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
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
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体会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及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
二、说教法
在《泉城》、《九寨沟》两篇课文教学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味。教师的责任重在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
,激励学生读好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生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
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知道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诵一两部分,积累优美词句。
然后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性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最后,设计拓展性的练习,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
三、说过程
(一)、情景激趣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长毛山羊、灯塔┄┄同时配以清远悠闲的音乐。学生在享受音
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田园诗情》所描绘的是荷兰的异国风情,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积累较少,创设情景渲染,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
需求。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个体自学、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荷兰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把它们划出来,再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
读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体的自我学习、整
理、归纳,为集体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为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悟出
新的见解。
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2、怎样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启发学生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内容,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这一环节,不同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表现形式的学生个体,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积累迁移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介绍荷兰的风光呢?
荷兰的乡村十分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们把它称作——。我们首先来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接着又来到碧绿的低地——。到了
傍晚,我们上了小船,航行在运河之中——。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让学生想象成为导游,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与课文内容贴得更近,促进了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
(五)、拓展延伸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上网去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学生学了课文意犹未尽,这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积累。
板书设计:
田园诗情
美丽迷人的
真正的荷兰 天堂般的动物世界
宁静安谧的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杨希 发表
(一)关于朗读
之前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曾跟同事说,我不喜欢这篇文章,感觉看不出头绪来。今天早晨,我捧着书站在办公室门口细细读它时,才发现:这篇文章只有通过有声的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我低低地,慢慢地读着,才发现此时的我是多么向往这样的一个地方。于是我决定,我要让我的学生象我这样好好的读它。
照例,导入之后是开火车朗读,大家读得并不顺利,全班同学的合作也没能把一篇课文完成。我把剩下的读完了,听完我的朗读,学生们发出了赞叹声。还没等我开口,有人不服气地说:“我们再来一遍!”“对,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可以给你们一次机会,但不是开火车,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出错的机会最多五次。”教室里顿时一片沸腾。看着他们认真读书惟恐出错的样子,真是觉得他们既可恨又可爱。课前的预习工作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啊!
他们读完之后,我问:“还想听老师读一遍吗?”他们显得很兴奋。我便把我练了好久的成果展示给他们,果真他们听得很认真,教室里鸦雀无声。读着读着,我似乎也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只顾着感受荷兰的魅力了。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的声音停止了,他们也还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我轻声地问他们:“你们感受到诗情画意了吗?”“把诗情画意般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听好吗?”一个举手了,又一个举手了。他们找得很好,但是读得却不怎么样。我便不断地提醒他们:“诗情画意般地读。”他们领会,终于能走近文字,走近荷兰了。
至于走进荷兰,下节课再努力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田园)
此文转载
/user1/%d1%ee%cf%a3/archives//92956.html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黄秀娟 发表
第一教时设计突出一个“实”,即求实与扎实,即让学生对整个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流利朗读”,还得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写好字,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教时,我没有采取多媒体手段,只是力求让学生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深入地感受荷兰田园的美。
第三课时,前20分钟是对文本的再次回味与嚼咀,同时完成背诵两小节的任务。后20分钟是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引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课文比较长,而每一部分的语言都比较美,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这两节是牧场的代表景观。对于第四节,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一下带过,而第五节与第六节,采取让学生通过轻轻读,边读边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让牧场的夜景在他们的脑海中时时浮现。
