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 教学案例

2018-05-0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像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春景。
4、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进入《春潮》这个单元,一同感受春天的力量和美!(板书课题)
(优美的语言引领大家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浏览就是请你仔细听,思考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春潮形成的过程和磅礴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你愿不愿意也投入地读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感受。
3、认读生词。
“衰”字怎样来记住?(形近字比较)
解释“禁锢”、“崩溃”的意思。
三、细读品悟,积累语言
(一)学习1、2自然段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 “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 ,而是说“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指导朗读。(因为春潮在形成的开始比较弱,只是变酥变软,那我们在读时,要稍微慢一些。)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冰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出示精心准备的有关春潮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图文建立联系,对春潮形成立体的印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 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播放一段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声音较之图片,既能让学生进行形象的感知,又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  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看看文中描绘的春潮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4、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