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023-07-08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找出最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重点句子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课文中心句和重点句地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在各种各样的节日里,人们都喜欢赠送礼物来传达自己地情感,幸福的你们有数不清的礼物,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2、学生畅谈收礼之感。

  3、小结:得到别人的礼物固然是快乐的,其实能给予别人所拥有的快乐是更高境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强调“给”读jǐ)

  二、审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1)谁给予谁?

  (2)给予的是什么?

  (3)为什么小男孩认为给予是快乐的?

  三、初读课文。

  1、听范读,同桌交流上面的问题。

  2、集体交流。

  (1)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车。

  (2)小男孩承诺将来也给予弟弟一辆新车。

  3、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通课文,知道每一次对话主要写了些什么。

  检查:(1)读生字词,说说词义。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2)再读词语。

  (3)指名数名学生合作读课文。(读完后随即说说这一部分的意思)、评议。

  四、写字指导。

  1、再读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

  2、师范写,讲述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纠正书写姿势)

  展示写得好的字

  五、作业:抄写词语各三遍。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反复读读,并能说说在这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

  (1)第一至五自然段。

  a读文后谈感受。(抓住两个“希望”与“惊讶”)

  b齐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c还有哪些同学对这一部分有独到见解?

  结合指导朗读。

  d齐读这一部分。

  (2)第六至十一自然段。

  a读后谈感受(畅所欲言)

  小男孩自信、自强、关爱弟弟、乐于付出。

  b小结: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那样行走自如,来去自由,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幸福和宽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3)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

  a读后谈感受(抓住“难忘”、“真正懂得”)

  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

  小男孩则是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快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思想上收到深刻的教育而难忘。

  b齐读这部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分享人物的快乐心情。

  四、总结课文

  1、文中的人物都有一颗美好的心情,请你谈谈体会。

  2、人们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在你心目中,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帮助?你会用什么方式去帮助他们?

  五、布置作业:

  给需要的人以帮助,写一篇活动日记

  *24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新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自己有感悟的地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

  2、理解“给予”的意思。

  二、自学课文,交流汇报

  1、齐读课题。

  2、布置自学课文的要求:遇到自己有感悟或感动的地方,跟我们平时自学一样,拿起笔圈一圈,注一注。等会儿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3、用“开始……后来……”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大意。

  4、学生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你觉得男孩希望什么?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

  (2)男孩说要当这样的一个哥哥,你觉得容易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3)男孩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啊?

  (4)男孩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仅仅是一字之差,你觉得是哪个字?(当)

  (5)朗读指导,加重音读“当”字。

  (6)集体朗读,读出两种想法的强烈反差来。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1)读了这段话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为什么男孩要送一辆车给自己的弟弟?

  (3)这段话其实是男孩对弟弟的一个什么?(承诺)他将来能实现这个承诺吗?

  (4)朗读指导:“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这句话要读得坚定些。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理解“湿润”这个词的意思。

  (2)保罗对男孩的感情一开始是怎样的?(不理解)找到两处保罗不理解男孩的地方,理解保罗的内心是怎样想的。

  (3)在这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他们各自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与遇到男孩相比,保罗认为什么更快乐?

  三、谈亲身经历

  1、请学生说说自己给予别人而获得快乐的经历。

  2、结合课文的理解,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3、给予更是一份真诚的爱——板书爱心。

  四、阅读诗歌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

  1、老师朗诵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感悟

  五、布置作业

  自选作业:

  ★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伙伴、家长听。

  ★每个同学到课外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

  ★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六、总结谈话

  师:同学们,其实老师觉得今天这堂课最好的作业还是让我们记住“给予是快乐的” 这句话。像文中的保罗、像文中的小男孩学习,像那些已经实践这句话的人学习。所以我希望我们405班同学们,在已经做得不错的基础上,今后呢再多给予一些关怀、一些帮助。我觉得有的时候,哪怕是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丝甜甜的微笑,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种无比的快乐的,好不好?今天课文就上到这。