在教学时我仍遵循着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的方法,如开头为学生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再次走入牧场,看看牧场中的风光到底是有何特点,有何诗意。他们通过一个整体的朗读,对文本应该有一个鸟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这样,就让学生从微观世界中走了出来,重新整体认识了荷兰的田园风光。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深化延伸”的综合题,即“我们马上要回家了,你们感觉带点什么最有纪念意义呢?”学生说了很多,有同学说带点“郁金香”,因为这是荷兰的国花。我当时也肯定了,我想荷兰的乡间到处都是,摘几株也没有事的。课后有老师说,这样是不对,这是鼓励学生乱摘花,我也有点犹豫了。
在整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着用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脑中,让他们能透过文字,感触到田园诗情画意。像牧场的绿草、鲜花、清河等,我全都注意放大他们的美,让这些美能更好地诗化,点缀那些生灵的诗意。对于重点的语句,我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让这些语言形象,能深深地记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如什么样的绿草,什么样的鲜花,什么的骏马等,让学生能深深地记在脑中,形成很好的语言积累。
对于像这类文质兼美的文本,我感觉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通过再现式的朗读,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感受到语言本身的魅力与美妙,不宜采用什么导游式,合作探究式等,因为毕竟是在四十分钟内完成。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田园)
此文转载
;id=3769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5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草原 ( )的骏马 鲜艳的( )
( )地行驶 ( )地欣赏 不停地(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奶牛一骏马一运河
一牛奶一灯塔一晚霞
三、填完整词语,并选选词填空。
极目远( ) 仪态( )庄 ( )然自得 辽阔无( )
绿意( )然 ( )( )无言 舒缓平( ) 剽( )强壮
1、我骑着的骏马,奔驰在的草原上。
2 、春姑娘飞过田野,田野到处。
3 、几位老人坐在亭子里吟诗作画,显得。
四、课文填空,并完成练习。
1、全文的中心句是。说明荷兰的风光特色是水多、花多、牧场多。
2、“白天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有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羊群和的猪群,有成千上万的小鸡……”啊,好一幅的图画。
3 、“夜晚,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句话中,作者用、等词语,写出了荷兰的宁静。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形容此时的荷兰。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1
梦轩 发表
地点:东台市许河镇中心小学
执教:杨芬老师
课题:第七册
课后点评:
杨芬老师刚才用如诗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课堂,一如她的名字洋溢着芬芳。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由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小船、挤奶工、灯塔等组成的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教者从课题入手,抓住了“田园”“诗情”两个关键词来引导教学,非常的简单、有效。
在这节课中,杨老师显示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让我钦佩的是她对习惯的关注。习惯很重要,大家看我的板书,这个臭字就是小时后不重视习惯养成的结果。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字字入目,声声传情)让学生学会倾听,这些都是我们应当重视和提倡的。教者丰富而又带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使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说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的关键词语在那儿呢?我想我们是不是要关注这个字:静。什么是田园诗情呢?我想我们可以把握这几个词语:安闲、寂静、平静、悠然自得……如果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上,我想对于课文整体的把握可能会更快捷一些。
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教者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通过课件展示荷兰的大好风光,而是朗读课文,但是对这两个环节的作用却没有交代,后面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环节呼应,那么,我就认为这两个环节是多余的,无效的了。那么,如何安排这两个环节呢?我们可以再考虑。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就是,语文教学应当是教者充当媒人,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学生的情感体验应当是阅读文本悟得的,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的时机需要考虑。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田园)
此文转载
最后谈一谈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感觉第一课时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上,把第一课时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节课还是显得“胖”了些。关于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再讨论。
最后想说,我喜欢这样的教研气氛,如果能有争论,那就更好了。如果争论能给所有的人一个触动,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田园)
此文转载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7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从文字中欣赏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感受课文展示的诗情画意。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10分钟)1、了解荷兰,欣赏荷兰的风景图片。(展示荷兰风景图片,一学生解说)2、看到“田园”,我想到了什么?——( ……)我知道这里的“田园”指 (哪里?) 看到诗情,我又想到一个词叫做——诗情 。3、用心聆听课文朗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2分钟)1、学着朗读录音的样子自由大声通读课文,认认真真通读一遍。2、根据几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词 语 我的发现 a组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绿意盎然 碧绿如丝绒般 镶嵌 b组 奶牛 顽皮 仪态端庄 严肃沉默 毛毡 铃铛 骏马 骠悍强壮 腿粗如桩 鬃毛 自由驰骋 绵羊 悠然自得 注意“肃”的笔顺呦。 c组 挤奶人 小板凳 吆喝 默默无言 船只 舒缓平稳 满载△ 偶尔 汽笛 d组 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 一抹△晚霞 一片寂静
3、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风光?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老师的填空吗?
