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9-08-15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      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记叙顺序,领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读。
   1、激趣谈话。
   2、播放课件(下雪情景)。
    3、你想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赞颂眼前的情景?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生汇报。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三、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体会“雪大”(第三段)
        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大的特点。
1、 “鹅毛般的” “大片大片”(形状)
     2、“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声音)体会夜静、雪大。
3、“地上一会儿就白了”(速度)
     4、“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5、“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6、“嗬!好大的雪啊!”指导朗读:突出惊叹喜悦的语气。
  (二)欣赏“雪美”(第四段)
    1、边听师范读,边联想。
       2、说说联想到的雪景是怎样的?
     3、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4、雪景美,文章写的更美,请细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作批注,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5、交流自己的感受。
6、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写出雪景的静态美。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          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三、感受“人欢”(第五段)
     (出示图)假如你置身在这样的雪景中,你最想干什么?
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人欢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不仅是你们在欢乐,雪地里的孩子们在欢乐,还有谁也在欢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