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2023-07-25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领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角色表演”,效果还不错。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读好剧本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谁善于提问。

  生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生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二)自主解疑,品读剧本

  1、品读“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a、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b、过度:公仪休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公仪休回怎么说?这么做呢?请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c、公仪休爱吃鱼,为什么不收鱼呢?请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2、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原因。

  a、找出公仪休拒收鱼原因的台词。“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b、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

  c、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d、了解“法”在公仪休心中的意义。

  e、齐读这段话。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a、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公仪休的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b、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这是一个剧本,很适合表演朗读。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读,要加上动作,自己的语言和人物的表情,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一、自主探索,感知文体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剧本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感悟剧本的文体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二、读演结合,感悟剧本特点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剧本的这一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演,让学生在读与演中感受剧本的魅力,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这一片段时,教者不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主人公对鲤鱼的喜爱之情,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回味似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公仪休在回味什么?他将如何回味?教师通创设情境,让学生也仿佛与公仪休一同津津有味地品鱼、回味鱼的鲜美,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剧中人物“回味”时的动作、表情、神态。并在随后的环节中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这一段的剧情与人物的对白,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剧本的魅力。

  三、挖掘内涵,升华剧本主题

  本出独幕剧剧情简单,故事简短,人物语言似乎也很浅显易懂。但细细咀嚼,却发现在貌似平淡的语言下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公仪休的最后一段台词就很值得玩味。这段台词不仅表明了他拒收鱼的原因,而且话中也大有深意。教学时,我们把解读这段台词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导学生理清这一段话中的逻辑关系,知道公仪休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他不收鱼的原因层层递进地说清楚。其次让学生明白公仪休不收鱼不仅仅是为了能吃上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有“法”,因为知法,守法,所以他拒收礼物;因为他尊重法、敬畏法,所以他提倡人人守法。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提出“依法治国”,诵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学生渗透“法”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丰富剧本的内涵。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2

  大泗学校 王芳

  听课随感

  最近听了小学四年级的《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本课是一个独幕剧)执教老师独特的教学构思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给我的启示很大。现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新课导入时,执教老师就先板书“公仪休”三个字,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公仪休的身份是鲁国的宰相,并且在此基础上讲解“宰相”的意思,让学生对公仪休有了整体的印象:是个身居高位的大官!为下文拒收礼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在板书课题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进行提问,然后再将问题梳理,将问题总结如下:(1)公仪休为什么拒收礼物?(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3)是谁送的?(4)送礼人的目的是什么?接着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我的收获:带着问题读书易于激起的读书欲望,而且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三〉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并没有急着解决刚才学生所归纳的问题,而是巧妙的引入了“独幕剧”,在讲解“独幕剧”这一文体的格式时,也没有采用以往传统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独幕剧”,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这篇课文,找出它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独幕剧的特点。

  (我的收获:执教老师这样处理的方式给我很多启示,我觉得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学习,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且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四〉讲解课文时,执教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的从课文第一节讲起,而是由课题直奔课文中心,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公仪休对他的徒弟子明所说的,为什么不收礼的对话,让学生从对话中直接感悟这个人物朴素的语言中揭示的深刻道理。

  〈五〉合理的课外补充,在讲解公仪休的那句话时,执教老师出示了那段话的古文形式,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段话。

  (我的收获:相机出示古文,让学生既能积累一定的知识,又能从这边的学习中,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版块式教学,根据课文特点,执教老师将课文分成公仪休爱吃鱼、拒绝接受鱼、为什么不收鱼这样几个部分,讲解起来,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我的收获:版块式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肢解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的特点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讲解时互相串联,非常适宜教学时采用。另外,板块教学条理清晰,在老师讲解课文时,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分析课文的方式,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会上课,首先要学会听课。”

  我相信,只要多听课多思索,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去发现讲课者在授课时的长处与不足。长处借鉴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不足处就提醒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错误。长期下来,一定会大有收获。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3

  是“真心”,还是“假意”?——《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后记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课文有这样一段管家说的话:“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学生在交流中一致认为他是没安好心,不是真心关心公仪休的身体。但是问及他们原因却说不出原由。于是,我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辩论”。

  师:生活中,同学们有时也要给老师送点小礼物,比如贺卡什么的,难道也是不安好心吗?

