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巴黎街头的行人变得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辛酸“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策略:教法:创设情境,以读代讲
学法:读、划、悟、读
教具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构想: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2、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魅、丐、哀”的写法。
4、结合句子理解新词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与全班交流或查字典解决。
5、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6、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五、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
六、整理思路、班级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七、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与讨论过的问题及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句话?请你把它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