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案

2023-01-23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笑逐颜开、披头散发、倒霉、恩将仇报、起誓、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课前准备:《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品,导入新课。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神奇的书,你知道这本书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象与作品的想象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到阿拉伯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争——《渔夫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接下来,老师想开展比赛,看谁能把长文章读短,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有信心吗?

  二、探究活动一:快速阅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2.用3分钟阅读全文,检查词语的认读。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上“渔夫”和“瓶子”,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三、探究活动二:分析魔鬼的外貌。

  渔夫对战的魔鬼形象如何?学生找到句子,并速记描写外貌的语句,说理解。

  (让学生明确:运用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凶恶特征。)

  相比之下,渔夫就显得非常——(弱小)

  此时,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吗?

  四. 探究活动三:分析人物形象。

  是啊,弱小的渔夫却战胜了凶恶可怕的魔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吧!

  1、同桌二人分别扮演渔夫和魔鬼,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你所扮演的是个怎样的人,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点出重点词,可以简单地写下词语)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对魔鬼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

  使学生明白,(魔鬼无恶不作、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又是狡猾的(编理由)、说谎成性(开玩笑、求饶)、卑鄙无耻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恩将仇报)的,愚蠢上当)。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板书人物性格,指导感情朗读。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五、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①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②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七、作业。

  ①一课一练。

  ②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②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的兴趣。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瓶    钻出    魔鬼

  要杀 

  引诱入瓶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预习要求: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择要板书: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下面老师请问大家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几个部分?齐答,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 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过渡: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口语化……”,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指名举例说明。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九、课后作业:“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    善良有智慧是非分明

  魔鬼    邪恶狡猾无恶不作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程序: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生书写) 撒 撬 弥 桅 唆 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 恩将仇报 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板书:喜悦 害怕 自信 果断 情节曲折

  四、研习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 渔夫:刘见乐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舞台监督——杨绿野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4、概括人物性格:从渔夫和魔鬼的表现可见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学生讨论,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六、这节课我们通过表演、评议、想象,认识了渔夫这一劳动人民的代表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板书:

  渔夫 善良、诚实 机智、勇敢

  (魔鬼 凶恶 愚蠢、狡猾

  的

  故事 喜悦 果断

  情 节 曲 折

  自信

  害怕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①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②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③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②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①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②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①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②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思路

  《渔夫的故事》是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名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从哪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 因此,本文教学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遇到非常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 是不是吓傻了呢 有一个渔夫,他遇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当魔鬼要吃掉他时,居然把魔鬼战胜了,大家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渔夫的故事》.

  二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 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师:大家都读了《渔夫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他呢 这也是渔夫急于要弄清楚的.

  生:魔鬼被关在瓶子里的时候,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它,他恼羞成怒,法师谁来救它,就要杀死谁.正因为渔夫救了它,所以它才要杀了渔夫.

  师:看来,这魔鬼还是说话算话的.只可怜,渔夫不是在400年前救了他,要不,可就发大财了.可是,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生:我认为魔鬼的话根本不可信.他说谎成性,当渔夫把他关在小瓶子里时,他不是说刚才开玩笑的吗

  生:对,他说的是谎话.魔鬼自己说, 他是个无恶不做的凶神,那就是说,他竟做坏事,哪会懂得报恩呢!另外,杀人是他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要杀渔夫了.

  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理由呢 从中看出什么了

  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一下课文5和6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有什么体会

  生: 从魔鬼的语言看出它很狡猾.开始,他以为所罗门放了它,所以赶紧说好话.可是,一听说所罗门死了,面对弱小的渔夫,马上凶相毕露,恢复了本性,要杀渔夫.

  生: 从这里还看出,魔鬼是在说谎.要是它说的理由是真的,它出来就该说要杀死所罗门,怎么会求饶呢

  师:多么凶恶,狡猾的魔鬼呀!谁来读一读魔鬼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它的凶恶与狡猾.