  学生(立马回答):当然不是。

  学生1:那是教师节,我们送给老师是表达对老师祝福。是真心的祝福!

  师:老师奇怪了,为什么你说自己是真心的,而非要说管家不是真心呢?

  (学生沉默。)

  师:公仪休工作辛苦吗?

  生:辛苦!

  师:是啊,我们已经知道他是鲁国的宰相,要处理很多的事务,为国为民日夜操劳。送两条鲤鱼给他补身子很正常啊!你凭什么说他不是真心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一会儿,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知道了。课文里写着“满脸堆笑地”,这个笑是假笑,是挤出来的笑。这就说明他不是真心的。

  师:不是真心的笑我们可以说是怎样的笑?

  生1:虚情假意的笑。

  生2:虚伪的笑。

  生3…

  师:出示原文,“满脸堆笑地”是在小括号里呢。同学们,剧本中有些内容是在括号里的。方括号里交代的是布景和人物活动,小括号里是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等。这些我们在学习时是不能忽略的。现在说他假意可以信服了吧?读书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啊!

  ……

  剧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体裁,学生学习时往往关注人物的语言,而会忽略括号里提示的人物表情、动作等。怎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它呢?其实,在刚进行学习时,我就已经和学生了解了剧本结构特点,但是从具体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对于“灌输“的那些信息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才会有上述表现。由此,也让我知道,学生真正能记住的东西,不是你给的“鱼”,而是学生通过你的引导点拨自己获得的“鱼”。在这段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争辩中思考,争辩中阅读,在此过程中较深入地理解了剧本的内容,并掌握了学习剧本的方法。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4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相国,清正廉洁。虽贵为相国且以正直著称,却有一嗜好:“喜爱吃鱼!”

  孟子曾经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此可见,鱼的地位可比熊掌,那么鱼的稀少可见一斑。

  一、贫寒嗜鱼的相国

  公仪休在和子明的交谈中说: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要是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鱼固然珍贵,如春秋时期的铜器,然而作为相国,对吃的有着这样的话语,还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鲁国不算是个实力很弱的国家,因为德才兼备被从士选拔为宰相的公仪休,没有就从此改变自己,而是继续循着那士的路走下去。简朴依旧,坚定依旧。这给孩子们告知:无论身处何位,无论环境发生了多大的改变,但是信仰永远不要抛弃,好的习惯会伴随你终生!就如孟子两章中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奢靡的生活叫人迷醉,不断的忧患意识才能塑造人,促进人进步!由此也告诉孩子们,无论你的家庭出身如何,无论你父母的位置如何,把心态放平,这样子你才会过的坦然,这样你的将来才无论任何的环境都能叫你安然的度过。贫寒的嗜鱼的相国不再成为说教,而是生活中一个鲜活的可爱的老人,孩子们自然觉得亲切,自然从心底敬佩。

  二、善意的谎言

  贵为相国,对鱼有着如此的爱恋自然会不胫而走,成为一些人巴结逢迎的阶梯。果不其然,戏剧总是在冲突中发展,当师徒二人在回味那鱼的美味时,“雪中送炭”的来了。

  管家带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上场了。爱吃鱼,有人送鱼,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岂不是快哉?

  刚才在夸奖这鱼的美味的公仪休转身就变,“我一闻到鱼的味道就想呕吐!”子明甚是不解,管家无可奈何。孩子们自然会认为:这个撒谎的相国!会觉得他虚伪,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拒绝的技巧呢?当谎言成为善意的时刻,谎言也是美丽的。

  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那么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收了别人的东西,哪怕是再小的礼物,就会被别人所囿,自然而然的去按照别人的意思办事,且十之八九是不合法度的事情,所以就告知我们,末凭借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力为自己谋私。孩子们将来的职业形形色色,也不乏有从政的,所以从小就要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益的。

  明代《从政录》中说:“世上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我们要让正确的观念指导孩子,让孩子在认识社会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文字之外应该着重去做的工作吧。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故事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清正的歌,大于物外的,这亦是在孩子的身上对社会不正之风的碰撞!这样的文章,实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缺失。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měi      huí wèi       shèng qíng         xīn mǎn yì zú         rì yè cāo láo

