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2022-12-15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情入诗

  1.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吧!(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师生共唱)

  2.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是描述什么的歌?(学生回答)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老师时,当你们拿起信纸给曾经的老师写信时,你们都会说上一句什么呢?(学生答:老师,您好! 相机板书)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课题。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边听边思考你听完看完课文后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课文就是围绕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来写的,课文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句来写的。)3、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请大家默读第一段,并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集体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

  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大部分学生搜集的都是名人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e.质疑:这句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浸透”一词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f.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2)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

  (3)出示: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创造新事物,但他们培养了无数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

  (4)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句呢?指导学生背诵。

  (5)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读并互相讨论及交流。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是那条大道,指引我们向理想前进。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就是一座金桥,让时代的列车开向美好的未来。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呢?

  再出示:笔尖飞舞,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指名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话的。

  b.引导学生回忆老师的日常工作,回忆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关心、呵护,从而帮助理解。

  c.是老师辛勤的工作,是老师不倦的教诲才使学生们得以茁壮成长,才塑造了一批批的国家栋梁,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事业是——多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5.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延伸

  1.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

  2.学生在乐曲中写贺卡。

  3.交流贺卡。

  附板书:                  老师,您好!           

  崇高        成长浸透心血 

  美好       创造蕴含辛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整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2、找两名同学分别读诗歌中的两个小节,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老师工作很辛苦……)

  2、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看出来的。)

  3、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老师的辛苦?

  4、学生齐读。

  (心血、辛劳)

  5、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因为……)

  6、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7、生齐读。

  8、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我们再来试试,

  9、生再读。

  (是“哪个人”、“哪一项”。)

  10、不错。“哪个人”指谁?

  (每个人。)

  11、“哪一项”呢?

  (每一项。)

  12、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13、生齐读。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应该把“不”改成“都”)

  14、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15、学生再读。

  16、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17、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更能突出教师的……辛劳。)

  18、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崇高伟大神圣)。

  19、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0、指名读。小组赛读。

  21、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为什么呢?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22、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老师,您好!

  23、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24、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25、生齐读第一段。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尊敬、热爱……)

  26、说得好,谢谢同学们,你能试着用每当……就说句话吗

  27、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28、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二)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1、同学们,刚才我们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就很好地体会文中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1)从“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体会到诗人为什么赞美教师的事业多美好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指导朗读

  出示:“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_

  (2)从“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撒向新苗。”中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也知道了老师是如何培养人才,关爱我们的

  出示:从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笔尖飞舞”、“笑语盈盈”这几个词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

  (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5、指导朗读第2小节

  四、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背诵全文。(课件出示)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给能背诵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动画片配音,这动画片中还配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动听的音乐呢!

  2、指名背、齐背

  【教学总结】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与开学第一节课相比,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这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些错误没有犯。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击”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

  4、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以后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注意力的训练,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效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进一步让学生对教师的崇高与美好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收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方法: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2、通过讨论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思想感情。

  教具: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请同学朗读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按照要求听课文朗读,自由读课文。(录音带)

  (根据课前提示,结合录音,把握语音、语调,试着模仿,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理解课文。

  1、朗读训练。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2、感悟:

  古今中外,那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请两位同学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调来朗读。

  ②指导朗读,反复朗诵。(读时语气要强烈,要表达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③理解“浸透”,“蕴含”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④分男女生賽读,读后互相评价。

  (我的思考:两个连续的反问,语气强烈,感情真挚,突出表现了教师的辛勤工作,艰苦劳动,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歌颂了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句。

  ②读后评价。

  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来回巡视,进行指导。)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两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⑤教师归纳和整理学生们的看法后总结:(读完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教师伏案工作,精心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期待的微笑,也仿佛听到了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有了教师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就能健康成长。)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比喻句)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比喻句)

  ①请同学们反复朗诵,结合刚才的理解,谈谈这两个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比喻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比喻句必须带有“像”或“似的”才是比喻句?

  ②试着说两个比喻句。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说一说:

  “春蚕”指__________ “理想的丝线”指_____

  “甘露”指_____“茁壮的新苗”指_____

  4、讨论:

  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诗句,并反复朗诵。

  四、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五、总结: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美好,发了孩子们对教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真情传递)

  9月10号是教师节,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老师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并制成一张小卡片。

  板书设计:

  老师,你好!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自己设想的要求。

  二、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学环节中穿插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整个环节是有条不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们互相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作出判断。

  四、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们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反复朗诵,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我读《老师,您好!》

  芙冰 发表

  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四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篇课文就是献给老师的诗——《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老师,我非常感谢教材的编者,体会到他们的良苦用心。

  教师节前夕,听着孩子们用稚嫩而又甜美的嗓音唱赞歌,这无论如何是会让老师们陶醉的。

  细细咀嚼这首诗,约莫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教师的欣赏和感谢之情。但没有把握的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学生,也能领会其间的真情告白吗?假如不能,而我又在那儿巧妙地“引导”他们对着我们唱赞歌,我会脸红的。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这篇课文真的让我们尴尬。但既然是教材,又不能不教,怎么办?我的想法是这一篇课文,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准,读畅,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不要背给老师听,最多我和他们侃侃诗歌的一些特点,朗读中的注意点什么的?