  《给予是快乐的》课后反思

  今天很有幸在上完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后,接受了陈老师的指导,并与陈老师交流了自己平时在上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方面的疑惑和问题。

  在课后交流的过程中,陈老师告诉我,她曾经也用这篇课文上过公开课。当时这篇课文还没有被选入教材,她是在课外找来的。她在设计时,利用三个信封将文本进行了重组,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以此来展开教学。听了陈老师的课堂设计,我觉得启发很大。如果采用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的话,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思维的面会更广,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也会充满了新鲜感。同时,陈老师就我上的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两个看法: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更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应该让学生读出声音来,而不是直接引导学生轻声或默读课文,虽然这两种读书的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陈老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还是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二、当遇到课件操作上的问题出现时,要镇静,要学会运用教育机智,退出幻灯片的放映后,再直接点到自己需要的幻灯片。

  听了陈老师的一席话,我深有感触。同时她也帮助我理清了一些教学思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时,我会更加注意利用教师自身的朗读优势,为学生做一些示范朗读,并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在遇到学生回答问题偏离主题时,要进行适当而有效的指导,而不是一味耐心地等待学生回答完问题,要努力学会在学生还没走入“岔口”时就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快乐”。孩子们,我们都有一个五彩斑斓、快乐的童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到快乐?(生交流)

  2、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是快乐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文中的人物的对快乐的感受却是这样的,教师补充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3、指名读题,读好“给予”。齐读课题

  4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付出)

  二、初读课文

  1、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是快乐的,那么付出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2、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中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仔细地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人物,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师小结: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出示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指读、齐读句子。

  4、保罗和这个男孩及他的弟弟只认识了短短的一天,三人却在一起过了难忘的圣诞夜。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保罗又是怎样一步步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4自然段,想一想保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

  2、交流句子:

  (1)保罗看到的:

  圣诞节前一夜,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指读)

  (看到男孩“走来走去”、“伸手轻轻地摸一下”、)看到了男孩的动作。

  (“满脸羡慕的神情”)带着羡慕读。

  看到男孩在自己的车旁走来走去,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以为男孩希望——?

  这就是保罗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保罗听到的:

  ①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不用花一分钱?”

  男孩(         )地睁大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不用花一分钱?”

  (惊讶、惊奇、疑惑)指名带感受读。师引读

  ②面对男孩的疑问,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指读。师引读。

  面对男孩的感叹,保罗以为男孩希望?

  怪不得保罗会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出示句子)

  但是,保罗——错了。

  3、可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出示句子、指读。

  男孩的是想当怎样的哥哥?

  (小男孩也想像保罗的哥哥的那样,能够给予弟弟一些东西。)

  4、这样的回答,真让我们感到——惊讶。

  是啊,男孩的回答不仅令我们惊讶,也同样令保罗感到惊讶,他惊讶男孩小小年纪,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而是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面对这一切,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也对这个小男孩充满了感动和好奇,于是他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

  5、过渡:车开了一段路,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一个要求。

  出示:车开了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谁来做一做这个男孩。

  面对这样的一个男孩,此时的保罗会怎么想?

  句子: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保罗以为——?

  但是,这一次,保罗又错了。

  4、这一次,男孩的言行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外呢,你来用心看一看。师配乐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生交流。看到男孩的动作。(跳、跑、背、放、紧*、坐)看到……看到……

  把你看到的画面转化成文字。指名读、齐读。

  5、原来男孩不是为了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回,而是为了告诉弟弟——引读: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他是在向弟弟承诺——引读

  6、我们又一次被男孩自然朴实的话感动了!兄弟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互相依偎,脸带微笑,这时,听了哥哥的承诺,弟弟又会说些什么?

