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2022-12-0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1

  一、初读导入,感知全文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2、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他为什么有呼声?他的呼声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你从哪儿知道的?(课文的最后一行。)

  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你从哪儿知道的?

  (“两年以前……壮烈牺牲”。)

  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 “卓越的观察员,在……”)

  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 评读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  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

  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谁的呼声?

  (雷利。)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谁还想呼吁?(全班齐读)

  师: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2

  一、认识英雄: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位用生命捍卫和平的英雄。下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透过语言文字来认识这位英雄吧。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雷利的爸爸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爸爸是一名出色的观察员。能够得到联合国主席的称赞,多么了不起啊!)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你能把爸爸的信心读出来吗?

  爸爸就要远赴异国他乡,执行自己的维和任务了。从爸爸深情的目光里,你能读懂爸爸的心情吗?爱我,爱妈妈,舍不得离开亲人。可是,为了保卫和平,他必须远离自己的亲人,爸爸把什么看得更重呢?爸爸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热爱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可以放弃一切。多么伟大的英雄啊!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从爸爸牺牲前还穿着征衣,我们可以想象到爸爸是在执行任务时牺牲的。)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是“和平!和平!和平!”(爸爸是一个渴望和平的人。你们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渴望和平吗?)因为战争,给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战争还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爸爸真了不起啊,这样一位出色的人才,如果不是被战争夺去了生命,他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谁能综合大家的意见说一说,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爱亲人,爱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体会雷利的悲痛:

  1.指导朗读:

  同学们,在雷利的眼里,爸爸是多么了不起呀,爸爸是多么爱他呀!可是,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你能想象到雷利的心情吗?你从文中感受到雷利的悲痛了吗?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同学们,请你们默读这几句画,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多么让人悲伤的场面啊!请你们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范读,同桌读,再指名读。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是“和平!和平!和平!”自评。你认为这句话你读得怎么样?三个和平,语调逐渐提高,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心去体会。)再读,看看你还能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呼唤和平不只是爸爸一个人,还有……要表现这么多人对和平的呼唤,你认为该怎么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感受战争:

  1.同学们,战争给雷利一家人带来了多么大的悲痛啊!20世纪以来,战火不断,数不清的难民流离失所,数不清的无辜百姓失去了生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战争中的真实情景。

  2.播放录相。(师叙述:1937年,日军占领了南京,12月18日,他们把五万七千多中国军押到草鞋峡,实行了枪杀。)

  3.中国人民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才拥有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请看:

  课件出示:(师读)

  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举出一些具体事例,说说你的理解吗?

  数不清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数不清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雷利拿起了笔,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呼吁。同学们,请你们再来读一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去体会雷利的感情。

  指名读。雷利的呼吁是什么?(板书)他为什么要呼唤和平?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吗?还是谁的呼吁?(伊拉克灾民的呼吁,一个个失去儿子的白发老母的呼吁,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的呼吁……)没有了战争,世界才会充满阳光、充满鲜花、充满爱……

  同学们,让我们跟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

  雷利在20世纪末1996年写下了这封信,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如今,我们已经走进21世纪,我们的世界太平了吗?没有,2003年,战争的硝烟再一次弥漫了伊拉克。请同学们来看,老师搜集到的一组画面。

  不仅仅是伊拉克,不仅仅是这些已经发生的战争,许多国家,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面对还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你想说些什么?

  4.除了呼吁,我们还能为保卫和平做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姚奇,介绍自己的爸爸)

  5.结束语:同学们,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已经欣慰的感觉到,你们都是热爱和平的人,都是和平的天使,都是未来的和平之花,希望你们能尽自己的能力,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外作业:

  必做题:

  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选做题:

  请你为维护和平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 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平生活的美好幸福,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实现道德自勉。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过程和方法: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弥漫着硝烟的地区局势。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处理可用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幸福、安宁的生活的时候,你可从想到还有很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世界上有不少地区正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近一个中国孩子,去聆听他面对战争发出的呼声,去感受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吧。

  2、板书课题: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齐读一遍)

  二、 切题设问,检查预习

  1、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2、通过预习,你自己解决了那些问题?雷利的书信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

  3、你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困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梳理并板书)

