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018-04-19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 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 "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 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