  (谢谢你哥哥,我很快乐。我爱你哥哥。你真是我的好哥哥,我期待着这一天,我相信你一定会送我汽车的。我长大也会送你一辆车……) 圣诞节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向往、憧憬的,但对于身患腿疾的弟弟来说,他不能像常人一样行走自如了,他只能从哥哥的嘴巴里知道一些,如果有了车,就可以切身感受街道的美丽和热闹了。

  7、有这样的哥哥真是一种幸福,你愿意当这样的哥哥吗?(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这段话中间蕴涵的是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这个难忘夜晚中,你觉得谁最快乐?

  (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为能够给予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传递了快乐、传递了关爱,他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7、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难忘的一课,我们时不时地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你有过帮助别人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说话练习: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写话练习:

  曾经,因为(          ),我快乐。

  8、小诗:

  给予是一个关注的眼神,

  给予是一只搀扶的手臂,

  给予是一句关切的话语,

  给予是(           );

  给予还是(           )。

  四、小结:

  1、是啊,给予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课外链接:《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从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新轿车,到保罗给予小男孩希望,再到小男孩给予他的残疾弟弟以关爱,从而理解他们之间在实现一种爱的传递,让学生在这种爱的传递中体验到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给予是快乐的》。上节课通过读书,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愿意读一读课题。同学们读课题发出的不同声音,让我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多找几个同学读,读课题是对课文感受的开始,读出题意非常重要)

  二整体感知

  1是啊,给予是快乐的。(投影出示)那课文中谁给予谁,给予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给予快乐的?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些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学生读完一遍之后)同学们,刚才老师提的问题,想好了吗?(估计学生思考好的不是太多)好,没有关系,我们默读一遍课文,要把的思考和老师的提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学习的效率就高了。(学生在读)

  三合作交流

  同学们又读了一遍课文,老师的提问思考好了吗?同学们可以分组交流一下。注意,在分组交流的时候,要有顺序,别人说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等别的同学说完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叫会学习。懂了吗?(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交流很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问题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适时的指导。)

  四精读指导

  (一)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那课文中谁给予谁,给予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给予快乐的。我们还是从那辆新轿车说起吧。这是谁给予谁的礼物?为什么说这种给予快乐的。

  (这个问题是整个课文的开始,学生回答起来比较容易,但很重要,板书:哥哥→保罗)

  1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轿车,因为那是圣诞礼物,保罗当然高兴。要是你在过节的时候,别人送你一辆新车,你高兴吗?这种建立在物质上的给予当然是快乐的。

  (二)那小男孩又给予了谁什么,为什么说这种给予是快乐的。

  1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难,但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小男孩给予他的弟弟希望,小男孩想给予他弟弟一辆新轿车,教师要进行引导,板书:小男孩→弟弟)

  2小男孩给予他弟弟希望,什么希望?将来也能买一辆车给他的弟弟,可能他买给他弟弟的车会更漂亮,也许这辆车会飞哪。哈哈,刚才又一位同学在小声说,到时候就不送弟弟汽车啦,改送飞船。那更好,到时候不要忘了也带我到天上兜一圈。

  3他的这种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假如你是他弟弟,听了哥哥说的话,会怎么说?他的弟弟一定乐死了。

  4你能想象出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吗?如果你现在就那个小男孩,会怎么说这句话,你能说好这句话吗?自己试一试。

  (1) 请你读。读的真好,我替小男孩的弟弟感谢你,为他有这样一个爱他的哥哥而骄傲,让老师向你鞠上一躬,再次替小男孩的弟弟感谢你。。

  (2) 我们一起读这一句,一起去分享小男孩的快乐。想站起来读的可以站起来。

  5此时老师也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有一个像小男孩那样的哥哥。同学们,当小男孩把自己的希望说出来之后,保罗为什么感到非常惊讶?读一读1到5节。谁能告诉老师?

  保罗没有想到,小男孩那么的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像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6小男孩有没有把这个希望给予他的弟弟,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弟弟?(投影课文的插图)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11节就知道了。

  (1)谁能把小男孩说的那段话读出来。(投影出示: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的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侯,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3) 读完之后,同学们告诉老师,小男孩给予他弟弟的仅仅是希望吗?