  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学们,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雷利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雷利“痛失父亲”的句子。认真读读,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哪些句子描写了雷利失去可敬的父亲十分的悲痛?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从爸爸深情的目光和临上飞机前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爸爸很爱我和妈妈,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过渡: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了雷利美好的希望,可这希望破灭了,爸爸永远地走了。

  b.雷利写信时回忆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十分悲痛)  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语调低沉一些)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当雷利和妈妈如约手捧鲜花来接爸爸,接到的却是爸爸的遗体,雷利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爸爸有没有未了的心愿?(有)

  d.爸爸的未了心愿是什么? (爸爸热爱和平,对和平充满渴望。)

  e.你认为这段话该怎样读?(读出雷利的悲伤和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本来……却被”,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b.雷利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硕士,为和平而倒下,雷利的心情是怎样的?只有悲伤吗?(悲痛、崇敬、自豪)

  c.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并画下来。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3、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4、你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过渡:雷利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本应该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是战争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让他饱尝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那么他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自己的父亲?倾诉自己的痛苦吗?(不是)

  1、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5 6 7)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雷利为什么要发出呼吁?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谈谈你的理解。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  你从以上两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b. 请你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列举具体事例,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怎样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是啊!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作者雷利在文章最后一段发出强烈的呼吁。谁愿意来读一读?

  7、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8、谁还想呼吁?(指名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呼吁吧。(齐读)

  9、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了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10、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和平之化”一定会盛开的。

  1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再次体验一下雷利的内心感受!

  五、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和平永驻人间。

  1、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2、也可以以“制止战争,保卫和平”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  和平 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放课件,师解说),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

  生:他们很可怜,我们同情他们........

  师:战争是多么残酷呀!它夺走了多少无无辜人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用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吗?

  指生读句子。

  通过学生朗读的句子,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试读,再评价。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生:他在说:“和平。”

  (课件出句子)自由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学生自由谈。

  师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师:课文中还有哪儿使你深受感动呢?

  生:爸爸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

  师:如果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怎样?

  生:感到自豪。

  师:请你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评)

  生:我的爸爸很优秀,从“两年以前,我的爸爸做为一名.......”看出来。

  师:你读得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爸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战争 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板书>

  三、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多媒体展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指生朗读。

  1、“和平之花”是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2、你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件吗?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战争的炮火。<板书>

  现在,让我们和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共同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生齐读)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写封信;为战区孩子献爱心;努力学习.......

  3、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做一名维护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读:“让二十一世纪......人类家园”)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板书设计: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为世界)和平!!! (为家庭)和平! (为国家)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难点:课文第6、7自然段,有语句涵盖内容丰富,有的词句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a. 抽读生字词。

  b.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2)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一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自由读、个别读、组内互读互评、组间比赛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六、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 父亲在维和行为中牺牲

  忧虑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6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有拥有这一切!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的内心,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师板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谁的呼声?

  生: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

  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是作者雷利的呼声。他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孩子,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相机出示课件:救救孩子们——制止战争)

  师:这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他们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指名读、齐读、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里饱含着雷利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因为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所以他呼吁:

  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体会痛失父亲。

  师:那么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按要求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交流读书体会,请汇报的同学先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再结合重点词语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相机课件出示有关语句,理解感悟,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生: 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精通”看出爸爸很有才华。

  生:爸爸这么有才华就牺牲了太可惜了。

  师:是呀!爸爸能为祖国做更多的事,却为维护和平牺牲了。可见爸爸是多么的渴望和平!请同学们带着惋惜的语气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练读)

  生:我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染红”“浸满”中知道爸爸是为战争牺牲的。

  师:是的,爸爸是保卫和平的勇士!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 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看出爸爸是优秀的侦察员。

  师:联合国秘书长都赞扬爸爸,可见爸爸是多么的优秀。谁能带着无比崇敬和高度赞扬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指一名读)

  生:我从“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 , 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深情的目光”看出爸爸是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父亲。

  生:“一定”说明爸爸对维和任务充满信心。

  师:蓝盔是什么?请你带着慈爱与坚定的语气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 雷利是多么盼望爸爸亲手把蓝盔带在自己头上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爸爸凯旋归来的情景。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和平!(师导读,生跟读)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雷利,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很想你。

  生: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哪句话最能打动你。

  (自由汇报)

  师:是啊!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用心去感受小作者的悲苦吧!

  (生齐读)

  师:爸爸呼唤的是“和平”,这里连续用了三个“和平”,去掉两个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说明爸爸对和平有强烈的渴望。

  师:在牺牲前的刹那间,爸爸没有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是呼唤着:

  生齐:和平!和平!和平!

