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学指导

2019-08-11

〖课文分析〗
    《瑞雪图》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欠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文章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象,最后写作者对瑞雪预兆丰年的赞叹。据此,全文可分为四个段落:一、天气骤变,寒风刮来(第1~2自然段);二、下雪景象(第3自然段);三、雪后美景,孩子玩乐(第4~5自然段);四、赞叹瑞雪(第6自然段)。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抓住这场雪的特点:这场雪来得快、下得猛、时间长、积雪厚等几个方面,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这场雪的大;二是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作者写雪的美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写雪景美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含义。这个题目写明了雪后的壮美景色(瑞:吉祥。图:图画。),表明雪给人们带来了外在的好处,也表达了人们喜爱雪、赞美雪的主观感受和态度(“瑞雪”)。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精读体会。让学生自己默读,找出描写雪下得大的段落,边读边想像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说一说从这些句、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站在作者的角度,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朗读中要注意引导品味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遣词造句的绝妙。让学生重点注意和学习的词语应该是与下雪、雪景直接关联的词语,如:瑞、吉祥、骤然、凛冽、彤云密布、簌簌落落、万籁俱寂、咯吱、极目远眺、粉妆玉砌、玉屑等(学这些词又要与学生字自然结合),以及abb式词语:白茫茫、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