  其实这是小男孩向他弟弟的真情告白,中间蕴涵的是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要知道他的弟弟是一位残疾人。我想残疾人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何况他又是小男孩的弟弟。同学们好好读一读第11节,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声音去体会其中的情和意吧。(学生练读)

  7指导朗读第11节。

  (1) 谁来读。(找一个读书一般的同学)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读的怎样?其实这段话,张老师读了很多遍,也常常读给我的6岁的女儿听,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感动。现在我特别想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说可以吗?(放音乐,范读)

  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一节,再去体会兄弟间的浓浓亲情。

  (2) 请你读。学生读到“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示意学生停下来。我想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非常兴奋,他会指着新轿车,眼里闪着亮光,他在急切的告诉弟弟就是这辆新轿车。自己在读一读这一句。

  同学们他兴奋吗?“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要知道,他在向弟弟验证自己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错。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

  (3) 学生读到“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示意学生停下来。“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小男孩说这句话时,语气是坚定的,他坚信自己将来一定能送给弟弟一辆比这辆车更好的车。自己再读这一句,要把小男孩此时坚定的感情读出来,要知道他太爱自己脚有残疾的弟弟了。

  请你读。

  (4) 当学生读完这一节。这时的小男孩越说越激动,他好象已经看到自己带着背着可爱的小弟弟,在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同学们能想象出他们俩激动的神情吗?你们认为他最后一句读的怎样?应该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请你读。听出他的激动吗?老师也想试一试,可以吗。听老师读。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太多了,弟弟们你们玩的高兴吗?谁愿意读。带着弟弟玩的高兴吗?好,我们一起读。

  (5)小男孩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感染了同学们,谁愿意再读这一节,再次寻找那份感动。请你读(配乐)读的真好。

  (三)小男孩为什么能把这份关爱带给他脚有残疾的弟弟,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6到10节就知道了。谁愿意告诉老师?

  1对,是保罗。他被小男孩与弟弟间浓浓的爱与亲情所感染,于是开着车来到了小男孩家,把希望和关爱带给了他教有残疾的小弟弟。在这种给予中保罗快乐吗?

  对,保罗当然快乐。因为他在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之间传递着爱,传递着快乐。(板书:爱的传递)

  2同学们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那“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同学们读一读12节好好想一想。

  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传递了快乐、传递了关爱,他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那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节。不但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我们也和他们三个一起分享了的快乐,感到了难忘。

  四再次感知文章内容

  1多么美的圣诞夜,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爱在传递中得到了升华。在这种爱的传递中,你们感受到给予的快乐吗。同学们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在爱心的传递中去体验给予的快乐。(学生在读课文)

  2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推荐一个你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请他读课文的最后三节。好,请你读(配乐)

  他的朗读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的感动了老师。

  五深化主题

  1 是啊,在爱心的传递中我们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情的扶助,都是给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你的亲身经历,用几句话写出你对别人的给予和别人对你的给予,写出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理解。一会儿我们交流,好吗?

  2(配乐)学生交流。

  3 同学们说的真好,哥哥给予了保罗一辆新轿车,保罗又把希望给予了小男孩,小男孩又把希望和关爱带给了自己脚有残疾的弟弟,他们在这种相互的给予中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传递着人间的关爱,在这种相互的给予中体验到世间最伟大的快乐。让我们再读课题,来结束本课的学习吧。师生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弟弟 小男孩

  爱的传递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组词。

  2、理解感悟课文。

  3、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情?(笑)

  2、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笑的游戏,看谁最会笑?我来说,你们表演。同桌面对面

  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

  (冷笑可不代表笑啊)

  3、看着同学们这么高兴,老师也替你们高兴,想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

  4、板书:快乐

  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很快乐呢?