白天, 的草原上,奶牛 ,骏马 ,牲畜 ,它们是这里的 。 傍晚,挤奶人 ,这里一片寂静。 夜晚,满载 的车船过后,一切 。
★看上面的黑体字,我发现:本文是按照从 到 到 这样的 顺序来写的。★o(∩_∩)o哈哈~,我还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就是 。三、撷取重点,概括特点:(8分钟)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读课文,思考填空:这是一个的牧场之国。3.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或者文章,小组交流。《田园诗情》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运用课后习题三提供的词语,结合图片对荷兰田园风光进行描述。2.通过欣赏、品味、积累优美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及运用的能力。3.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学习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荷兰牧场宁静、优美、和谐的特点,感受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预习:1、朗读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并背出。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填空:a.全文的中心句是( )。b.“白天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有黑白两色的奶牛,有( )的羊群和( )的猪群,有成千上万的小鸡……”啊,好一幅( )的图画!c.“夜晚,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句话中,作者用( )、( )等词语,写出了荷兰宁静。我们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此时的荷兰。新授:一、复习导入、巩固训练:(5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2、我们知道了荷兰被誉为“ 之国, 之国, 之国”,还通过对比课题,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之国的景象)。二、精读品味牧场之国的“田园诗情”(25分钟)1、自由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想想,从哪些句子中你能看出:这是一个 的牧场之国。我的理由: 三、回味领悟“真正的荷兰”:(8分钟)结合文中的句子、课后习题三的词语和自己的理解,填空:真正的荷兰, 。四、总结拓展:(2分钟)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同学们课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看谁找的多,课前五分钟再交流!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设计理念:
以画面再现的方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感受到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读读记记“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结合课文简要地理解荷兰人文地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看到“田园”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田野 农舍 庄稼 家畜 人--)
荷兰就拥有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板书诗情)打开课本,自由欣赏吧!
二、初读课文,走进荷兰。
1、读文后,用一句话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想去荷兰吗?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荷兰。现在,你真的到了荷兰,真的置身于牧场中。你身边带着照像机,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先读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告诉大家。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把最想拍的镜头读给大家听。(生读)能拍到这样的镜头,什么感觉?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再读)给这张照片取个名字吧。(师相机板书)
三、学习生字词。
1、我把刚才你们读过的描写那些美妙镜头的优美词语摘录了下来。
(屏显词语)指名读,评议。
2、通过看图片,做动作,造句,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基本弄清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词语,争取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
4、练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荷兰。
1、上节课我们在荷兰牧场拍摄了很多美妙的景色,有……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意境,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品味。先读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什么感受可以写在旁边。
2、交流,赏读。
第二自然段: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观察文中插图,接着说“有的……”
②“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③连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仿佛,活像,好似”同样的意思用不同词语来表达的别样味道。
第三自然段:
①“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骠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谁能表现出骏马的力量、速度之美?指名读。
如果说刚才我们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的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第四自然段:
①读着读着,你的脑子里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生交流感悟
③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3、再读自己喜欢的画面,争取把它背下来。
(播放荷兰的配乐图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荷兰的牧场,去看看那儿的田园风情——(配有相应的词语。)师生运用文中语言描绘画面。
4、感受夜的寂静。
①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②哪儿写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
③师配乐轻声读五、六段。
二、总结升华,回味荷兰。
1、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荷兰,你最想把哪个词献给她?
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屏显:白天 ,奶牛 ,骏马 ,家畜 。傍晚,人们 ,这里一片寂静, 。夜晚, 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 。)
2、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完美和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屏显:( )不就像 ( )?
