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短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指导学习,布置任务,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熊宁宁)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2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短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指导学习,布置任务,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熊宁宁)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原创作品))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事件、抓特点写人的方法,体会人物的英雄行为。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那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呢?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 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 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⑥“雨来没有死”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高潮?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4
一.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2.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二.读109页的习作要求,完成填空。
把一篇长课文改短一些叫做 。缩写一要 ,二要做 。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 ,有的可以 ,有的可以加以 ;对不重要的内容,有的可以 ,有的可以 。《小英雄雨来》中的重点内容是 两部分要 ;其他部分不是重点,可以 。
三.读课文,把下面结构提纲补充完整。
小 1.雨来游泳本领高
英 2.
雄 3. (① 当时的形势 ② )
雨 4. (①回答盘问 ② ③ )
来 5.
6.雨来还活着
四.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雨来说没有看见。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1.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段落大意。
2.习作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
3.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写得简略?
4.缩写时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行不行?为什么?
五.总结出“缩写”的写作要求。
六.缩写《小英雄雨来》。
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发生、发展、结果,350字左右。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爱国的高尚品质;
2认识“日积月累”中6个词语(保底)
3围绕“我和雨来比童年”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抓住三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以及三次环境描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围绕“我和雨来比童年”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
基于课文篇幅很长,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粗读和精读相结合,通过“读——划——想——说——论——悟——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度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族反侵略战争之火。此时此景,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雨来呢?通过读文,雨来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回答。
4、生提问问题。雨来,人*为什么称你是小英雄?……
5、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习惯。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汇报预习的情况。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c、谈谈和雨来比童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精读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或其他好词句,同学互相听写好词。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写一写和雨来比童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附:板书设计:
雨来没有死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6
【课文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声轰隆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少年雨来,聪明勇敢,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的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叫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难点: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忆英雄故事
1、教师引言,讲述故事《王二小》的前半部分。问:“大家知道老师讲的小英雄是谁吗?谁能接着把故事讲完?(生述)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板书:雨来小英雄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自己讲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雄形象意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为学习后文做铺垫。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英雄形象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雨来哪几件事?
2、给课文各部分加个小标题。
3、解决疑问。板书:(爱国、勇敢、机智)
设计意图:使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英雄事迹。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英雄本色
1、快速么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复朗读相关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会体会到什么?
3、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并有感情朗读:
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多次强调这句话?
⑵“雨来没有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雨来此时心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内容,在交流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主体和主导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行重点句子的朗读,把读引向深入,体会用词准确性、生动性,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四、将英雄故事,回味英雄事迹
1、小组内练讲雨来小故事或其它英雄事迹。
2、召开“英雄故事会”。
设计意图:有利于帮助学生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尽情抒发自己对英雄的赞美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板书设计】
爱国、机智、勇敢
雨来────────小英雄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7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pbs——“字词”。(读读)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
四、指导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写得好的句子:“女老师走到……翻开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小标题: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指导读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加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
六、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限时)
2、交流。
板书: 敌人: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雨来: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难点: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一遍。
二、指导阅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限时)
2、交流。(小标题河沿上的枪声或者“有志不在年高”)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阅读第六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交流。(小标题机智逃脱或者“雨来没有死”)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归纳中心。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机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五.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
1. 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
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上夜校
↘
掩护李大叔
↘
智斗强敌
↘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脱险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
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子。
七、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3、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品读、交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2、品味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重难点分析:
1、这篇课文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采取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速度默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三种要求,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2、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品析重点句、段,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