  不愿让孩子们把这首诗背给我听,是怕学生对着我高声朗诵“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老师,您好”时,浑身起鸡皮疙瘩。

  也许,什么时候当孩子们不需要我们的逗引,出自内心地说出,不要一首诗,不要完整的一篇文章,只要几句话,哪怕是“老师,你好”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节,只要那是出自学生内心的由衷之言,是学生和老师在心灵对话中的自然流露,我也会欣然接受,而且会涕流满面。

  更何况在“教师节”这个容易让教师伤感的节日里,领着孩子唱“老师,您好!”。谁在庆祝教师节?如果是我们自己,那我们是不是像把自己手放在自己的胳肢窝里给自己挠痒逗笑。滑稽如许!假如是“大人们”给我们庆祝?哦!谢谢了,只要在这个心酸的节日前,将未兑现的三年的冷饮费和一年的地方津贴恩赐给我们,我们就感激涕零了。我们并没有奢望鲜花和蛋糕,我们的要求只有这么多,把该给我们的给我们吧!

  孩子们,你们读吧!但请你小声一点,老师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崇高而美好”,老师也在为生活而卑微地乞讨!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7

  by  冯红英 发表

  今天把《老师,您好》一课利用两课时教完了。主要得失有以下几点:

  一、            把“读书做记号”这一教学内容和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因为“读书做记号”一课我没上,所以在今天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老师的好好在哪?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也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上打上小问号。”学生读得很认真,巡视时看见他们记号也做得很认真。这样有效的读书,为后面的理解、交流做好了铺垫,所以后面的环节很顺畅。在教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用小圆圈圈出来,学生也很投入,而且在交流时理解很到位,有创新的思维和表达,课堂比较灵动。

  二、            充分运用了教师的体态语

  在教完全文,让学生熟读成诵时,为了很好地控制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我让学生看见我举左手男生读,举右手女生读,两手齐举一起读。学生读得很齐,感情而律动。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很是起劲。这让我体会到假期里学的理论用到课堂,是那么有用。真正是高屋建瓴。

  三、            有机结合教材,让学生写诗。

  教完课文,我让学生找规律,说说现代诗的特点。接着又让学生学了两首赞美老师的诗,主要是为了初步感受诗的韵味和语言的优美。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模仿着也写了一首赞美老师的诗,都还不错。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学生在举例说明“古今中外,哪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时,说了不少中外名人伟人,但我就让他们到此为止,没有深入挖掘,好好开发。这是一大缺陷。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1

  这些天老师到校集中备课,我仍然教四年级.本有还想教这班孩子之意,但学校已有安排,已成定局,顾全大局要紧,惟有如此!想着即将跟自己相处几年的孩子们分开,心中不免有些依依不舍.

  紧张地忙着备课,不做任何他想,反正是工作。今年学校要求老师都要手写备课,这下可忙坏了老师,两天的备课,好多老师手都写出了泡,我也不另外,呵呵!

  备完《老师,您好》这一课,感动于凤凰语文版主花姐语的一番话。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老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老师的事业是崇高的,但对照自己,我配得上这样崇高的事业吗?捧着语文书,读着这首诗,眼前竟浮现出一幕幕:我怒斥于上课不专心的陆耿鑫,今年他却要上五年级了,我难以找回和颜悦色的我在课堂上出现于他面前了;捣蛋鬼戴银杰也不会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对他的“严厉”却让我感到有一种羞惭,这样的“严厉”还能与教师事业的美好相符吗?那次语文课,姚哲跟桑亚东讨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却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痛骂他扰乱课堂秩序.我如此举动还能跟教师的美好联系在一起吗?在孩子面前,我真有点汗颜!好在我还能敢于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否则恨之切,对自己所为真不可原谅.教育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少些遗憾呢?

  再对照生活中的老师,从我们孩子们的日记中,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目睹到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有些老师确实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所作所为不仅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自尊,而且在心灵深处留下了疮伤.可面对这样一首语言优美、赞颂老师的诗歌,孩子们的想法又如何?他们在朗读时又能把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诚如花姐语所说:课文是绕不过去的,肯定是要学的。但课文学完以后,有一个环节,我觉得一定不能少,那就是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对老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发自内心的话都可以说出来,只言片语也行,我也很想再次聆听到孩子们的心声。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

  八月二十七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8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师工作很辛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

  学生齐读。

  生:心血

  生:辛劳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

  师: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无言。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

  生再读。

  生:是“哪个人”、“哪一项”。

  师:不错。“哪个人”指谁?

  生:每个人。

  师:“哪一项”呢?

  生齐说:每一项。

  师:噢 ,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生齐读。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生:应该把“不”改成“都”

  师: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学生再读。

  师: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沉默

  师: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生: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

  师:更能突出教师的……

  生齐接:辛劳。

  师: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生接:崇高。

  师: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

  生: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师: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老师,您好!

