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案

2023-03-15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四、奇思妙想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了解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二、积少成多: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2)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3)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4)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作业 抄写成语、名言警句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学习课文1。2段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

  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反馈信息。

  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出示本课学习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齐读、开火车读

  3、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

  1、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

  3、给生字组词。

  4、齐读课文

  5、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指导:“毁”“祸”“末”“某”

  3、书写生字。

  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习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书写生字。

  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2、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说说人类从老师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相批改

  3、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相批改

  3、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这两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

  4、你能说说蝙蝠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5、哪一句话说明能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3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流线体、剧烈,教训、关键、轻而易举”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叙述了哪些事,并简要的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动画展示:一艘潜艇在大海忽上忽下浮动。问:人类怎么会想到能让潜艇在水中上下浮动的?

  2、揭题:人类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可以说鱼儿人类的“老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人类的“老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从音、形、意等方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老师重点点拨提醒:“省”翘舌音;“鲸、亡”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o”; “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字形方面,可引导学生以熟字带新字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蝙、蝠、祸、键、鯨”可与“编、富、锅、健、凉”进行比较。)

  ⑵指名读,齐读。

  ⑶出示几个长句子,能否读得通顺?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⑷检查读书效果:谁来展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读得是否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

  2、课文是怎样层层阐述的呢?能不能给课文分分段。

  3、学生自由分段后指名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段(1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5自然段)分别举了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例子说明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三段(6自然段):总述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生读:24、人类的“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

  二、,自主合作,精读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快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4)(第一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蝙蝠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二——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再读二——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c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4)了解了这几段的内容,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用 “我读了第    自然段,知道了    是人类的‘老师’,人们通过……”为开头进行介绍,先四人小组练习。

  指名介绍,师鼓励评价。

  4、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不是。说明人类的“老师”很多)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4、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

  (指名回答并板书:受到启发  发明创造)

  5、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三、总结

  1、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指名交流。)

  2、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四、作业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以“ ⅹⅹ的自述”来介绍文中的一种生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说说二~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教学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搜集查找有关仿生现象的事例。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课题中的老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用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交流,通过讨论学习理解的生词。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动物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先在书上勾画出来,再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讨论讨论。

  2读议第1段,想想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以读带讲,学习第3段。

  师:人们是怎样造出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的?

  (1)自读第3段。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

  (3)科学家们从蜻蜓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4)(出示句子)

  ①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②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

  让生读句子,议一议你明白了什么?

  ③让学生用“……模仿……造出了……”的句式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5)师:科学家还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出示仿生发明的资料)

  (6)小结此段的学法。(抓住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

  5小组合作学习第4、5段。

  师:同学们,你们想当科学家吗?下面我们就成立几个小小的研究院,一起来研究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先分组学习、讨论、交流,给学生探究、感悟的充裕时间。

  再请各研究院选出一个小科学家为代表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引导的顺序)。

  (1)学习第4段。

  ①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一起读读这一部分。

  ②科学家从鲸的外形受到什么启发?用“”勾出介绍鲸特点的句子。

  让学生用“……模仿……造出了……”的句式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③齐读这一段。

  ④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学习第5段。

  ①老师采访喜欢这一部分的孩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②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出示句子)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课题故意缺少引号) 指名读课题。让学生发现板书上的课题与书中课题的区别。问:知道为什么加上引号吗?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是谁会有如此高的本领,让我们人类尊称它为老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

  3、逐段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4、交流反馈: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生字。

  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教师指导“碎”、“鼠”两个字的书写后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抓住重点,精读课文。(因课文主要段落结构相似,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1、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它能在大海中自由升降,是科学家拜谁为师发明出来的吗?

  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吗?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用波浪线划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2)说说人类是怎样受鸟儿启发发明了飞机的。

  (3)总结学法。

  3、“扶”学第四自然段。

  四人小组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并交流。指导朗读。

  4、“放”学第五自然段。

  独立自学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5、人类从生物受到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自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人们怎样想到发明越野汽车和坦克的。

  拓展补充省略号的内容: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们还了解到哪些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6、总结: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我们人类有了一项又一项发明创造。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探究小组,明确课后探究的方向,如鸟类研究、昆虫研究、海洋动物研究等,并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参加全班的展示。

  7、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体味。

  三、齐读全文。

人类的老师教案 篇6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人类的老师》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人类的老师》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 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      7 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人类的老师》反思1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二至六自然段例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会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第七自然段呼应开头,点题作结。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学习本文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

《人类的老师》反思2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学习本文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