3、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课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谈话导入。
(二)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介绍作品的影响及故事梗概。(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播放课文故事视频)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思考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出示课件)
(三)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读书方法
(一)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二)以第一部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家乡美,他的游泳本领高。
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
小组内交流,统一自学的结果(出示课件)
1、雨来游泳本领高 (游泳)
2、雨来上夜校念书 (读书)
3、雨来掩护李大叔 (掩护)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斗争)
5、以为雨来牺牲 (逃走)
6、雨来没有死 (脱险)
四、快速地读课文,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重点切入,体会情感,感悟品质。
(一)(出示课件)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师巡视。
(二)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1、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出示课件)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2、雨来与鬼子作斗争(出示课件)
预设一:鬼子给雨来松绑,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雨来说他什么也没看见。
预设二: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可是雨来不要
预设三: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
(引导学生理解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3、误认为雨来牺牲(出示课件)
预设一:村里的人听到枪响,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好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脱险(出示课件)
原来在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了河里来。
(利用自身特点从鬼子手中逃脱,突出雨来机智勇敢。)
二、品析重点句,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
雨来为什么如此机智勇敢的和敌人斗争呢?(出示课件)
(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文中两次提到。
1、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出示课件)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文章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正是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是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引导学生理解侧面烘托乡亲们痛惜失去雨来的悲愤和暂时的沉默心情。)
三、品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
1、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2、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3、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
4、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5、乡亲们的赞叹,直接点明雨来的品质。
6、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四、师生总结,主题升华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训练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9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学生在今后阅读中能够辨识,在写作中能够应用此方法。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正引导孩子们交流课文第四部分的学习体会,一个孩子对雨来为什么不要“扁鼻子军官”递给的糖和金戒指很感兴趣。我便鼓励其他孩子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认为雨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不要。我便启发学生思考:那么雨来不要,他就没有危险吗?他害怕鬼子吗?于是孩子们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认为,雨来之所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他是一个爱国的孩子。”
一个孩子说完。另一个孩子急着站起来说:“雨来一定不会要鬼子的东西,因为雨来是绝对不会贪这个小便宜,而出卖李大叔。”我便顺势引导:“是啊!同学们想想,如果当时雨来接受了扁鼻子军官的东西,他们会怎样看待我们中国人?”“他们会觉得我们中国人很贪财,爱贪小便宜。”一个孩子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孩子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们一定会觉得中国人没骨气。”我马上表示赞同,适时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啊!同学们,做人就一定要有骨气,不能丧失自己的尊严”。这时,教室里还有一只高高举起的手迟迟不肯放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都分析完了,这孩子怎么还举着手?不会又给我出难题吧?教学改革以后,孩子们上课时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可我却对有些孩子的独特感悟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了,真担心又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可看到孩子那张着急的脸,我还是尊重了他,示意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涨红了脸,眼睛盯着我说:“老师,我觉得雨来可以接受鬼子的东西,当然前提是假装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带到我军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样,然后趁机把鬼子歼灭。”听后,我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 “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觉得你比文中的还有机智,真佩服你!”可我的这一句表扬却引起了周围孩子们的议论,一只只手齐刷刷地举起来。
“同学们,你们有意见吗?”孩子们纷纷点点头。“老师,我不太赞成肖闯同学的意见,因为鬼子是绝对不会跟着雨来走,他们都很狡猾。”一个孩子发表完他的意见,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都争着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雨来这样做不行,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他如果说一个假设的地点,鬼子信以为真,那么雨来对鬼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鬼子就可能会杀害雨来。
其二是因为鬼子也不会相信雨来,一定会让雨来在前面带路。”“老师,我认为鬼子绝对不会相信雨来,因为他们看见交通员李大叔跑进了这间屋子。”……听到这里,我真感到惭愧,同时又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感到高兴。我马上又做了一个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会思考,这位同学的这个点子的确挺好,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得结合一定的环境来周密的考虑,不能只看到片面就得出结论。”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0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2、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个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1
温馨寄语:
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3、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
抗日儿童团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的一切爱国力量,包括广大少年儿童在内,都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等青年组织,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抗日儿童团及其他儿童组织的工作。1938年10月西北青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
1、联合全(西北和华北)中国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
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
3、参加救国工作。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
他们的任务是:
1、宣传大家打日本;
2、侦察敌情捉汉奸;
3、站岗放哨送书信;
4、尊敬抗战官和兵;
5、帮助抗属来做事;
6、学习生产不稍停。
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有《小英雄雨来》《二小放牛郎》《查路条》《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二、合作探究:
1、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1、阅读“资料袋”,你想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2
《小英雄雨来》剧本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
人物:雨来 李大叔 鬼子军官 鬼子3人 小伙伴2人村民3人
场景:①雨来的家 ②种满芦苇的河堤
道具:课本、缸、箩筐、绳子、枪、大刀、芦苇、床、枕头、糖
开幕:(旁白)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中国人民奋起反击,进行全民
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刀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少年儿童成立儿童团,他们手拿红缨枪,挺起小
胸脯,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狠抓汉奸,给八路军送信、带路……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
争,雨来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第一场:掩护李大叔
地点:里屋
人物:雨来 李大叔 鬼子军官 鬼子3人
雨来:(趴在炕上读识字课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一女教师在教孩子们读这句话。)
雨来:(自言自语)对,老师常跟我们说,要爱自己的祖国,与日本鬼 子斗争到底!