  师: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师: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生齐读第一段。

  生: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生:尊敬

  生:热爱

  师:说得好,谢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天涯学子网

  [教学理念]

  诗歌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运用大量的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歌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充满丰富的想象,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诗歌教学呢?首先要营造情感氛围,通过以乐引诗,以图引诗等多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其次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中品析诗歌。再次,诗歌教学要以朗读背诵为经,以想象感悟为纬,让学生心潮随着文字而澎湃。另外,诗歌教学对于作业有特殊要求,不能是单调的抄写,它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的渠道,在读写结合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我想,诗歌教学中,能让学生品出诗歌的意,悟出诗歌的情,读出诗歌的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情入诗

  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吧!(播放歌曲,师生共唱)

  2、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是首赞美老师的歌。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纷纷回答)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遇见曾经培育我的老师,总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

  你们呢,是否也能这么亲切地向老师问好呢?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思考教师的事业是怎样的?

  2、学生回答,并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3、这首诗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请大家默读第一段,并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3、集体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浸透是什么意思?(饱含)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哪一种说法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

  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e、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2)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

  (3)出示: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创造新事物,但他们培养 了无数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

  (4)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 句呢?指导学生背诵。

  (5)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渎并互相讨论及交流。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是那条大道,指引我们向理想前进。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就是一座金桥,让时代的列车开向美好的未来。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呢?

  4、小结并引读: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 事业是——多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你们呢,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

  2、学生在乐曲中写贺卡。

  3、交流贺卡。

  4、学生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音乐中把贺卡送给在座的老师,并对老师说说心中的感激与祝福。

  附板书:                  老师,您好!

  崇高             成长浸透心血   

  创造蕴含辛劳

  美好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老师的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1、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欣赏。

  2、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回答)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遇见曾经培育我的老师,总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

  4、你们呢,是否也能这么亲切地向老师问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设计:

  (一)组词

  铺浸顶霞辛

  哺侵项假幸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铺设架起

  塑造编织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衷心(zōngzhōng)塑造(sùshù)

  笑语盈盈(yínyíng)浸透(jìnjìng)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崇高智慧波涛创造浸透涌出塑造朝霞茁壮衷心祝愿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学生阅读。

  四、指导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感悟积累。

  本文是一首,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和,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其中“春蚕”指,“理想的丝线”指,“甘露”指,“茁壮的新苗”指,表现了。

  4、背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篇12

   (序号 1 )

  课题

  5老师,您好!

  课型

  阅读课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9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集中田字格前面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小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

  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外

  三细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五作业

  1启发谈话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1自由练读课文

  2指名试读,老师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错的地方。

  3、检查朗读,学生听课文,录音

  4、放课文录音

  学习第一小节

  1,你认为第一小节主要赞美老师什么?

  指名读课文

  (自由回答)

  2、投影出示:

  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过渡:从哪儿看出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呢?

  指名读句子

  理解“崇高”的意思。

  3、投影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

  查字典理解“浸透”的意思。

  “心血”在这里指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投影出示: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

  举个例子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较句子。学生读句子,并说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5、投影出示: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老师的辛劳。

  (教学过程同上一句。)

  指名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

  6、小结过渡。

  人的成长、成材靠的是老师,

  社会的发展、前进靠的是老师。

  于是诗人送给老师这样一句话——

  7、投影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指名读句子。

  说说“昨天”指什么,“今天”指什么,“理想”指什么。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8、小结:我们的成长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由此可见,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句话。

  6小结第五句话。

  自由练读。

  说说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指导写字。

  (1)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描红。

  写生字

  读课文。

  板书设计

  5、 老师,您好!

  崇高

  美好

  课后感受

  充满诗意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序号 2 )

  课题

  5老师,您好!

  课型

  阅读课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外第二小节,理解课文内容。

  2,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二小节

  三练习背诵

  四指导造句

  五作业

  表情朗读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课文。

  1,你能找出赞美老师的两个比喻句吗?

  学习第二句话。

  指名读句子。

  读了句子,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说老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投影出示:

  笔尖飞舞,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指名读句子。

  理解“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

  “春蚕”指谁?

  “春蚕”在为谁编织理想的丝线?

  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理解“笑语盈盈”指什么?

  “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指谁?

  指名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4小结。

  教师的工作多么辛劳,教师的心灵多么的美好,她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于是诗人又送给她们一句话。

  5、投影出示: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指名读句子

  理解“真理”、“春晖和朝霞”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指导朗读。

  6、过渡: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思回报。同学们想对老师说什么吗?

  7、投影出示: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的祝愿:

  老师,您好

  指名读句子.

  理解词句:

  “鲜花”指什么?”幸福地开放”指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放课文录音

  1,听课文录音。

  2,练习背诵。

  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1情不自禁

  2哪……不……

  (先说课文中的句子,再讨论应用范围,然后练习用词说话。)

  1比较组词:

  铺浸项霞

  辅侵顶假

  2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板书设计

  5、老师,您好!

  成长浸透心血

  崇高 创造蕴涵辛劳

  像春蚕编织丝线

  美好 似甘露洒向新苗

  课后感受

  能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工作的崇高,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能有实际行动热爱感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