  (师指板,生齐:爸爸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可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世界和平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出示7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和平之花”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有战争存在,就说明世界不和平。

  生:现在,除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方还在战争。

  师:对于战争,你又了解哪些情况呢?

  生: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伊拉克在战争。

  生:我知道战争中的人生活很苦,他们有许多无辜的死伤。

  ……

  师:是呀!(师导51年前……永贮人间)

  师:请同学们看(出示课件)。孩子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又作何感想呢?

  生:战争太可恶了!

  生:我讨厌战争!

  生: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

  生:我要和平不要战争!

  ……

  四、总结升华

  师: 是的,是残酷的战争使无数的母亲失去儿子,无数的妻子失去丈夫,无数的孩子失去父亲,因此,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的呼声!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全世界儿童的呼声!

  师:仅仅是全世界儿童的呼声吗?

  生: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孩子们,虽然我们还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对和平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心声:

  (课件出示:让那21世纪——最后)

  师:孩子们,你读出雷利对和平的渴望了吗?

  生:“为战争敲响丧钟”是让战争消失,渴望和平。

  生:“充满鲜花和爱”是让世界充满爱,渴望和平。

  师: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和平永贮人间,让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心声:(师指板)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教师总结:课下给生活在战争中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关爱和同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非常幸福。但是,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依然饱受着战争的摧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世界和平。下面我们就一起看异端关仪他们的影象资料。同学们边看边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那些维护和平的人又是谁呢?

  出示维和部队遭阻击的课件

  2、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3、那些维护和平的人,有谁知道他们是谁?是从那些地方知道的?(学生回答)

  4、教师简介维和部队,蓝盔

  5、导入:很多威吓战士为了和平,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雷利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失去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雷利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出示课题,质疑

  1、这是一封雷利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信中缅怀了他的爸爸。老师有这样几个疑问:(1)他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你们愿意帮老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信的正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可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互相取长补短。

  3、学生读、交流,教师巡视。

  三、解答质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引导体会感情并指导朗读。

  3、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还认为他的爸爸是个不守信的人:

  (1)我们明明相约——

  当我和妈妈捧着鲜花如约——

  可爸爸却失约了,我们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2)看到这种情形

  如果你是雷利,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妈妈,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爷爷、奶奶,你会——

  4、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5、那爸爸,他为什么要失约呀?(板书战争)

  6、爸爸是个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他用生命捍卫和平,即使牺牲了,他的嘴还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他会呼唤什么呢?(板书和平)

  7、指导朗读

  8、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又是多么宝贵,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会要——    不要——

  把你的选择大声呼喊出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听见!

  9、老师听见了你们的呼声,失去父亲,心中万分悲痛的雷利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声呢?(学生回答,大声呼喊)

  10、像雷利这样被战争夺去亲人生命的孩子,仅仅是雷利一个吗?(不是)

  11、是啊,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到1996雷利写这封信的51年里,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甚至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后的十多年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1、你还知道世界哪些地方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摧残?

  12、请看一段影象资料,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学生交流。

  14、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老师觉得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们的心声,那就是我们要——

  15、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是为了——

  1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让更多人听见雷利美好的心愿。

  17、这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再次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像雷利一样渴望世界充满和平,愿意像雷利父子一样做保卫和平的战士!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订立方案。(写标语  画宣传画  给总统写信)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五、小结:

  老师相信世界人民都能听到我们中国人民和平的呼声,我们的世界也将是一个真正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的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2、了解信的格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仍弥漫着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联合国及维和部队的相关资.

  第一课时

  一、 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发出的呼声,去感受一个被战争夺去了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带着这些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打开课本138页,轻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二、 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雷利)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文章的最后一行)

  2、这是一封书信,所以在信的署名处我们可以看出。

  3、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要和平,不要战争!)

  他向谁发出了呼声?(联和国秘书长)这里指的是前任秘书长加利先生,而现任联和国秘书长是安南先生。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因为他失去了父亲,他不想别的孩子也失去父亲。) 默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4、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自己读读这篇文章,把介绍雷利爸爸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小组内交流。(生自由读文)

  5、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从哪儿知道的?(文章的第一小节)第一小节告诉我们:雷利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评价他是……谁来读读秘书长对雷利爸爸的评价。谁再来读一读。这里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6、谁还有不同体会?(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两年多来……)还有谁也想来读读这段。评评。你来读读。 我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爸爸临行前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但爸爸临行前只是“舍不得”吗?(对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坚定语气)你能不能读一读?