雨来:(把书藏在怀里,握紧小拳头,翻身下了炕,拿起墙角的红缨枪,挥舞杀敌。)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由远而近。)
雨来:(警觉起来)有情况!(走到门口张望)
李大叔:(急匆匆跑进来。)
雨来:李大叔,什么情况?
李大叔:(边走边擦汗)我到区上送情报,被鬼子发现了。
雨来:李大叔,快,进地洞!我来掩护你!
雨来和大叔:(快步走到墙角的一口大缸前。)
李大叔:(把缸移开,跳了进去。)把缸搬回原地,你就到别的院去,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雨来:(使尽全身力气把缸搬回原处。)
(枪声、鬼子的嗷叫声杂乱响起。)
(雨来转过身来往院子跑。)
(鬼子举着刺刀冲进来。)
雨来:(急忙往回跑。)
鬼子1:(气势汹汹)小孩的,站住!站住!(扑上前抓住雨来)妈的,看你还跑!
( 一帮人把雨来的双手向后拧,捆了起来。)
第二场:与鬼子作斗争
地点:里屋
人物:雨来 李大叔 鬼子军官 鬼子3人
鬼子1:(把雨来推过来)
鬼子2:(搬来一把椅子给军官坐)
军官:(摔了一跤)该死!(踢了一脚)
鬼子2:(在屋里到处翻找,踢箩筐……)
鬼子3:(在屋里到处翻找,挑枕头……)
鬼子2:报告!长官,没有的,发现。
军官:饭桶,真没用!
鬼子1:(在雨来身上摸了一遍,找到一本书,躬着背走到军官面前)找到了,长官!
军官: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鬼子1:谁给你的?说!
雨来:捡来的。
军官:(龇牙咧嘴做了个鬼脸,假惺惺地)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的爱 护!(转头对着鬼子说)来
,给他松绑!不要吓了小孩!
鬼子2:(给雨来松绑)
雨来:(揉揉发麻发痛的胳膊,瞪了军官一眼。)
军官:(装模作样地摸着雨来的脑袋)书,皇军的不问了。(把书扔在地上。)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
皇军大大的有赏!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一下鼻子,装作什么都不懂)什么人?我在屋里,什 么也没看见。
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掏出一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
军官(奸笑):糖!甜甜的,大大的好吃!你吃!吃完了告诉皇军,那个人在什么地方?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军官:(伸出戴金戒指的手指)还有,这个金的,统统给你。那个人在什么地方?
雨来:(看都不看,把头扭向另一边。)哼!
鬼子1:(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叭嘎的,找死!
军官:(摇摇头,和鬼子1叽叽咕咕说了一阵。)
鬼子2和鬼子3:(威逼利诱)
鬼子1:(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负气地把刀使劲插进鞘里,退到了一边。)
军官:(压住火气,搭着雨来肩膀,皮笑肉不笑)小孩,皇军的喜欢。我,大大的好人!那个人,你看
见没有?说出来,你要什么,皇军都给你!
雨来:(摇摇头)你说的什么人?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军官:(凶相毕露)叭嘎的!小孩的顽固!看老子收拾你!(目露凶光,伸出两只鹰爪半的手,扭着雨
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3:(打了雨来两巴掌,把雨来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鬼子2:(接着朝雨来的胸脯上打了一拳,又抓过来,推撞在柜板上。)
鬼子1:(再抓过来,推撞在炕沿上。)
雨来:(被打得身子前后摇晃,浑身伤痛,可他咬着牙忍着,一句话也不说。)
军官:(喘着粗气,恶狠狠地)你到底说不说?!