三、课外拓展。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被誉为欧洲威尼斯。
(屏显:介绍荷兰有关环保的举措和高招,图片、文字皆有。)提升学生的认识。生可补充。
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
四、作业。
1、积累本文优美词句。
2、阅读链接《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
奶牛家族
骏马驰骋 生机勃勃
家畜悠闲 和谐 —— 动物 自然 人(田园诗情)
沉默挤奶 寂静神秘
寂静夜晚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0
探究文本习得语言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李湘红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描写的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以作者对荷兰的田园风光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为线索,描写了一幅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小船、挤奶人、灯塔等构成的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全诗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2迁移运用,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语文学习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努力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积累,习得语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在碧绿如丝绒的草原上--(结合画面,用文中的语言来介绍荷兰,并揭示课题)2齐读课题。3师:“田园”指什么?它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明白的。【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初读时要有一定速度,养成认真、正确的读书习惯)2同座之间对读,弄清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读后勾画,让学生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的语句下画线,在不太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学生交流,汇报初读的感受。(师相机点拨,启发引导)【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要读正确,读充分。引领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在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这是整体感知的阶段目标。】
三、再读感悟,品析交流
1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怎么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全诗中心句,即“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来感受荷兰的独特风光,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两句小结语,体会到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2师:同学们,你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四人小组读读课文。(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和语句多读一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喜欢的理由。)3朗读、议读,品析交流。(1)让学生主动朗读自己想读的,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注意读出自己的理解。(2)指多名学生朗读、议读。(教师相机点拨,不需让学生多作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读出喜爱之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想读的内容和喜欢的句段,自主地讨论和交流感悟到的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无论是朗读效果、理解的多少,还是情感体验的深浅,都不强求一个标准,力求体现个性的差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
四、迁移运用,实践语言
1(多媒体演示荷兰风光图片或录像)师:荷兰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荷兰的风情。边看边想想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语句来为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动笔写一写,也可以背诵、朗读有关的内容;可以自己独自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2交流:指名当“小导游”。(出示图片,学生解说。如: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就是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荷兰的乡村非常迷人。我们先来看一看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接着再来看一看碧绿色的低地……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小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作业:荷兰这么美,回家后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或文字),出一份关于“荷兰风土人情”的小报,我们来开展一个小报比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郑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在“做小导游”、“出小报”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运用语言,学会与人合作和交际,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田园)
此文转载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0
我的
目标
我的
方法
我的学习成果
读通、读顺
课文
默读1遍、朗读2-3遍。
我读了 遍,已经读得:很通顺□ 比较通顺□ 基本通顺□
读准、认
清字词
查一查、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描一描
把60页格子里的红字描一描 在文中划出这些词语读一读。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悠然自得
骠(piào)悍强壮 辽阔无垠(yín)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顽皮 严肃 偶尔 汽笛 一抹 牲畜 装载
3、多音字组词
载zài( )zǎi( ) 喝hè( ) hē( )
4、组词
跳( ) 毡( ) 顽( ) 银( )缓( )
眺( ) 毽( ) 玩( ) 垠( )暖( )
理清课
文结构
标出小节号,说说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1小节讲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
第2小节描写了草原上的 和村野乡间鲜艳的 。
第3小节写 在草原上自由驰骋。
第4小节写家畜在草原上 (悠然自得、自由驰骋)。
第5小节写傍晚挤奶时的宁静。
第6小节写牛奶运走以后夜晚的平静。
第7小节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理解重
要内容
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1、读第2小节,完成填空。有的牛背上盖上防潮的 ,正在 ,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 的孩子;老牛 ,好似牛群的家长。 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 。
2、读第3小节,完成填空。成群的骏马 ,腿粗如桩,鬃毛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 。
3、读第4小节,完成填空。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 。
4、读第5、6小节,完成填空。到了傍晚,草原上一片 ,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晚上, 的牲畜,无声的 ,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 。
词语理解参考:
镶嵌:指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 极目远眺:极,尽。用尽目力远望。
