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2018-01-1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1/2