雨来:(坚定地)没看见!
军官:大大的给我打!
鬼子2:(用脚踢雨来的肚子)
鬼子3:(用肘子打雨来的背)
鬼子1:(对雨来踹了一脚)
雨来:(更坚定,怒视敌人,高声说)没看见就是没看见!
军官:(暴跳起来,嗷嗷直叫)叭嘎的!枪毙!拉出去!枪毙!
全部鬼子:(气势汹汹押着雨来走出屋外。)(退场)
第三场:河沿上的枪声
地点:河堤
人物:雨来 鬼子军官 鬼子3人
全部鬼子:(推推搡搡地把雨来押到河沿上。)
军官:(气急败坏,目露凶光)小孩的,最后一次机会,说不说?!不 说,枪毙了把你扔到河里去!
雨来:(瞪了他一眼)枪毙也不说,怕死就不是儿童团员!
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直叫)叭嘎的!气死我了,枪毙!枪毙!
雨来:(灵机一动,手往远处一指)八路军来了!
全部鬼子:(吓得连忙调转枪口,胡乱指划。)
军官:(吓得躲在鬼子1身后)
雨来:(趁机跳进了长满芦苇的还乡河里。)
鬼子3:小孩的,跑了!
(鬼子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朝河里胡乱开枪。)
军官:小孩的狡猾,该死!
鬼子1:妈的,该死!(众鬼子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四场: 雨来没有死
地点:河堤
人物:雨来 李大叔 小伙伴2人 村民3人
女村民和大娘:(搀扶着上场):雨来——,雨来——(音乐)
女村民:(边抹眼泪边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啊!
男村民:(拿着铲子,悲愤)该死的日本鬼子!别难过,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是好样的!
大娘:(拄着拐杖敲地板)日本鬼子太可恨了!
好朋友铁头三钻:雨来——雨来——
铁头:大叔,雨来呢?
三钻:大娘,你看见雨来了吗?
李大叔:出了什么事?雨来呢?
大娘:雨来——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
(背景音:豆腐啦!卖豆腐啦!)(暗号:鬼子走了。)
男村民:敌人已经走了,我们去找找吧。
李大叔:(流下眼泪也向河沿跑。)
女村民:(拨开芦苇。)
男村民:(用棍子拨。)
大娘:(四处寻找。)
两个小伙伴:(登上河沿,朝着河里呼喊)雨来——,雨来——
大家:(呆呆地看着河水。)
小伙伴:(抽泣。)
村民 、大叔:(伤心地抹眼泪。)
铁头:啊!雨来!你们看,是雨来!
雨来:(抹去脸上的水珠,扒开芦苇)鬼子走了?
众人高兴齐叫: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三钻、铁头:(冲过去)雨来!雨来!
雨来:我刚才藏在河里呢!
李大叔:(走过去,抱起雨来)好样的!好样的!
男村民:真是个勇敢的小英雄啊!
众人托起雨来欢呼:小英雄!小英雄!
男村民:(让雨来坐到肩膀上)
众人:我们胜利啦!回家罗!
(退场)
背景音:小雨来,有志气,斗鬼子,讲机智……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3
教材分析
雨来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优秀儿童,课文是写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险些丧命的感人事迹。歌颂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3、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4、体会景物描写的自然巧妙。
5、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速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设想:
基于课文篇幅很长,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粗读和精读相结合,通过“读——划——想——说——论——悟”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给课文拟小标题;理解第一部分,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对抗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咱们来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勿忘国耻!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正音:软鼓囊囊(nang)嘟嘟囔囔(nang)趔趄(lie qie)推推搡搡(sang)
3、你还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字词,要向大家请教。
注意:⑴指导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还(huán)扎(zhā)弹(dàn)拧(níng)。⑵还有几个象声字的读音:“吧嗒吧嗒”“唔里哇啦”“哐啷”。
3、 巩固练习:出示字词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主要内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拟出小标题。
1,引导学生分部分阅读,每部分都给出阅读时间,促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指导拟小标题: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3,学生合作拟小标题。
4,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第一部分,自己概括,可用“游泳本领高”,用书上的话可用“望着妈妈笑”,如果用词语作小标题,可写“游泳”。
归纳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夜归见闻(或见闻)
第四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五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五、赏读第一部分,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妙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由课题直入重点
1、请同学们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获取了些什么信息?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生回答后师板书: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过度:让我们就随着小英雄雨来,去感受他是如何掩护李大叔、和敌人做斗争的。
三、自主学习,体会感悟。
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雨来的英雄气的?看看文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把相关的词句标画出来,读一读并作上批注。
四、汇报交流解疑。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解疑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第四部分:
(1)雨来是怎样掩护李大叔的?