绿意盎然: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本文指荷兰的村野乡间到处充满了绿色,洋溢着绿的气息。
辽阔无垠:垠:界限、边际。辽远广阔,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大。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1
一、 比一比再组词碧( ) 顽( ) 芒( ) 牲( )壁( ) 玩( ) 茫( ) 性( )载( ) 架( ) 挡( ) 稳( )栽( ) 驾( ) 铛( ) 隐(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极目远( ) ( )态端庄 骠( )强壮 ( )然自得 绿( )盎然 舒缓平( )( )( )无言 ( )阔无垠 腿粗如( )三、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面打“√”⒈玩皮牲畜挡板 闪烁 ( )⒉勃子装载漆黑 马蹄( )⒊田园骏马严肃 遮掩(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 ( )的骏马( )的低地 ( )的牲畜( )的原野 ( )的小鸡( )的郁金香 ( )的绵羊五、课文中许多句子优美生动,选几个你喜爱的抄下来,读读背背六根据意思写词语,你能行。、形容四周很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人的仪态端正庄重。( )悠闲而陶醉的样子。( )形容宽广空旷得没有边际。( )形容绿色洋溢的样子。( )七、按课文内容,填入合适的词语。牛犊的特点是:仪态端庄;老牛的特点是: ;绵羊的特点是: ;猪群的特点是: ;傍晚时,牧场环境的特点是: ;夜深后,牧场的特点是: 。八、在( )内填恰当的字:的 地 得成群( )骏马 无垠( )原野 伤心( )说不出话漆黑( )夜晚 微弱( )光芒 防潮( )毛毡平稳( )行驶 熟练( )挤奶 不停( )闪烁多( )数不清 激动( )跳起来 沉没( )奶牛荷兰牧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野草遮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阻挡它们飞驰。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但没有人影。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在小凳上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机动船舒缓平稳地行驶,把牛奶运往城市。船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牛也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1、这篇文章,先写牧场的各种 ,接着写牧场工人是怎样 的,最后写牧场 的情形。⒉文章所写的时间依次是 、 、 。 ⒊概括回答文中哪些内容属动态描写,哪些内容属静态描写? ⒋照例子填写以下事物的特点:牛犊的特点是:仪态端庄;老牛的特点是: ;绵羊的特点是: ;猪群的特点是: ;傍晚时,牧场环境的特点是: ;夜深后,牧场的特点是: 。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3
文本的解读:
文本向我们清清晰晰地展示着荷兰田园的美,这是一种生命萌动的美,这是一种宁静和谐的美,同时这还是一种自由富有的美。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有无边无际的绿草,有成群的牲畜,有纵横交错的运河,有大片大片的郁金香,有无比清新的空气……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与安宁,幸福与祥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真正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由此让我想到了“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诗来,在这里,我们也能倾心地感受到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妙。
现在就让我们轻轻地呼吸,细细地感受,我们的眼中肯定会出现那如丝绒般的绿草,有成群黑白相间的奶牛在安详地吃着草,有成群的骏马在奔驰着,还有成群的羊,成群的猪……再加田间小路旁的郁金香和条条的运河的陪衬,这肯定会让人留恋忘返,回味无穷的。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荷兰的田园之中,感受环境的美丽及自然的和谐,然后再美美地看一通,最后闭上眼睛,满脑都是绿草与牲畜活动情景?这应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原则性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荷兰环境的美丽及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花、国徽等。
【总目标设计解读:1-2为常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语言目标,必须扎扎实实完成的。2-4为感知理解积累性目标,要求学生美文美读,读出味,能积累内化文本语言。目标5为拓展性目标,要我们“升华文本”,走出点文本。】
教学重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对荷兰的景观一定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了吧,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大家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2、一句一句地朗读,达到通顺流利。
(老师巡视指导,并搜集有关自学信息。)
(二)、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
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
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
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2、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3、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
教学重点:
通过再现式的朗读,内化积累语言,感受牧场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2、(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3、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
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一)奶牛图
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
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产生独特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查找有关荷兰的资料,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荷兰还有哪些特点?(师生交流)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荷兰哪几方面特点?课文如何构段的?(总---分---总)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写两遍。(教师指导、示范) (肃、偶、抹)
2、出示词语,要求读出语感,联系课文内容,这些词分别代表哪些事物特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品读词语,培养语感。
绿意盎然 辽阔无限 骠悍强壮 仪态端庄
四、再读课文、品读理解。
作者用了许多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了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荷兰田园,欣赏那优美的景色。
1、训练朗读
(1) 选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认真品味,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2) 个别读——小组读——打擂台——自由读
2、交流讨论
(1) 在自由读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2)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 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
在学生品读过程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品读悟情。
(1)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大片大片的郁金香。
(2) 碧绿色的低地………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3)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五、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领略了荷兰田园白天时美丽的景色和牲畜的可爱,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兰田园夜晚的情形。