  (      )  (      )   (          )    (            )    (          )   

  wù bì        nán miǎn      wéi   fàn         wú kě nài hé          huǎ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二、组词。

  吐 tǔ(      )  tù (     )             的 de(       ) dì(        )

  矩(       )   堆(        )   伟(        )  鲁(       )  某(      )

  拒(       )   推(        )   违(        )  噜(       )  煤(      )

  剧(       )   难(        )   苇(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括号里的字。

  心满意(   )   满足;知足                     日夜(   )劳   做事;从事

  无可(   )何   对付;处置                     恍然大(   )   了解;领会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一点办法也没有。         (         )

  (2)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操心劳神。(         )

  (3)形容称心如意,十分满足。     (         )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

  五、把下列句子改为用句号的句子,而句子的意思不改变

  (1)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

  。

  (2)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

  (3)如果你开动脑筋,这道题还会做错吗?

  。

  六、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山水的词语:                                                                             

  描写人物神情的词语:                                                                           

  描写颜色的词语:                                                                             

  七、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个          ,剧中出场的人物只有        ,一个是                        ,一个是                   ,另一个是                        ;还有一个没出场的人物就是                    。内容写的是                        给              送来                           。可是                        。反映出公仪休是个                                                的人。

  2、“正因为我                    ,所以才                         。你想,如果我                  ,那就要               ,这样就难免要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而得出结论:“                      。”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                                             的品格。

  3、写出几个跟“三国”故事有关的词语:                  、              、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6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独幕剧请大家齐读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认识了字词

  生: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本文是一篇独幕剧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

  生:我知道公仪休特别的爱吃鲤鱼,当别人送鱼给他时,他却拒绝不收。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我们知道公仪休是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别人为什么不送他贵重的珍奇异宝,偏偏送他两条活鲤鱼呢?

  生:他特别的爱吃鱼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爱吃鱼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公仪休爱吃鱼的语句,并用笔把它画下来

  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出示:(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好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1.指名读

  2.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他很爱吃鱼。谁能试一试把他爱吃鱼的感觉读的再强烈些?

  3.再次指名读

  4.学生评价谁读的好,并说出好在哪里?

  生;**同学读的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生:**同学把“实在是鲜美呀!、一顿就吃光了”读的很到位,我感受到公仪休太喜欢吃鱼了。

  师:你能否读的比他还要到位,还要棒?谁来试试?

  5.再次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他特别的爱吃鱼?

  生:回味似的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连他的神也注意到了。那你能否用动作演示一下?

  指名表演师及时给予评定

  师: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公仪休爱吃鱼,还没吃够?

  生: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过渡:听说公仪休大人特别的爱吃鱼,他可是个大官,我呀得投其所好给他送两条活鲤鱼去。

  只要他收下,那以后找他办事可就——嘿嘿,我这就找管家去。

  〈二〉学习第二部分:拒收鱼

  如果你是那位管家,你如何办好这件差事?见到公仪休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有感情的练读管家的话。哪位管家来试试?

  指仝管家、位管家、有感情的朗读

  生评议哪位管家最出色。并说出理由(位管家读得好,他把管家的那种拍马、讨好、阿谀奉承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

  生:他的表情很到位,说话的时候始终满脸堆笑

  师:“满脸堆笑”与“笑容满面”的不同。(满脸堆笑的笑容是假的,笑容满面的笑是真心的。)

  讨论:如果你是公仪休,面对那么会说话的管家,你是否会收下礼物?

  生:我会收下,因为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况且两条鲤鱼又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

  生:我不会收下,要是他另有所图,到时我岂不麻烦。

  师:那么,公仪休大人是如何说的,又是如何做的,你能读出相关的语句吗?

  指名读。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态度特别坚决

  生:从他说他“现在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中我感受到他很机智聪明。

  讨论:管家会就此罢休吗?还会怎样纠缠他?