  三、 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1、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呢?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的头上啊! 可是…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读,体会体会。(鲜血…凝固的血,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 )

  4、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佩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雷利的心情是何等的悲伤,谁来读一读。 谁再来读一读。

  5、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老师跟你们一起读读这段,好吗?

  6、我看到了同学眼里噙着的泪花,我知道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他希望世界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对和平充满渴望)相信大家能读好这句。(齐读)想想还有那些句子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维和战士。(我的爸爸精通…)

  四、 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第二课时

  1、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愿未了,因为世界并不太平。(今天……)(作者写信的目的)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对“世界并不太平”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 (指哪些地区)(生自由说说) 举例: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还有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2、下面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点击课件)

  3、看到这儿,你的心里怎样想?  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是啊,只要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那么你如何理解“和平之花”。

  4是的,我们需要和平,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多少人宝贵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这是谁的呼声?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的,这不仅仅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亲爱的同学们,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再读读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生自由读)   谁来呼吁? 谁还想呼吁?  同学们,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 看到孩子们痛苦的眼神,看到父母们悲痛欲绝的情景,谁不想发出和平的呼声? 师领:为了……

  6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渴望,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心声(让明天的世界…… )

  7总结.梳理全文,(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2、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认知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理解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策略:

  1、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设计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自读自悟,避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读书。

  2、设计富有启以性的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3、注重培养朗读能力,从中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和学习的片断,在班里形成欢乐轻松的氛围,接着转移注意力: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许多孩子却仍然饱受战争之苦:他们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有的孩子甚至被夺去了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解读课题,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愿望。如: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

  三、泛读课文,扫除生僻字,了解大意。

  1、读文识字

  (1)浏览课文,画出带有生僻字或不懂其意义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轻声读生字,小组内互相纠正。

  (3)做游戏加强对生字的认识。

  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两个同学走上讲台并列站着,由老师抽读生字,这两个学生抢着揭下该生字卡片,揭得越快越多者为胜,奖红花一朵。(此游戏可反复进行几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4)全班交流,分享记生字的好方法。

  由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谈自己记住哪个字,采用什么方法记。教师小结。

  2、扫除生词。

  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再不懂则交由全班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答案要点: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4、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详细剖析。

  请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在黑板上板书其中较重要的问题。点拔: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许多问题都提得非常好!老师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讨论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现在老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说说看?

  板书:

  1、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反映了他的什么愿望?

  2、第四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听见了”,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小作者的爸爸是怎样的人?

  预设答案要点:

  1、因为“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小作者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花永驻人间。因而写了这封信。

  2、这是作者的想象,四个连续的“听见了”,构成一个排比句,气势宏大,激qing澎湃,充满感召力,表达了小作者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3、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1 年前即1945年(写时是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把法西斯战争的胜。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以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永远留在人间。但是事实并不随人意,近必十年来,局部战争动荡,战争不断,人民饱受苦难。因而说“世界并不太平”。

  迁移:同学们平时有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吗?有谁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硝烟”?

  4、(1)启示:读了这封信,有个人物一定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作者的爸爸。想想加利是怎样评价爸爸的?上飞机前爸爸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说明了什么?

  爸爸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是一位保护和平的战士。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我回来了,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说明他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父亲.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说明爸爸是个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说明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战士,一人才华横溢和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情感读出来?

  五、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小作者,用真情实感把课文齐读一遍。

  读后:师:读的时候,你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经过努力,你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来评评。

  2、播放朗读录音,从中体会信中流露出的情绪。

  听了朗读录音后,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讨论一下,重点句该怎么读,如何读出作者的感情。

  点拔: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感情基调,与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自豪的语气。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充满信心,语气坚定。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悲痛沉重的语气。

  三个“和平”----重读,表达强烈的感情。

  师:让我们与小作者一同呐喊,一同呼吁,请大家带着我们刚所说的感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六、升华主题,巧妙延伸。(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即兴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讨论:1、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该做什么?

  2、在作者心目中,明天的世界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七、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同时展示《世界呼唤和平》之后的幻灯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和平生活的珍贵,升华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本课程在乐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

  维护和平

  10、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制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