,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励志图强的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凸现出来。

  2、对本单元的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

  蔡老师在教学中不光能够抓住本课的主旨,而且对单元的编排意图也很好地领会到了,并且在教学中有所表现。学完了《卧薪尝胆》体会到了越王的励志图强,还能够把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中体现的这种精神加以点播,然后读练习中的成语加以强记。做到了备课不孤立,放眼全单元。

  3、通过拓展延伸彰显课文精神,这也是对教材钻研深透的表现。

  在授课中,多次运用课外资料,阐释越王所受的耻辱,送给学生一段话,突出越王的忍辱,对联明示“有志者,事竟成”,这些都是对文章精神的进一步体现。

  二、蔡老师的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

  从卧薪尝胆的解释,到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三、板书设计巧妙。

  板书中,蔡老师抛出了两条线。兵败求和——卧薪尝胆——转弱为强,这条经线突出历史故事,为学生的复述理出脉络;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这条纬线突出人物精神,意在励志。

  四、不成熟的看法。

  1、教学中副线突出不够。

  这个历史故事有两个主题,一是越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取得胜利;一是吴王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失败。教学中,蔡老师利用主线突出第一主题,做得很好。但是副线没有能够很好地突出第二主题。尤其是当学生点出吴王骄傲必败时,老师没有能够把握时机,进一步强化“胜不骄,败不馁”。

  2、复述环节缺少练习的过程。

  可能考虑到时间问题,在复述这一环节,蔡老师直接让学生按照板书附属,没有能够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因而复述时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如果能够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复述一下,老师再巡视指导,有可能避免这种情况。

  3、教学中还要注意细节。粗糙的糙字读音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能够纠正,并且也随着学生读错了。

  整体来说,这节课非常成功,不足只是一点点瑕疵,掩盖不了整个课堂的精彩。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指示课题《卧薪尝胆》),谁能读一读?

  指名读题 (据学情给予激励评奖或正音)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学导航,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易错的字音字形。

  1  多媒体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小组交流自学导航

  2  组际汇报交流字音字形(依据学生汇报相机正音,指导书写)

  3  跟音乐在习字册上描写易错字形。(相机评价)

  4 整体感知课文

  (1)黑板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指名学生读读这些词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梗概。

  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简洁的话简要的说一说?可选用以上词语。

  三、品读感悟课文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发现小朋友们自学能力特别棒,老师佩服你们!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故事

  2.老师板书象形字“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老师揭示这是象形“王”字,提问这篇课文有几个王?他们是什么关系?

  简笔画“奴”、“仆”的象形字,帮助理解“奴仆”是没有地位,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4.提问:勾践在吴国做做奴仆,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2:

  战败的越王在吴国过着怎样的日子?请用“﹏﹏”画出相关句子,回国后,越王又过着怎样的日子,用“——”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读读、画画。

  师:画好的同学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组际交流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应自然段)

  在吴国的日子

  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读一读,启发说一说

  可结合出示“舂米推磨”图帮助理解

  可相机追问:1。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受尽了屈辱?

  2 。这样的日子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吗?

  引导体会朗读:个体读,集体读。

  回国后的日子

  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读一读,启发说一说。

  可出示图,帮助理解“卧薪尝胆”,随学生朗读相机指板书理解。

  可相机追问:1越王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2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吗?

  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第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一读。

  四、小结升华

  1.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能说说你心里的感受吗?(引导情感教育)

  2.师:有人看了这个故事很赞赏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写了一幅对联赞美它。让学生读一读。

  •     出示课件: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五、冥想、画思维导图

  出示课件:聪明的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脑子里理一理,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吧!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6

  《卧薪尝胆》一文中所描绘的故事,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要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且这篇课文训练点有很多,短短的两页不到的文章,包含着许多可以以训练内容。如理解重点词语和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先从画图着手,使学生了解“王”字和“皇”字的由来,从朗读课文中说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开始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充分让学生说话从而进行了语言训练。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驴子拉磨要蒙着眼睛和一些事例来让学生弄懂“奴仆”的意思,使学生从“奴隶”、“丫环”古代的“佣人”到把人当牛、马、猪等牲畜。从而使学生知道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了耻辱、屈辱、侮辱。再通过句子比较“他们再吴国整整干了三年”和“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使学生体会到这三年是难熬的三年是受尽耻辱、屈辱、侮辱的三年,忍辱负重的三年。所以作者用了整整三年。而不是快乐的三年。最后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卧薪尝胆”使学生理解了“卧薪尝胆”是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越王一干就是二十年终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越王勾践是不是英雄?最后归纳:从现在我们对越王勾践的赞美,也可以看出他是个英雄。同学们战死沙场的,壮烈牺牲的,有节气,是英雄。但是,在强敌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我们今天学习了“卧薪尝胆”,你们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吗?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开始学生认为不需要,后来通过老师的指点,同学们明白了学习上不仅要卧薪尝胆,而且还要坚持不懈,不能学一样就放弃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祖国的强大也要卧薪尝胆,我们时时都要卧薪尝胆,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