  生:大人,您看这鱼多新鲜!刚刚捕捉的,它的味道好极了。快收下吧

  生:大人,这只是一点小意思,你就收下它吧。

  生: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吧,我家主人说了,如果这件差事我办不好的话,回去

  就要打我五十大板。

  生:我一家老小都*我养活,如果你不收下的话,主人会解雇我的,那他们就得饿死

  生:大人,我给你跪下了,你看在我一家老小的份上,你就收下吧。

  师:真是的,管家可真可怜。公仪休大人你又会怎样回答?

  生:我实在是不能收,我一闻到鱼腥

  〈三〉学习第三部分:

  公仪休的学生子明见老师刚才说十分喜欢吃鱼,一会儿又说闻到鱼的腥味就呕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非常的疑惑不解?你能在文中找出公仪休回答的话吗?

  出示:

  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去办事,这样就难免会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的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1.指名读。

  2.你认为,哪两句最能回答子明的话?

  个别读:如果……就……如果……就……

  3.指名读这两句话。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它的?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讨论:假如,公仪休收下了那两条鱼的话,却不帮人办事的话那将是什么的结果?

  生:他若收下了鱼,却不帮人办事的话,人家会记恨他,会找机会报复他。

  生:那位管家可能会揭发他,那样他照样会成为罪人照样吃不上鱼。

  生:俗话说的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他收了人家的东西却不帮人家办事的话以后见面会不好说话。

  生:我觉得那样会影响他的威信,因为他毕竟地位显赫。

  师:噢?由此看来大家说这“鱼”,公仪休能不能收?

  生;齐声说这鱼不能收!

  评价: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个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生:从他巧妙的拒绝管家这件事上,我觉得他是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

  生:他连普通的鱼都不收,真是一个清官,我很敬佩他。

  生:他一心为国着想我觉得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官。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宰相。

  生:我觉得他不仅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宰相,还是一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好老师。他以他的行动给他的学生子明又上了一课。也给我们做了榜样。

  生:我以后要向他学习。

  〈四〉、表演这篇独幕剧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认真研读他的台词;仔细揣摩他的心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前后位同学自由结合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

  生:好(高兴的大喊)

  生自由结合在座位上表演,师适时指导。

  指两组学生到台前表演,其余学生做一回评委,看完后要给演员们的演技做点评。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7

  教学过程:

  一、 揭题,了解剧本。

  1、今天,我有幸和我们八士中心小学四(3)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生读题)

  2、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可以打开书再看看。

  3、交流: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对话    括号

  (师相机指点剧本特点)

  二、 初读课文,归纳文意。

  1、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那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公仪休拒收礼物?前面的部分讲了什么?后面的内容又是讲了什么呢?(师相机板书: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三、 精读课文。

  a、学习“爱吃鱼”部分

  1、 公仪休是个爱吃鱼的人,你能从哪里读出来呢?

  2、 生交流。(这是一个地方,还有吗?两句话)

  3、 想象公仪休这么爱吃鱼,他坐上餐桌看见有鱼会有什么表现?

  4、 他这么爱吃鱼,你能读出来吗?

  5、 师:你读得已经很棒了,但老师还是要给你一个读得更好的建议,括号里的回味似的谁能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6、 是呀,这就是剧本的一大特点,括号里的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b、学习“拒收鱼”部分

  1、 公仪休这么爱吃鱼,当有人来给他送鱼,他却怎样呢?找出来读读。

  2、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c、学习“明原因”部分

  1、 这是什么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吗?

  2、 师出示公仪休说的一段话

  找得很好,可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3、 师点引说:

  是呀,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公仪休深知吃了人家的鱼就要(引说)——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引说)——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那么从中你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4、 说得真好,公仪休真是个清正廉洁的人。好,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把公仪休说的这段话读一遍,体会一下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 表演课本剧

  1、 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对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你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

  2、 我们分小组挑选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进行表演

  3、 哪一小组能上台表演?看的学生要睁大眼睛,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抓住括号内的评议)

  拒收鱼拓展表演:但是送礼的人会不会就此罢休呢?这时公仪休又会怎样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再表演一下。

  五、 布置作业:

  通过大家精心合作,我们把这个独幕剧演完了。也许有的同学在想:老师,我们小组想

  把整个故事都演一下,而且在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要加入自己的想象,是吗?好,我就把这个要求作为课后作业,自己先去练练,我们下一堂课来表演。

  板书: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清正廉洁

  公 仪 休嗜 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翻译: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收鱼的话就会当不成丞相,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这就是明白是否有鱼吃决定于自己啊。

  感:现在的贪官,甚至企业家,他们不在于不明白确保自给自足。而是其嗜好太高,高到其无法自给自足。为了实现其目的,不得不做其能力控制范围外的事。之所以加上企业家,是因为他们超能力贷款、出售大部分股权常导致自己失去控制的情况,和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有类似之处。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8

  一、比一比,组词。

  鲁(    )宰(    )腥(    )犯(    )

  兽(    )牢(    )猩(    )范(    )

  二、从课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词。

  (1)、旧社会里称呼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    )

  (2)、非常满足。(    )

  (3)、深厚的情意。(    )

  (4)、不明白。(    )

  (5)、必须。(    )

  (6)、违背和触犯(法规等)(    )

  (7)、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    )多年前,鲁国宰相(      )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从中我们体会到公仪休的(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2、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   )。方括号里交代人物的活动情况。剧本的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   )。括号内主要交代人物说话的(   )、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分为(三)部分。本剧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四、拓展。成语积累:与“恍然大悟”结构相近的成语。

  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蔚然成风 跃然纸上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9

  教学要求: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思考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在阅读中感悟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上堂课我们已经读了剧本,还记得剧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吗?(公仪休,子明,管家)

  3.这堂课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来演好这三个人物。

  二学习第一部

  1.过渡: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公仪休家的客厅内,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从内室走了出来。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2.听了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公仪休很爱吃鱼)是的。

  3.哪里看出来他很爱吃鱼?

  你是从公仪休的话中体会到的。

  你不仅找对了,而且读的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谁还想来试试?

  4、下面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子明的话,公仪休的话请同学们读,注意读好公仪休的语气,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

  5.谁能勇敢的到前面来与老师配合,演给大家看看?(鼓掌)

  三学习第二部分

  1.你们知道吗?当时,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可大呢!既然他这么爱吃鱼,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了,你们瞧!老师范演管家。(自我介绍,创设情境:我是李大夫的管家,我家主人说,公仪休是宰相,官儿可大呢!他爱吃鱼,嘿嘿,咱就给他送两条,讨讨他欢心,以后.-------我这就去,你们可别说呀!)

  2、你看懂了什么?(管家来送鱼,管家来拍马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满脸堆笑)对,一起读这个词。如果换成满面笑容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笑得不真实)对的,你做给大家看看。

  3.是啊,这个笑是装出来的,多虚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管家的话。

  4.看着管家手中的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公仪休并没有收,他是怎么拒绝的呢?自己读读公仪休的话,并完成这个填空。[投影出示:公仪休地拒收礼物。]

  5.巧妙的,机智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公仪休拒绝得多巧妙啊!还可以怎么填?再读读这段话,看谁又有新的发现?(出示:务必)务必是什么意思?

  6.见公仪休这样坚决,管家没有办法,只好无可奈何的走了。

  7.这一部分非常精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演。一二大排演管家,三四大排演公仪休,全体起立,别忘了加上动作。(引:大人)

  大家演得的很认真。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公仪休爱吃鱼,却没有收别人送来的鱼,一旁的子明看见了,疑惑地问,

  (引)公仪休的话道了原因。听(录音)

  听懂了吗?真的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需要讨论吗?好,张口就来。

  [投影:考一考

  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

  如果照别人不好的意思办了事,就;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

  因此。]

  2.看来同学们真的听懂了,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官?(清正廉洁)

  3.你们看,他说的话多实在,道理讲的多清楚啊,让我们一起读好他的话(齐读)

  4.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也由原来的不界,变成了恍然大悟,你们能演一演子明神态变化的过程吗?老师读,你们演。

  5.看来,公仪休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一位循循善诱是老师,他为子明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6.请男同学齐读子明的话,女同学读公仪休的话。把表情加上去。

  五表演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交流已经读懂了这个独幕剧,现在我们该完整地来演一演了,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小组,排一排,演一演。