(2)面对敌人的枪声,雨来是怎么做的?(紧紧抓住描写雨来动作的词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3)指导朗读这部分,进一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学习第五部分。
(1)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雨来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a“雨来没有接敌人的糖,什么也没有说”当时是怎么想的?(轻蔑地对待敌人的利诱)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敌人的冷漠。
b“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读出雨来的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c“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这句话让学生读出对敌人的仇恨和雨来的坚强不屈。
d 抓住对鬼子其凶残描写的那段话,更进一步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
3、雨来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源于哪里?
a、指名读这一段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还在本文的哪一部分出现过?为什么这句话要几次出现?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b、有感情反复朗读这句话。
c 、学习文章中运用的这个修辞方法:反复。
5、小结这两部分的内容:从这两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感到雨来不愧是小英雄。因为他面对敌人时的神情、语言、行动等,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他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过度:当我们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有了疑问:既然这两部分的内容就能体现文章的中心,那为什么还要写课文的其它几部分呢?它们与整个事件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件)
五、讨论段与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介绍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六、总结迁移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从你们脸上的神情知道,这堂课,你们一定又有许多收获,能说说吗?(1、布局谋篇;2、描写人物……体现人物的特点等)
2、雨来和我们年龄相仿,能够这样……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你心中有何感慨?(要和平,不要战争!)
附:板书设计:
雨来没有死
望着妈妈笑 (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
掩护李大叔 (掩护)
与鬼子斗争 (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10个字;
2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本叙述的特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感受雨来人物形象,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抓住前后联系了解雨来成为英雄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课件
第一课时需完成的教学内容:
1.学会12个字,会认10个字。结合课后“查字表”读准课文中的方言土语。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重点朗读感悟课文1-3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6部分,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雨来内心世界,抓住前后联系感受人物形象;
2.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熏陶;
3.初步认识“反衬”、“铺垫”这两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雨来的三次语言描写,走近雨来的内心世界,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
教学过程:
一.借景导入,体会家乡秀美;悬念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雨来,一个12岁的孩子,他生活在晋察冀边区北部,那里有可爱的还乡河,美丽的芦花村。(芦花村图片)
2.可是,侵略者打破了这里的平静。现在小小年纪的雨来就藏着一个大大的秘密,它关系着芦花村,乃至晋察冀边区北部的地下情报网,关系着无数抗日战士的生命安危。他能保守住秘密吗?
二.直奔重点,紧扣关键语句;剖析“同异”,感悟“英雄”形象。
1.默读课文第四部分,找一找敌人为了撬开雨来的嘴,都使用了哪些卑劣的手段?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2.面对敌人的盘问、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是怎么回应的?(出示相关句子)
3.发现关键句子的相同之处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4.分析关键语句的不同之处(句子的长度、标点、说话的状态)
5.结合前文,逐句学习:
第一句,分角色朗读,感悟雨来“装傻充楞”,保守秘密。
第二句:了解敌人凶残,补充“侵华资料”,感悟雨来“坚定不移”,保守秘密。
第三句:朗读评价,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感悟雨来“宁死不屈”,保守秘密。
6.发现关键语句背后相同的信念
a. 书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找一找。重点品读第三次。
三.创设情境,了解故事结局;补充信息,升华爱国情意。
1. 创设情境,想象河沿边父老乡亲们的反应。
2.了解逃生原因,初步了解“铺垫”的写作手法。
3.补充“抗日小英雄群谱图”,教师总结升华。
4.课后阅读建议。
课后阅读建议:
1.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如,王朴、阎富华)
2.电影电视( 《平原游击队》、《烽火少年》、《亮剑》)
3.文学作品(孙犁《白洋淀》)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