  这样整节课,学生掌握较好。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7

  纳米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8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越王兵败会稽,勾践无奈向吴王求和,带夫人到吴国为奴仆,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使越国转败为胜,用奇兵灭掉了吴国。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确定文章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利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多读书、多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越王,也能了解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从中得到启发。

  在学习第二节吴国的谋臣们纷纷给吴王建议时,我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假设他们就是吴国的谋臣,面对越王勾践的求和,提出自己的建议。假如你们就是吴国的谋臣,你们会怎么说?“我还引导他们想象,越王勾践在吴国除了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屈辱外,还可能会受到哪些屈辱。学生们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踊跃发言。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弄清楚勾践在什么时候卧薪尝胆的?又是如何卧薪尝胆?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提出这些疑问,以引起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兴趣。当学生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做“尝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说出卧薪尝胆的意思了。紧接着引导学生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学生答报仇雪恨,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

  上课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时要抓住“万般无奈”这个词,反复朗读、品味万般无奈的心情。在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时抓住“受尽屈辱”这个词来展开、探讨越王在吴国受过哪些屈辱并且结合“奴”和“仆”这两个字的象形文字来引导学生来感受这种屈辱。这些关键词要反复体会、朗读、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内涵。

  在课文快要结束时我问孩子们,从越王勾践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这两个问,能够让学生巩固文章的重难点。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9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四、深入探究,感悟“耻辱”: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时我先让学生带着“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自读2、3小节,划出相关的词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补白:理解“万般无奈”时,教师语言描述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被吴王团团包围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带着士兵和吴王决一死战,也曾想到了自杀,宁死不屈啊,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选择是抛下高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绕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这就叫万般无奈。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情吗?要么灭国,要么求和,勾践向吴王求和可不容易,因为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为了谢吴王心头之恨,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给吴王当奴仆,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思吗?

  2、挖掘文字:板书“奴仆”的象形字,通过对这两个字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没有自由供人使唤的下等人,从而为后面学生体会越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做好铺垫。

  3、渗透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如学习“建议”口头造句是重点,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合理的说话情景——扮演大臣和吴王,用“在朝庭上,谋臣纷纷建议()”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骄傲地说:“()”。这里的说话造句是建立在对越王与吴王认识的基础上的——吴王的骄傲和越王的求和这一人文的价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对“建议”肯定的基础上的,是比较适合学生合理想象与“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学会用“建议”造句,而且对吴王的骄傲与越王的求和作深层次的猜测与预见。当然“建议”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旨在学生的感悟。又如比较句子:“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关键字“才”的位置不一样意思表达完全改变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很深。

  4、适度拓展: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设计了延伸“问疾尝粪”的典故。学生对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创设情境: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是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再读文本,引发思考:再次回到描写卧薪尝胆的第四自然段,引发思考——勾践回国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来那么弱小的国家变得如此强大最终灭掉吴国呢?因为课堂把握节奏不当,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今天的.这节课,我深深感到语文课还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不要让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正如郑板桥所说“冗繁削尽留清瘦”,这样的课才会扎实生动,朴实精巧。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一次反思,为的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进步,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都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常开常艳,永不凋谢!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ǎn chú   biǎo shì   jiàn yì    nǔ lì    xiāo miè    fù nǚ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注音组词。

  扑(       )巨(         )  差                 会

  仆(       ) 臣(         )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会稽(          )  夫差(         )  答应(        )舂米 (       )  推磨(       )      屈辱(         )   品尝(          )

  四、填反义词。征服—(         )  强大 —(         )耻辱—(          )

  五、(  )(  )无奈  (  )除后(  )  (   )仇(   )恨   转(    )为(    )

  六、填空:1、卧薪尝胆这个词中,卧薪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的(          )。他在会稽一战中打了败仗,只好向(    )王(    )求和,给人家当奴仆,三年后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所时刻不忘(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灭掉的敌人。