  2.表演,评最佳演员。

  六拓展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真实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的时候,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就把这个故事写入了《史记》这本书。想读一读故事的原文吗?(投影出示:客有遗(wei)相(xiang)鱼者,相不受。客曰(yue):闻君嗜(shi)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ji)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wu)故不受也。————选自《史记》司马迁

  注释:遗:赠送。相:宰相,公仪休

  曰:说。闻:听说。

  嗜:喜欢以:因为。

  自给:自己供应。免:被革去官职。

  复:再,又。吾:我。)

  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一遍。

  3.发纸。课后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一读这篇古文,有什么疑问,欢迎同学们课后来跟老师进行交流。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11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5班 人数: 47学科:语文 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师: 许倩 日期:2009.3 一、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3’) 人物交流 开放式导入 (2’) 质疑独幕剧 了解舞台剧的一种表演方式 (30’) 一、 了解剧本(10’) 1.介绍剧本常识 2.指导学生读懂剧本 1.自由读剧本,知晓剧本中括号内的内容是什么 2.学生快速读剧本,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学生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 品析人物(15’) 3.教师板书:公仪休——爱吃鱼、清正廉洁、聪明机智 4.其间帮学生理解诸如: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等等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品质的问题 3.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眼中的公仪休。这些都能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快速读剧本,边读边划有关语句。 a) 学生自由读剧本。 b)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积累内化不着痕迹,同时又为下一课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剧本表演(25’) 1.分配好角色,大家当导演,有什么话想对演员说(说表演的要点)。(如时间紧就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段) 1.有感情地读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2.表演 3.点评。有没有把大家的意图演出来。 4.学生对照看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再反馈表演,要求要加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5’) 四、总结 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3、通过的故事,感受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教学过程

  一、开放性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结识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叫公仪休。

  1、出示公仪休图片及简介

  2、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板书:齐读)公仪休拒收礼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二、互动生成展开

  (一)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

  1、快速浏览,说说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书:独幕剧)。他在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4、认识剧中其他两位人物:鲁国某大夫的管家公仪休的学生子明

  说明:课伊始,就让学生浏览课文,比较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剧本。

  三、读通剧本,理解词语

  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1、轻声朗读剧本

  要求:

  (1)读准字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

  重点理解:回味日夜操劳心满意足盛情恍然大悟无可奈何

  说明: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立足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再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在组内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剧本中的有关词语,并能在理解中加以积累

  四、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1、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读一读,演一演

  2、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管家的主人为什么要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公仪休呢?

  出示管家说的

  读一读,演一演

  3、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运用文中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他想:,于是他。

  五、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1、请三名上台试演:一人演公仪休,一人演子明,一人演管家。

  2、师生共评,并随机指导。

  3、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案例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xiemeilian 发表 

  教学片断一:

  初读了课文,

  师:你觉得公仪休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爱吃鱼

  师:从何看出他爱吃鱼?

  生1: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从“实在鲜美”看出。

  生2:从“一顿就吃光了”看出。

  生3:从“只要天天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了”看出。

  朗读体会。……

  教学片断二:

  师: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

  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1:公仪休认为收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生2:照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有的时候要犯法。

  生3:公仪休不收鱼是不想照人家的意思办事,不想犯法。

  生4:如果犯了法就会被关进大牢,就不能吃鱼。

  生5:公仪休不收人家的鱼,还是说明他喜欢吃鱼。他想到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会替人家办事,可能会犯法,犯法后就吃不到鱼,现在不吃两条人家送的鱼,是为了今后一直有鱼吃。

  朗读体会……

  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喜欢吃鱼  清正廉洁、拒收礼品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已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其关键处在于如何提升对话的“质”。有专家指出,高质量的对话应当因师生生命的真情参与而不断向纵深层次发展,实现物质语文与精神语文的统一。

  本课中,理解公仪休爱吃鱼,拒收人家送来的大鲤鱼的原因,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精心思考,深入交流,对本文做最本真的解读。其思维与文本激烈碰撞,情感的火花灿然绽放。然后投入地读,读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公仪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理越来越丰满。

  ;id=2675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