  生:读课文中的谎言.

  (使学生明白了,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师: 魔鬼那么狡猾,怎么也不会想到被渔夫又装进瓶子扔进大海.我想知道,你们怎么评价渔夫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请同学读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

  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渔夫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很好的计策,假装不相信魔鬼住在瓶子里, 使魔鬼上当.

  生:渔夫临危不乱,在可怕的魔鬼要杀自己时,没有被吓丢魂,反而冷静地想办法.

  生:我认为渔夫有一句话说得好:"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这句话,使用了激将法,魔鬼肯定想:你不相信,我让你看看,到时敢不信!这样就上当了.

  生:渔夫的智慧还可以从这看出:当他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魔鬼会说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那就惨了.

  生:渔夫还很自信.我读一读:"他是个魔鬼,我是个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它的妖气."没有这份自信,他就不会想出那么好的计策.

  四 总结:

  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五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 "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 (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 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六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

  激趣导入——根据提示自读课文——交流讨论-------总结——创设情境,口语交际——作业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发现黄铜胆瓶

  青烟变成魔鬼

  就要杀掉渔夫

  智慧压制妖气 充满智慧

  诱其钻进胆瓶

  再次投进大海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重点、难点]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教学方法]讨论式、电教辅助式。第一课时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渔yu 锡xi 撬qiao 魔mo 耸song 桅wei 唆sou 吻wen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八、布置作业1、归纳本文的寓意;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提问:a、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b、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要求: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自主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借助语文课堂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在理解和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魔鬼的丑恶和渔夫智慧和勇敢,以及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在听说读写中领会文中人物的性格,感悟渔夫的智慧和自信、果断,学会对民间故事的语言赏析能力。  

  【过程预设】  

  一、大致了解《一千零一夜》  

  1、“同学们,你们看过《一千零一夜》吗? 里面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现在的哪些国家?(阿拉伯)  

  2、猜一猜  

  “芝麻芝麻,开门吧!”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恶魔岛、巨蟒”  

  (幻灯出示以上句子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一个故事:一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二是《阿拉丁神灯》,三是《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二、导入新课  

  1、那我们今天学的是:渔夫的故事(板书)  

  2、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是吗?那我们来读读以下词语   

  撒网 打捞  拉拢  撬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堡垒  铁*  桅杆  山洞  喇叭    

  无恶不作  恩将仇报  下流无耻   

  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二排形容渔夫、 三四排形容魔鬼)  

  板书:渔夫  魔鬼 (此处“魔鬼”二字写得比较大)  

  3、快速地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渔夫救了魔鬼,魔鬼恩将仇报  

  板书: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二、深入课文,赏析人物  

  1、同学们,你们肯定都发现了,刚才老师写渔夫和魔鬼的时候,把渔夫写得小小的,魔鬼写得大大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以卵击石——渔夫是鸡蛋,魔鬼是石头,用鸡蛋去碰石头,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突出魔鬼是不可战胜的。  

  2、通过一大一小的对比,引出文中描写魔鬼不可战胜的文字  

  幻灯出示: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齐读,思考: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魔鬼?(如庞然大物、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等)  

  3、深入体会魔鬼的丑恶嘴脸  

  “魔鬼的外表就已经是如此的可怕,那他的内心是不是也同样的可怕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上面两句魔鬼说的话,去感受一下魔鬼的内心。  

  (幻灯出示:“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a.你相信魔鬼的话吗?  

  “无恶不作的凶神”就是指魔鬼净干坏事,哪里会懂得报答别人呢!  

