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诱导预读,把握文章大意
1、我们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看到“跳水”一题,你是如何想的?
2、预习中遇到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 引导细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a、写了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b、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2、讨论交流
a、写了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水手(取乐)猴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取乐”一词)
b、①水手取乐猴子,这只猴子的表现如何?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它的不好的表现?
放肆(任性,一点不受约束) (通过查字典和结合文章理解词语)
②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它的放肆?
c、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① 因而这个词把前后联系起来了,但意思不好讲,谁能换成另外一个词,但不能改变原来的意思?(因此 所以 于是 就 便)
3、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①结合生活实际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③通过换词理解词语。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 速读课文。(现在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二、三小节,能读多快就读多快,越快越好)
2、 讨论交流
①第二小节猴子把玩笑开到了谁的身上?请用一个字概括猴子和孩子发生的事情?
猴子(逗)孩子
②第三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孩子(追)猴子
③如果我让你们概括一下这两节的段意,你会吗?你将采用什么方法?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3、总结学习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①采用找中心句概括段意②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压缩后和起来。
4、猴子是怎样逗孩子的?文中用了一系列什么?(动作)
①从文中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②猴子究竟怎样逗孩子的,你们还没有看见过,读书一定要读到像你们亲眼看到才算真正理解了。为了帮助你们理解,我放一段录象。(请闭上你的眼睛:一块大屏幕,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一艘大轮船,一群水手,一只猴子,船长的孩子)范读第二小节。
③读书时一定要想象,就像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一样,这样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
5、请用这种方法默读课文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想象。
②讨论交流
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呢?(自尊心)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这一追,最后他们追到了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
①这一段话作者讲了几个要点?(走上横木 全都吓呆了)
②哪几句话写了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原因?哪几句话写了人们吓呆了的原因?
2、“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有危险吗?他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