  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勾践是一个(             )(               )的人。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1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以下是一位执教老师的教案,我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出如下评析:

  片段一:“奴”、“仆”、“舂”的教学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执教老师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位老师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片段二:对“舂米推磨”的理解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评析:在对“舂米推磨”一词作重点理解时,执教老师首先是正音“磨”字,读去声(mò),其次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舂米”的工具是一个石臼和一根木棍,并知道它是一种繁重单调的劳动,“推磨”一词教师则通过简述动作和看图理解“推磨”来体会这不是一般人愿意承受的劳力活。

  片段三: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师: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评析:在执教第四自然段时,执教老师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接着又问学生:“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片段四:成语故事引入课堂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成语故事多读几遍,读熟了,背过它,然后找小老师检查。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执教老师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2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抽空再听听同事们的评说,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可谓不是一种促进,且是一种质的促进。《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而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新授仓促,学生接受困难。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共几课时

  2

  课型讲读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资源

  课文磁带、生字卡片、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挂图

  预习设计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到班里来交流。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3分钟)

  1、齐读课题。

  2、完成填空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15分钟)

  1、学习单一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2、展示交流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3)理解“卧薪尝胆”

  3、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第三板块:精读第2、3自然段

  (15分钟)

  1、学习单二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2)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2、展示交流。

  (1)理解勾践的“万般无奈”

  (2)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3)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学习单三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

  在越国穿的是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

  4、展示交流:

  (1)了解勾践所受的屈辱

  (2)感受勾践立志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5分钟)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2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想征服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出示挂图,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出示:白天,他亲自……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板书: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6、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第三板块:精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2)指导读出吴王的傲气。

  (3)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6、学习第3自然段。

  7、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8、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9、导学

  (1)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2)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

  1、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的手下败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作业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4

  公开课选的内容一直是作文,这次试了一下阅读课。相比较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似乎要好设计一些,可参考的资料太多。当然,也必须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没有习作课那么自由随性。

  《卧薪尝胆》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语文课承担的训练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之外,我还想让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有课后阅读历史的欲望。因此,还可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读出历史的“有意思”。

  从实际教学来看,比较成功的是对历史知识、词意理解的教学。本课中的很多词语有必要深挖掘,并可以挖掘出内容来,如“舂米推磨”、“养马驾车”、“谋臣”、“奴仆”。以“奴仆”为例,词典上它的含义同“奴婢”,指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役的人。通常男称奴,女称婢,而古代的奴婢制度内涵更多。学生适当理解“奴仆”的词意,方能明白勾践到吴国三年所受的'耻辱有多深厚,也方能明白他为何卧薪尝胆。理解这一词意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学生的解释太浅薄,我进行了拓展说明,告诉学生有些奴仆可以随意买卖,有些奴仆的主人还在他脸上刺字等。“舂米”以图片的形式来解释,给出工具石臼图,“舂”字中就有“臼”字,这样的解释还有利于识字。

  本课词意需要探讨解释的还有“建议”、“卧薪尝胆”、“万般无奈”等,课上都以比较、换词语等方法一一学习。

  以教材为例子,叫学生读读、说说,可能是每节阅读课都要做的事情。这节课设计了两处表达说话,一处勾践要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建议灭掉吴国。此处没有展开来讲,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课上,我说:“我是吴王,你们是谋臣”,有三个孩子站起来建议了,但只是浅尝辄止,课前我也没有细思量吴王如何不听众人的建议。如果能展开了进行一场争辩,是对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的很好训练。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

  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 篇16

  本课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这又是一篇成语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上课气氛活跃,孩子们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教学了生字词,并且着重理解了两个词语的意思。舂米推磨,这两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靠着老师的语言文字就这样说一说,我想孩子们也只能是理解的云里雾里,所以我出示了两张图片,并借助于舂这个字的字形让孩子们来进行理解。

  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分为三个部分,一、理解兵败求和。想一想越王真的愿意去求和吗?如果不去会怎么样?让学生想象说话理解越王的万般无奈。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想孩子们会理解。我觉得重点就要让孩子理解,忍受屈辱,让学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地方说了,越王勾践受了屈辱,再此基础之上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越王是如何忍辱负重的。第三部分,理解卧薪尝胆的深意文中说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还要尝一尝苦胆,这些都是卧薪字面的意思,真正地意义要引导学生说,后来这个词引申为,为了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愤图强。

  通过这样一梳理,我相信孩子们也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也能够记住卧薪尝胆的深意,最好要能让孩子们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当今社会还有哪些人也需要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