  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

  5、补充完整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给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我们都知道,得到是快乐的,可付出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篇,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给课文标上小节号,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四、理解感悟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课件出示)

  2、读了这部分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3、 (预设:a 小男孩家很穷  b、小男孩很羡慕保罗的新车)

  4、小男孩很羡慕保罗的新车,你从哪看出来?

  (1、看见一个男孩……满脸羡慕的神情。  2、哇!我希望……)

  指导朗读

  5、你觉得小男孩会希望什么呢?

  6、看看小男孩想的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呢?课件出示5~7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段小男孩的话

  7、这样的哥哥是怎样的哥哥?

  8、指导朗读:“我希望……”把小男孩的这种决心读出来

  9、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感到非常的吃惊保罗怎么会感到吃惊呢?

  (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是想要做一个能给予弟弟新车的哥哥。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高尚,所以……)

  10、齐读1~7自然段

  (二)、学习8~11自然段

  师: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不由自主地提出要带小男孩出去玩玩

  (课件出示8~11自然段)

  1、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设:a、小男孩要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b、小男孩让弟弟看看保罗的新车  c、小男孩也想送给弟弟一辆新车)

  引出小男孩的话:(课件出示)

  2、指名读

  (1)保罗在听到这句话前是怎么想的?

  (2)小男孩仅仅是想送给弟弟一辆新车吗?

  指名读 体会感悟  (你等着,……那些好东西了)

  师:小男孩不仅要给他弟弟一辆新车,而且还要给弟弟带来一生的快乐。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是快乐的。所以说——齐读课题

  3、保罗再一次被小男孩的言行所深深震撼了,他是用什么行动来表示他的这份感动的呢?

  (三)、学习12~13自然段

  课件出示12~13段

  1、指名说 随机读的12段

  2、保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a、他想帮小男孩提前完成他的心愿b、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随机指导读13段

  3、文章中除了保罗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还有谁也体验了给予的乐?

  生说师板书:

  板书:哥哥 保罗

  小男孩  弟弟

  4、师:所以说——齐读课题

  5、师:在那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课件)

  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4、同学们理解的非常精彩,那么你有没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呢?

  (课件)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课外延伸:

  (课件)

  1、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2、关心是一种付出,关心是一种奉献,关心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爱心常存,爱意永驻。

  3、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他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他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的美好!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5

  教材分析:《给予是快乐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教学要求: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去感悟课文,联系实际来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朗读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词语)。

  2、学生读词语,师生共同点评。(读出感情,读出意思来)

  3、教师设疑,大家都认为给予不是很快乐,那为什么作者丹.克拉克却偏偏说给予是快乐的,到底给予的快乐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二、感知发现

  1、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切换幻灯片)。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2、师引叙:你们都找到自己的问题了吗?(学生应该都有自己的疑惑如:文中都写了些什么人、什么事┉)

  3、师:既然大家都有不懂的地方,那何不让我们携手去解决呢!学生分组交流提问题共同分析。

  4、交流结束,学生说自己的心得(什么时候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并随机板书)

  圣诞节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

  轿车    给予(想法)  索取(猜想)

  给予(做法)    炫耀(猜想)给予(行动)   观赏圣诞橱窗(得到帮助)

  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的?

  5、讨论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

  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四、散文欣赏

  1、切换散文《快乐是什么》师吟诵!(配乐)

  五、情感交流会

  1、师引叙:我也曾因为给予而感到快乐。曾经你得到过帮助吗?你帮助过别人吗?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是一个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你没有什么打算吗?在这个美好的日子了,让我们打开心扉,将我们的想法告诉别人,好吗?(切换幻灯片,配乐)

  2、小组交流,师巡回参与交流。  

  3、让部分学生上台说自己的心声。

  六、总结

  我们感悟了保罗和小男孩的事情后,已经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生活其实是五彩的,只要我们懂得给予,就一定会得到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关心别人  快乐自己”小短片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引发情感

  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不高兴?