  魔鬼就跟《狼和小羊》中的那头狼一样,做坏事还要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b.找出魔鬼被关回胆瓶的话:“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低三下四  

  三、正义战胜邪恶,感受渔夫的自信与果敢  

  1、面对要杀自己的如此可怕的魔鬼,渔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渔夫的表现: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  

  出示:“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站在魔鬼面前的渔夫!(极度恐惧)  

  2、魔鬼最后怎么样了?自由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3、把渔夫战胜魔鬼关键的句子划出来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自信、果断、果敢……  学生每说一个词语,将板书中的渔夫写大一点,直到大过魔鬼,表示渔夫战胜了魔鬼,突显出主题。  

  4、哪里还能看出渔夫非常果敢,找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要读出一本正经(严肃认真),说这话的时候,渔夫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说这话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而此时魔鬼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四、写话  

  同学们,学了这则民间传说,你心里是否有很多话要说呢?可以是自己学习后的体会,可以是想要对渔夫说的话,也可以是想要对魔鬼说的话,赶紧动笔写下来吧!  

  (正义战胜邪恶  真善美与假恶丑)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         魔鬼    →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   智胜魔鬼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请鬼入瓶”)  

  邪     不      压      正  

  【课后反思】  

  从总体上说,下午上课的状态始终不如上午来得好。今天的课堂上,学生的总体上的状态有点萎靡,没有多大精神,平时上课的时候发言比较多的同学这次表现的也不是很积极,有点让人泄气。   

  不过,跟上次试教相对比,这次的效果相对来说要好一点。在试教之后,听取了潘校长和罗老师的意见,在一些细节上作出了修正,如:在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现在就主要是学生的汇报性质了,因为在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点内容,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对这一方法做了比较多的训练,又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关键还是放在对学生的能力的检测上。在这一流程上无须耗费太多时间,只要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可。另外,在课时的分配上,这次相对来说收较好地做到了环节的不拖拉,也让我对一些环节的处理上有了一些更好的认识。  

  有表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从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切身感受到了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8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演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勇敢而富有献身精神地渔夫引得了我们同学深深的敬佩。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渔夫,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二、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讨论

  1、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得很简练。

  对策:表扬概括能力,再逐步引导简要地讲述故事。

  师:渔夫是怎么遇见魔鬼的?

  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指导第四段,体会描写的细致、准确、形象:

  1、指名多人读。谈感受,指导读好魔鬼样子的凶恶、恐怖。

  2、范读第一句,现在你就是渔夫,你又什么感受?交流并指导朗读。

  3、这魔鬼仅仅是样子凶恶吗?交流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4、师:面对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这师一个怎样的渔夫?交流过程中重点指导渔夫的心理活动部分和第18、20段,体会渔夫的勇敢机智。

  师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5、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自己试讲,指名讲,评价是否抓住最主要的内容,讲地简洁又清楚。

  五、课本剧表演

  1、这个故事有两个人物,读一读体会这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学生讨论,

  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1)分好角色—找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分好角色,一个叙述,一个扮演魔鬼,一个扮渔夫

  (2)各自准备

  叙述者——话说渔夫第四次撒出网,打到一个瓶子,他撬去瓶口的锡封,瓶里冒出一股青烟,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

  扮演魔鬼和渔夫的同学练习他们各自说的话,注意动作、神态、说话的语气,话可以跟书里一样,也可以根据文中内容,自己创设。   

  (3)合作表演——互相提意见,注意前后联系要紧密。 

  (4)推荐表演

  (6)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六、课外延伸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出示资料待“这个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这一本书。

  顾虑:是不是太牵了?或许前面学会将故事环节应该简单些,因为学习提示中说:再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然后设计一个人物评价环节,再重点指导朗读,接着表演,最后课后延伸。不知哪样更好!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9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10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程序: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生书写)撒撬弥桅唆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恩将仇报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

  板书:喜悦害怕自信果断情节曲折

  四、研习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渔夫:刘见乐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舞台监督——杨绿野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4、概括人物性格:从渔夫和魔鬼的表现可见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学生讨论,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六、这节课我们通过表演、评议、想象,认识了渔夫这一劳动人民的代表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板书:

  渔夫善良、诚实机智、勇敢

  (魔鬼凶恶愚蠢、狡猾

  的

  故事喜悦果断

  情节曲折

  自信

  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