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属拟人体童话,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分别是鸟儿和树,树根,门先生以及小姑娘之间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 具录音机 磁带 投影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读"的训练,唯有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完成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语言浅显易懂,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写结合,提高能力.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不光要有读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所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想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谈谈自己学文所悟,跟文中人物聊聊天,并试着写下来.于是,把读,想,说,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伊始,播放歌曲——《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大家知道刚才那首歌是写关于什么的吗
生:(朋友)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
生:……
师:你们离别过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一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有趣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老师随机检查,对个别难写的字加以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查,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师生归纳感知内容:
鸟儿飞走之前答应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我设计这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找出童话中的角色,并画出对话部分的语句.
2,投影出示四次对话.
鸟儿和大树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和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