  大家想想,一个人高兴的时候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笑)

  你们会笑吗?(会)

  那么我们来做个游戏,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说词语,你们来做相应的表现,请大家面向后面的老师,请老师们做个裁判。

  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

  冷笑的高兴的意思吗?

  同学们做得都很准确,请你们再想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什么?(兴奋,激动,快乐)

  ( 老师板书快乐)

  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对快乐的感受却是这样的————(板书  给予是)把课题补充完整。

  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给  付出)

  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大屏幕)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这么多份给予,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谁来说说,给大家读读原文,

  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

  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保罗跟大家一样,也很吃惊,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保罗的想法吗?

  ( 出示: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来当这样的哥哥。小男孩虽然小,但是他从小立下了在圣诞节时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的愿望,多么了不起啊!

  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能说说原因吗?

  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要把快乐给弟弟)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保罗开车把小男孩送到了家门口,却看到和听到了这样一幕,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 出示: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齐读12自然段)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出示题目)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小男孩非常爱自己的弟弟,他希望送给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辆新车,带弟弟到外面去看好看的圣诞礼物。现在保罗帮助这兄弟俩实现了愿望,他还从小男孩身上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短片,也许你们都曾经看过,但老师仍然希望你们这一次能够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悟!

  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7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 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 "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 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 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 "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 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 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后感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学 孙丽月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在短暂的接触,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我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力求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感悟,真切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并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说话等途径,加强学生语言训练。在朗读与语言训练中渗透情感熏陶,力争收到“语言训练”与“思想陶冶”的双丰收。为此,我在设计时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抓“一错再错”,读中感悟

  抓住保罗对小男孩的两次误解,扣住关键词句,层层剥笋,展开教学。

  第一次误解,主要扣住了“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与“像你哥哥那样”,使学生读中感悟到小男孩真正希望的是:给予弟弟一辆新车而不是自己获得一辆新车,初步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小男孩。在指导朗读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说(“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时,我注意了朗读的层层深入。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是小男孩当时的吃惊,但对于小男孩真正吃惊的是什么,还没有深入体会,我又联系小男孩真正希望的是“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小男孩真正吃惊的是“保罗竟然有一个这样的好哥哥”,所以除了读好“吃惊”、“白白”等词外,“哥哥”一词也要读好。这样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同时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使学生的感悟更趋于深入。

  在理解保罗第二次误解小男孩时,我主要抓住了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感悟的。通过“眼里闪着亮光”的表情,体会小男孩一心想的是小弟弟,想到能给弟弟带来快乐,小男孩兴奋极了!然后,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最令人感动的11小节,圈划批注,交流感悟,抓住小男孩的语言“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体会这是小男孩对弟弟的承诺及他实现美好愿望的决心;扣住小男孩的动作“跑进”、“背着”和“放到最下面的台阶上”体会小男孩的急切、兴奋与心细、懂事。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触摸文本,通过一次次入情入境地潜心会文,品读感悟,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不仅深深地打动了保罗,也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

  二、重情境创设,说中体验

  1、课前创设氛围: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出示了配乐小诗《给予》,在优美舒缓的钢琴曲中,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轻声吟诵、或大声朗诵。这样的课前准备,既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中,又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2、课中设置情境:

  我主要抓住了教材的两处空白点,安排了两次想象说话。一次是品读交流了课文11自然段,感悟了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保罗,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保罗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也想给予别人快乐的愿望,同时又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真切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重难点和学生对圣诞节这个西方节日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我通过情境创设,播放英文歌曲《铃儿响叮当》及圣诞夜的美景,再配以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圣诞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三人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想象你就是小弟弟、小男孩或保罗,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四人小组互说后再全班交流分享。通过这一设计,力图既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训练的质量,又要在说中加深理解感悟,真切体会到“难忘”与“快乐”,进而达到“语言训练”与“思想陶冶”的双丰收。从学生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这一情境的创设,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文章的中心,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