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