六、作业
(1)习字册
(2) 背诵你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荷兰牧场那如诗如画般的、安详静谧的独特景致。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开头点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领全文,指出本文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的牧场。接着介绍了牧场中的牲畜和家禽,有牛、骏马、绵羊、猪、小鸡等,重点描写的是各类牛的状态,极富想象力。第3、4自然段写了傍晚以及夜晚牧场中的景象,突出了牧场的静谧与祥和,体现出人、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完美。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作者发出的赞叹,由衷地表达了对荷兰牧场的喜爱,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受荷兰这个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风情,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
教学准备:有关荷兰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荷兰这个国家吗?你知道那些?(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荷兰的知识,对荷兰有个初步的了解。)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4个,其中“刍”“牲”是翘舌音,“尊”是平舌音。
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仪态尊重偶尔舒服牲口光芒珍贵踢开奶桶
2、再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巡视。
3、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第二部分(2-5):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
4、学习第一部分,默读画出好词好句。
(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作用?
(2)理解“仪态端庄”“尊严”“反刍”“极目远眺”。“碧绿的丝绒毯”是什么样的?“仪态端庄”本来指怎样的人?(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现在呢?(评:词语中也藏着温情。)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3)仿写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是,也是。
(4)“牛羊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怎样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原的美。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边看录像边说一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骠悍强壮”这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赞许”的反义词是什么?
“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评:生活在绿色草原上,绵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一边读文,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2、默读3、4自然段,突出了一个什么字?(静)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
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
理解“万籁俱寂”并造句。
积累好句。
(1)仿写句子。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
只有,才。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最后一段。找一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
课外扩展: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三、小结:素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白天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夜晚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这一派如诗如画的独特景象真让人难忘。
四、作业: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板书设计:
牛 低头吃草 仪态端庄
马 彪悍强壮 鬃毛飞扬
田园诗情 羊 悠然自得 真正的荷兰
…… 傍晚安静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6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万籁俱寂、骠悍、悠然自得”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自主选择课文的段落熟读成诵。
3、感受荷兰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建议】
1、本文作者是捷克的卡尔·恰彼克。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绘出具有“牧场之国”称号的荷兰的美丽的田园风情。你看,碧绿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的夜,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幅站在读者面前。这一切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牲畜之间是那么的安详静谧,天然和谐,优游自得。
2、本文是自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荷兰印象”这一话题交流读文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重点描写的牛群与第4、5节中描写的人们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牛与荷兰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牛在荷兰的独特地位。
3、本文每一小节的内容都是一幅恬美的田园画,那些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的内容画出来,将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将自己所画的荷兰风情画上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从而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田园诗情》说课材料稿 篇17
[教学片段一]
(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师:在“田园诗情”这个课题中,你们对哪个词较熟悉?
生:田园。
师: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家四周的田野、桃园,还有种蔬菜的庄稼地。
生:我想到了我家西边那条河里的菱,一到夏天,河里一片碧绿。
生:我对“诗情”比较熟悉。我想到了《九寨沟》中的“诗情画意”这个词,那里的景色非常美。
师:那么《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呢?
生:不能。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田园诗情应该是指农村的景色,九寨沟写的是雪峰、森林、瀑布。
生:九寨沟写的是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不是田园。
师:对,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四川的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今天,我们就到欧洲西部著名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一下田园诗情,好吗?
[评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深入地研读课文,首先得从这个“窗口”进去。如何迈好这关键的第一步,得好好琢磨。在这篇文章的导入设计中,我紧扣“题眼”,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并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题意,这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一堂精彩的课,必须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